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解放军第一个雷达营成立前后:曾有人说雷达没用

2012年07月12日 17:43 来源:人民政协报 参与互动(0)

  1950年,美军飞机经常窜入我国领空进行侦察、骚扰。全军都期望我雷达部队展开后能够扭转捕捉空中目标的落后局面,可是,我雷达开机后,地面监视哨都看到了敌机,听到了敌机的声音,而雷达显示屏上却只有些固定目标回波。甚至在已知我军飞机航线、时间、高度的检验演习中,雷达还是探测不到目标。

  9月初的一天,东北军区防空军副司令员兼参谋长高鹏召开作战会议,会上谈到我军雷达兵部队进入阵地后无法发现敌机的情况时,有的与会同志说:“雷达没用,不如地监哨。”对此,一位名叫刘子真的干部提出了雷达的重要性。他认为雷达并没有机器故障,不至于因行军而全部失效。

  关于引起会议上争论的原因还要从头说起。

  1949年5月3日,原国民党国防部六厅下属雷达研究所的进步技术人员在杭州地下党的领导下起义。5月27日,刘少奇根据苏联驻华大使及武官关于对雷达部队进行训练的建议向毛泽东主席写了报告。第二天,毛主席阅后即批“同意”。

  6月19日,解放军杭州军管会派七兵团教导团指导员刘子真任该雷达研究所军事代表。10月,雷达研究所迁回南京,由华东军区航空处统一领导。1950年2月至4月,华东军区从山东泰山、泰西两个军分区抽调194人到正在组建的雷达部队工作。从南京警备司令部教导大队、华东军政大学和上海华东团校调入初中文化程度以上的优秀知识青年124人到雷达研究所进行雷达操作业务培训。

  1950年4月2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航空处电讯大队”在南京正式宣告建立,这是我军第一个雷达情报保障的营级单位。

  原山东泰安县大队大队长兼武装部长孟继萃担任大队长,刘子真任教导员,原山东军分区作战科副科长李启文任副大队长,原山东泰西军分区王德明任副教导员。大队部有参谋3人、政工干部4人、工程技术人员6人、电台台长1人、后勤3人、医卫人员3人。直属分队设管理员、指导员各1人,领导管理大队的警卫排、炊事班、司机等。大队辖五个中队。每个中队配备两个观察班、一个技术组、一个警卫排。每个观察班有雷达观察员、标图员和记录员12~13名,配备警戒雷达一部。全大队共362人,其中干部48人。大队主要装备有日4式雷达2部、日313雷达4部、美SCR602雷达4部。

  6月3日,大队奉命调往上海,接受苏联军事顾问的训练,学习雷达操作、情报方格标图和编组传递等基本方法,准备奔赴福建前线,参加解放沿海岛屿及台湾的战役。

  中央军委电令华东、东北军区首长,调该大队到东北,归东北军区防空军司令部指挥。8月8日,全大队乘军列离上海北上,经过四天行军后抵达沈阳,第二天,孟大队长、刘教导员到东北军区防空军司令部,向高副司令员、徐乃斌副参谋长和苏联顾问查廖夫中校详细汇报了大队人员、编制及雷达程式、性能、数量等情况。苏联顾问听取汇报后,即在东北地区的地图上进行了雷达部署计划。

  16日各中队开始行动,奔赴指定驻地。一中队携4式和SCR602雷达各一部驻丹东,二中队携4式和SCR602雷达各一部驻沈阳,三中队携313和SCR602雷达各一部驻通化南面鸭绿江边的老爷岭,四中队携313和SCR602雷达各一部驻宽甸与恒仁之间的石柱子,五中队一部分携313雷达一部驻沈阳与丹东之间的连山关,另一部分携313雷达一部驻清源二道江。各中队用了短短四天时间,克服重重困难,将设备全部架设完毕,东北地区我军第一个雷达情报网开始建立。

  被上级领导寄予厚望的雷达现在没有发挥作用,还被有的同志判定为“无用”,刘子真怎能不发表自己的意见?听到刘教导员的意见,高鹏副司令员决定派一名苏联雷达专家和刘教导员一起去各雷达站进行调查研究。

  刘子真陪苏联专家对雷达站逐个进行检查,终于找到了不能发现目标是因为阵地地形不平及雷达架设过高、反射面不够等问题。实际上,各雷达站的技术组长们也发现可能是由于对米波雷达架设地点的四边地形对电磁波瓣形成的关系缺乏认识,指战员们几乎都是本着“站得高,看得远”的常识,把站点选择在高高的山顶上。为此,大家还不怕艰难困苦,肩抬背扛、跋山涉水,把雷达送上阵地。一中队把雷达架到丹东最高点的镇江山上(现名锦江山)。为此辽东军区首长下令修筑上山的汽车路,架设市电,投入了不少的人力、财力。二中队也选在沈阳市最高处的后塔湾高楼顶上,致使形成的电磁波瓣分散而又狭小,极难捕捉到目标,所以雷达无法发现敌机。

  找到问题的症结后,各中队立刻就近另行勘察选择阵地。新的阵地确定后,一面上报东北防司,一面组织中队转移。个别中队因受山区限制,部署作了调整。连山关的五中队单机先迁至本溪,后改为部署在黄海边上的庄河县小郭店。多数中队因山区地形条件限制,不可能选到全方位都能足够有效反射面的阵地,而只能选择在主要方向上能足够有效反射面的地形。虽然不很理想,但却是山区部署米波雷达的特点。

  雷达阵地的全面调整至10月15日前调整完毕,从而构成了一个可探测中高空目标、纵深约800公里、覆盖面积约43万平方公里的雷达情报网。尤其处于国境门户的丹东雷达站和邻近的宽甸雷达站,其所处位置比较重要,对及早发现和连续掌握主要战区的空中情况起着重要作用。安东雷达站下山移到浪头场站旁,情况大为改观,经常在300多公里的远距离发现敌机,并在主要战区上空能连续掌握,宽甸雷达站较好地掌握鸭绿江下游一带及朝鲜北部上空情况,对丹东站的空盲区起着弥补作用。驻丹东的苏军歼击航空兵部队也十分重视安东雷达站掌握的空情,由于他们的引导雷达探测距离近,便架设专用情报线,将丹东雷达站的空中情报直接报给苏军指挥所。不久,因语言和生活方面的困难,苏军请我雷达站派人到他们指挥所值班,设一专门情况标图板,接受和标示从丹东雷达站传来的空中情报。

  1950年11月,我志愿军歼击航空兵部队进驻安东浪头基地,12月21日我雷达站开始为之提供空中情报。

  1951年1月21日,我雷达发现数批敌机在平壤以北沿铁路线活动,我歼击航空兵部队及时起飞迎敌,大队长李汉击伤敌F-84型飞机一架,取得了第一次空战的胜利。29日,我雷达又保障李汉击落击伤敌F—84型飞机各一架,取得了又一次空战的胜利。

  到1951年1月底,我雷达兵共发现、掌握敌机2997批70656架次,其中入侵我领空的有358批989架次,较好地保障了作战部队对空中情报的需要。

  梁斌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