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大人"活跃荧屏应反思 多少少儿节目"少儿不宜"
近年来,少儿节目的播出平台迅速扩大,播出总量逐年攀升。但是,到底有多少少儿电视节目“少儿不宜”?拿着遥控器随便浏览一下就知道了。
伴随着“你是我的玫瑰,你是我的花”的成人歌曲,某少儿电视综艺节目里的几个小男孩嘴里衔着花,跪在地上向旁边站着的小女孩献花;某儿童时装表演秀节目,穿着奇形怪状的时装、走着猫步的孩子还不时模仿时装模特扭臀耸肩,做出一些极富挑逗性的动作;某地电视台少儿频道播放的一个少儿娱乐节目里,两个三四岁小孩在对话,小男孩要小女孩陪他一起吃饭、读书、玩耍,小女孩说,陪吃、陪读、陪玩,那我不成“三陪”了吗;在一档火爆的电视选秀节目中,一个7岁小女孩对海派清口创始人周立波模仿得惟妙惟肖,而她永远一副西装领结的打扮、过于成熟化的气质、从来不苟言笑的神态也引发争议。
这样的少儿节目,在电视上并不鲜见。在收视率的高压下,将孩子作为收视卖点就自然成为电视台的“救命稻草”,很多少儿频道里的节目充满了成人话题,而所谓的小童星们一个比一个少年老成,不能不让人感慨“是天才,但没有天真”。
此前,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宋春丽痛陈“成人化”节目之害。宋春丽说,现在儿童电视作品匮乏,更多的是用成年人的东西来教育儿童。少儿不宜的内容大量充斥儿童电视节目,严重危害儿童的身心健康。很多电视节目一味追求利益,忽视了对孩子的影响。
民革中央祖国和平统一促进委员会副主任庄威“主流媒体应该抵制成人化的少儿节目,政府部门要严格审查少儿电视选秀节目”的提议引起了网友们的强烈反响,多数网友表示赞成严把少儿电视节目关。庄威认为,各级电视台应“蹲下来”,用儿童的眼光和视角来看儿童世界,用带有童趣的视角、语言去反映他们多姿多彩的生活场景,编孩子之所想、拍孩子之所为,还他们一个真正的“童真”。
“现在很多节目孩子不像孩子,像大人。孩子模仿大人,大家哈哈大笑,可我每次看这种节目都想流泪。”“知心姐姐”、中国少年儿童出版总社首席教育专家卢勤坦言,每次搞活动,想找一个孩子说出真挚的话都很难,拿腔拿调儿本不是孩子应该有的状态,可把他转过来太难了,因为他看的电视形象是这样的。
在电视娱乐节目收视率至上、大众娱乐口味纷繁复杂、社会价值观日益多元化的今天,我们的少儿节目该如何为祖国的花朵带来阳光和雨露?
事实上,一些优秀的国外少儿电视频道十分注重倾听孩子们的声音,与孩子们形成良好的沟通交流关系。美国迪斯尼频道在做节目之前,经常和几百个孩子交流,对每一个环节进行测试,以保证节目有足够的乐趣和效果;也可以尝试让有一定思维能力的孩子参与制作少儿节目,比如菲律宾某家电视台就有一档儿童节目,纯粹由9~14岁的孩子动手制作。
对于当前少儿节目存在的问题,有专家认为,归根结底就是编导们用一种成人视角来剪裁、规范少年儿童充满童趣的内心世界,或是主观判断孩子们的喜好。因此,少儿节目的编导应该放下架子,深入实际,真正理解当前少年儿童的所想所思。
“自然和童真是很难达到的艺术标高,被成人辅导出来的腔调化、成人化的作品,违背艺术最根本的对真善美的追求,达不到好的艺术效果。”解放军总政歌舞团演员黄宏曾指出,“成人化”是成人大肆破坏孩子原本保有的最美好、最珍贵的品质,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面对多大的孩子,你的心理年龄就应该有多大。”人民教育出版社一编室主任、教育专家任小艾强调,做少儿电视节目,一定要把儿童的视角、儿童的心理、儿童的梦想、儿童的心愿展示出来,打造的是孩子们的盛宴,而不是成人的,这一点非常重要。
面对荧屏上不断涌现的“小大人”,歌曲《国家》的词作者王平久说:“我们应该把很阳光的少儿情怀呈现在舞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