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家:诗歌应不断追求创新 时代需要杜甫式的诗人

2012年06月27日 11:20 来源:文艺报 参与互动(0)

  诗歌要创新,必须直面时代的变迁

  ——诗刊社举行第三届“青春回眸”诗会

  第三届“青春回眸”诗会暨第六届中国·常德诗人节诗歌高峰论坛日前在湖南常德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十名诗人齐聚一堂,以诗邀朋、以文会友,共商诗歌发展。

  中国作协副主席、《诗刊》主编高洪波在诗会开幕式上说,“青春回眸”诗会是诗刊社于2010年打造的、与“青春诗会”相对应的一项诗歌品牌活动。诗会邀请在诗歌道路上跋涉多年的诗人共同怀念青春岁月的诗歌理想,探讨当下诗歌发展的新可能。本届诗会邀请了9位鲁迅文学奖获奖诗人与会,其中有多位曾经参加过“青春诗会”,他们将自己的诗作及对诗歌的认识带到了常德,并与当地的诗人交流互动。

  诗歌创作应该不断追求创新

  面对当前诗歌的创作状况,与会者认为,中国新诗目前处于一种比较好的状态,老中青三代诗人齐力创作,诗歌刊物异彩纷呈,优秀诗作不断涌现。但是也存在一些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比如诗歌如何创新、如何反映时代变迁等。

  在韩作荣看来,大家在评价当前的诗歌创作时,存在着一个“错误的期待”,就是总希望诗人们写出来的每一首诗都是优秀的、能够流传千古。但实际上,在任何一个时代,真正的好诗都非常少。在诗歌创作上,想要创新非常不容易,一个诗人一辈子能够留下来几句诗就很不错了,真正的写作天才非常少。诗人们一方面要认识到诗歌创新的困难,另一方面也要敢于迎难而上。诗人总是要有一点自信,不断地否定自己,努力去写新的东西。

  刘立云说,现在很多诗歌读起来都似曾相识,这是因为大家都在相互模仿、彼此重复,甚至自我重复。有些诗人长期以来按照一种方式写作,没有任何创新,回避了有难度的诗歌写作。时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在城镇化的过程中,物质丰富了,精神却空虚了,人们的内心到底面临什么样的困境,诗人要给予关注。诗歌创作要创新,就必须直面时代变迁,揭示人们内心的隐秘。因此,创新不仅仅涉及到诗歌形式问题,还涉及到诗歌精神问题。只有能够真正反映出这个时代和社会的本质,诗歌才能重新焕发光彩。

  荣荣也注意到了诗歌创作中的重复问题,大家一味往精致上写,写一种小情趣,语言虽无可挑剔,但缺乏力度和新鲜感。诗人要保持自己的独特性,就需要不断超越自己之前的写作,否则终会被淘汰。田禾则认为,诗歌创作“有生命才有温度,有生活才有厚度,有思想才有深度,有灵魂才有高度,有语言才有力度”。马新朝表示,新诗自发展以来,注重“破”但不注重“立”,把传统诗歌中很多优秀的东西丢弃掉了。因此,要创新就应该在语言上恢复汉语的美感。

  时代需要杜甫式的诗人

  多年来,雷平阳一直在城市和农村之间游走,对他所眷恋的那片乡村进行田野调查,创作出了诗集《云南记》。雷平阳说,我所描写的那片乡村带给我极大的震撼。那里有神性的东西存在,比如捕捉到一只猎物,村民会向上苍祷告致谢;但也有无边的欲望在摧残着他们的心灵,贩毒、拐卖婴儿等一些案件时有发生。这两者的交叉让诗歌写作变得非常困难,是该如实地记录,还是加以主观的歌颂或批评?“这个年代,应该需要大量杜甫式的诗人存在。”这样诗人会通过自己的写作,把这个时代所发生的一切有效地记录下来,而不仅仅只关注自己的内心。诗人总是要保持一种批判的精神,特别当我们面对不合理的事物时,要敢于站出来。尽管在具体的现实面前诗歌可能是无力的,但正是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坚持显示了诗人和诗歌的可贵。

  面对中国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如何让新诗真正具有来自中国的现实感,必须将写作的视野集中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寻求一些能契合社会现实的表现手法。娜夜认为,这些年一直在呼唤诗歌要介入现实生活,但是却很少有诗人能够将现实的“魂”表达得很好。有些诗歌为了“介入现实”而“介入现实”,变得跟新闻报道一样。诗歌介入现实有其独特性,它总是跟现实好像隔了一层,但却能真正抵达现实的本质。诗人往往是在写自己熟悉的题材时,更容易做到这一点。傅天琳对此深表认同,她说自己是一个容易“感动”的人,她所写的往往是她内心受到触动的东西。无论写作的题材是大还是小,她都乐于去表达,“碰到社会性的大问题,我写出来的诗歌就具有时代感,碰到一朵花一棵小草,我写出来的诗歌就有小情趣”。

  本届“青春回眸”诗会由诗刊社和中共常德市委、常德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冯秋子、杨晓民、杨志学、谢建平、罗鹿鸣、龚道国、刘双红等也参加了此次诗会。会议由《诗刊》副主编商震主持。 (黄尚恩)

【编辑:张中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