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于丹加入中国作协引争议 集中在其公共形象

2012年06月17日 01:40 来源:金陵晚报 参与互动(0)

    资料图:于丹。中新社发 柯小军 摄  

  在中国作协公布的2012年拟发展会员的公示名单中,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位列其中。虽然公示时间已过,但对于此事的争议依然在发酵。

  众多议论声中,有对于丹与作协的直接质疑,甚至冷嘲热讽;也有人解释于丹事实上已出版了几本作品,在写作上也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因此她加入作协算是“名正言顺”。

  于丹有没有资格加入作协?她出版的图书在文学性上该如何评价?从“电视学术明星”到“作家”,于丹的身份不断“叠加”,与她长期受到的“热捧”与争议又有什么关联?日前,深圳商报记者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多位学者和文化评论人。

  争议集中在她的公共形象

  记者留意到,公众舆论对于丹加入作协的评论,主要有几方面的观点,比如,她究竟是不是作家?她在电视中的讲述内容,以及她在书中的观点究竟有没有明显错漏之处,会不会对观众和读者造成误导?她在学术文化界的“蹿红”究竟正不正常?实际上,这些争议近几年也一直都伴随着于丹。

  于丹本人在回应加入作协的原因时说:“过去我出书后,涉及维权方面的事情,一般都是新闻出版总署在和我联系,我就以为我是归这个系统管。后来,有一次在做文化活动,正好见到中国作协的人,对方说‘对啊,你应该加入作协的’。然后,我就给作协提供了材料。”

  中国作家协会新闻发言人陈崎嵘则透露,于丹是作协会员提名推荐加入的,她的作品不好归类,所以放在“其他”类里。

  深圳市作协副主席南翔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实际上目前作协的会员大多数为业余作家,传统意义上的专业作家已经越来越少了。“作协的会员往往包括了作家、诗人,还有资深文学编辑、大学文学专业的教授。如果于丹以文学教授的身份加入作协,估计也可行。”

  知名诗人、学者叶匡政告诉记者,从于丹出版的图书来看,她的作品多数为电视讲座的底稿文本,可以归入大散文范围。“其实这并不是问题,因为现在对作家的类型已经没有太明显区分。”叶匡政认为,于丹加入作协所形成的争议,实际上最终还是集中在对于她的公共形象的争议。

  “于丹一开始是在电视上讲《论语》的,这在当时有一些新鲜感,她也因此而受到追捧。但后来随着她在媒体曝光次数的增多,人们也留意到她常‘投媒体所好’,讲出一些违背常识的观点,以维持她在媒体与公众视野中的影响力。”

  是否造成误导

  属学术评价层面

  叶匡政认为,于丹和其他一些学者成为“电视学术明星”,实际上也属于知识分子的“公共学术”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于拉近学术与公众距离,本身是无可厚非的。一些知识分子的频繁曝光,发表一些代表社会良知与责任的观点,也受到人们的欢迎。“但于丹并非如此,她有时会抛出一些让人反感的观点,这不仅会使她受质疑,也会使公众对知识分子的形象产生一种理解上的偏差。”

  在南翔看来,于丹之所以会受到关注,也应该分两面来看,比如,她起码普及了古代经典作品。“至于她的观点站不站得住脚,是否会造成误导,那就是学术评价的层面了。”

  实际上,于丹在解读《论语》、《庄子》的过程中,确实产生一些很有争议的观点。著名学者、北京大学教授李零在最新一期《读书》杂志上发表文章,谈到孔子所称的“小人”时,就特别提到了于丹将“小人”曲解为“小孩”。诸如此类批评,甚至对于丹的直接“炮轰”,在网络上更是随处可见。对此,叶匡政认为,于丹本身的专业领域是电视传媒,这与她在“百家讲坛”中“古典文学研究”的学术形象相互是“错位”的。这也是于丹一直受质疑的主要原因之一。

  对她的关注没必要太“热闹”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于丹最近频繁在媒体中出现,包括上杂志封面,在知名网站上点评高考作文并向考生送祝福,在多座城市开讲座等等。事实上,这一切伴随着的是她最近出版的一本新书。

  “知识分子的频繁露面是没问题的,关键是以什么样的姿态出现。于丹的频繁出现多数是为了推广新书等商业目的,甚至讲出一些违背知识分子形象的话。”叶匡政认为,这也是许多人发表大量批评于丹的观点的原因。

  南翔认为,从于丹点评高考作文来看,可以发现她“盯住了中学生市场”。“实际上她很聪明,从广泛的电视观众,到庞大的中学生市场,她一直在寻找自己的受众。所以,我觉得即使是于丹看到对自己的批评或者热议,她都会‘偷着乐’,因为她受到关注了。”南翔说,与几年前于丹“大热”时一样,对于她的评论和关注都没必要太“热闹”,不然就会走进所谓“电视学术明星”所设下的炒作圈套。 深商

【编辑:吉翔】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