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老师梁晓声:每一堂课的讲稿都有七八页纸
梁晓声:每一堂课的讲稿,都有七八页纸
梁晓声: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民盟中央常委、全国政协委员、知名作家。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迄今累计创作1000万余字,代表作品有《雪城》、《年轮》、《今夜有暴风雪》、《浮城》等。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这些基本的职业准则之外,作家梁晓声在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担任老师的身份,有些像推销员。
他总要花很长的时间调查、了解学生的个人愿望是什么,在评论还是在创作;还要不厌其烦地告诉学生们学习中文的意义。他要求学生首先清楚中文系学生的基本能力是什么,这种能力对迈出校门后的职业选择有什么帮助。
2002年调到北京语言大学,十年来,梁晓声每年都会重复“推销关”。然后他会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引导他们。比如当他判断一部分学生是天生的理性思维,那就在大学期间利用一切方式调动他的理性思维;如果了解到学生具有写作潜质,他会告诉学生不要浪费自己的才华。“我不会因为自己写小说就去鼓励同学创作,相反,我很努力地建议大家创作的事情以后搞。”
现在的语文教育和从前太不一样了。梁晓声感慨说,过去凡是报中文专业的学生一定是因为喜欢中文,而且20世纪80年代的大学中文系几乎是文化才子们集中的专业,一所大学里没有中文系一定很寂寞,因为才子们在学校里起到活跃细胞的作用。现在完全不一样了,学生在高一就分班,好多女生认为理科竞争不过男生,纯粹从高考便利上选择文科,或者是因为热门专业在招生时诱人的口号,考虑就业有比较好的选择。
面对这样的中文系学生,梁晓声首先和学生沟通,了解他们个人的职业意愿和基本能力。“中国的大学中文系底线就是评论,学中文必须具备评论的能力。”梁晓声认为,中文系学生的能力有三个标准:一是评论的能力,二是研究的能力,三是创作的能力,这个能力比较特殊,需要考核是否具有潜质。他这样要求学生,其实自己也在身体力行,他还常常在课堂上点评学生的作品,支持他们办刊物。多年以后,学生们大概还会记得梁老师课堂上孜孜不倦的教导:情节像天使,细节像魔鬼。天使差不多都是洁白的羽毛,细节却不一样,每一个细节都会在学生心里打上深深的烙印。
这位当年因《雪城》、《今夜有暴风雪》等作品风靡大江南北的知名作家,走进大学后,虽有《社会各阶层分析》等作品的不断再版,也先后推出《伊人,伊人》、《欲说》、《红色惊悸》等小说,尤其当下《知青》的播出更引起一轮轮热议,但是偶尔,他会掠过一个小小的念头:如果这十年时间用于创作,会写出多少作品?
是的,他的案头摆放的不止是自己的作品,他随身携带的白色布书包里,常常装着学生的论文、习作及他自己的讲稿。既不按照别人的教材讲,也不准备重复的教材。他每一堂课的讲稿,都要有七八页纸。“我的每一堂课都是结合上一堂课,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写教材。讲得用心不用心,备课或不备课,学生一听就能听出来。”对此,他从不有半点敷衍。虽然对于自己的努力能够改变什么尚属未知,但是他依然执着地坚守自己的原则。当老师是他少年时期的梦想,他愿意为此全力以赴。
记者 舒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