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河北老人剪报55年家如图书馆 专家称集报不过时

2012年07月01日 18:4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河北老人剪报55年家如图书馆专家称集报不过时
图为林锡志在自家“私人图书馆”整理旧报刊 陈童 摄

  中新网廊坊7月1日电(宋敏涛 张俊英)河北省大城县8旬老人林锡志剪报55年,收藏剪报本4048册,并腾出一间屋子摆放宛如私人“图书馆”。有村民质疑:网络时代信息随处可查,剪报行为是否过时?对此,林锡志表示仅出于个人兴趣,而专家学者则表示,民间集报资料有助于新闻传播史的研究,集报内容本身也具有一定文化价值。

  中新网记者日前走进大城县李贾村林锡志老人的家。林锡志正坐着椅子伏在炕边专心剪报,书和报纸摆了一炕。他左手拿着一张报纸,右手握着磨得铮亮的剪刀,小心翼翼地剪报纸,旁边放着针线和一盒浆糊。

  “我年轻时喜欢书法,每到过年,村里人就会拿来红纸求我写对联,我收藏剪报就是从收藏楹联开始的。”林锡志回忆说,他开始收藏报纸始于1957年。那时候,他的主要原则是收藏“世界之最”,看到相关方面的新闻报纸就会保存起来。

  他告诉记者,起初只是很享受剪报的过程。随着收藏的剪报本越来越多,他专门腾出一间屋子作为私人“图书馆”,并按照历史、地理、人文、社会、科技等分门别类,为剪报本编号,建立索引目录。

  采访中,村民告诉记者,常来光顾林老的“图书馆”,但大多是从老报纸中看个稀罕。“现在信息这么发达,电视、网络、手机都能查到很多信息,剪报似乎有点过时了。”陪同记者采访的乡镇宣传干事也认为,林老的剪报收藏价值更胜于实用价值。

  信息发达的当今年代,民间集报、剪报行为是否已经成为“昨日黄花”?

  廊坊日报社副总编辑续涛认为,“报纸会以网络不可比的优势存在下去,起码目前会这样”。续涛说,只要有报纸就会有剪报,剪报是一种文化,网络储存是一种技术,报纸的质感墨香以及阅读的体验,是网络所不具备的,耄耋老人倾情剪报,就是一个生动例证。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责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流动站站长陈力丹认为,剪报的文化价值及报刊史的历史研究价值更有意义。“剪报、集报行为在我国有一定历史,特别在90年代之前,在民间较为盛行其中不乏一些珍贵资料,甚至一些地方还专门建立了收藏博物馆。”陈力丹表示,一张老报纸,其文化、历史都融入其中,特别对于学术领域研究的学者、专家,因报纸的独占性,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更大,远胜于一些收集邮票、像章等行为。

  陈力丹建议,民间集报爱好者应该与相关研究领域专家形成互动、信息共享,把这些资料价值充分利用。(完)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