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于丹:孩子学诗词需要“反刍” 不是简单学技巧

2012年07月19日 08:18 来源:北京晨报 参与互动(0)

  于丹谈传统文化如何结合孩子生活。晨报记者 刘婷/摄

    (记者 刘婷)昨天,学者于丹来到北京东交民巷小学,为参加“中国贫困山区优秀校长奖学金项目”,来自青海、贵州、云南等地的校长们讲座。这些来自贫困地区的教育工作者向于丹提出不少关于传统文化教育的问题,如何将传统文化中的智慧与孩子们的现实生活结合是较为集中的问题之一。于丹表示,一方面希望孩子向儒家、道家学习做人,进入世界的哲学,一方面希望孩子学习诗词这种审美、陶冶情操而不那么直接导致答案的东西。

  于丹从与生命相关的诗词审美引起孩子的喜欢和兴趣,从《论语》在今天的意义培养孩子的“格局”等方面进行讲述。她说道,小孩子读诗词,不是去简单地学习格律等技巧,他们读诗词可以没有标准,喜欢就行。她自己的孩子读诗词时就经常“突发奇想”,比如背到“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说月亮照着些睡不着觉的人,其实把窗帘拉上就可以接着睡了。他们天真的提问对我们自己也是个教育。怎样引导孩子的兴趣?其实这就是兴趣。让孩子从小有这个“意象”,把诗词种在他心里,之后的体味像“反刍”的过程,等他长大穿越人生多少场风雨之后,他们会从诗词中受益。

  于丹谈到,对孩子讲《论语》也有很多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角度。比如,孔子谈到“孝”的问题,说“色难”,千难万难,难不过给父母一个好脸色。现在有些孩子,成绩很好,可对父母说话的样子呢?孔子说一个人成长的路,“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先是伦理上的教育,再是社会公民的教育,有余力才回到书本知识。现在小孩子什么“余力”都没有则直接“学文”,甚至从3岁学到30岁,满腹经纶,到了社会却连一些基本的待人处事都处理不好,这是倒过来了。等到大学就晚了,正是小学和中学要教学生最基本的做人道理。

【编辑:张中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