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艺术品春拍缩量落槌 专家称市场趋向理性
7月,随着2012春季艺术品拍卖的大幕徐徐落下,声势浩大的秋季拍卖征集在神州大地各处展开。跟往年高潮迭起、令人亢奋的火热气氛相比,今年春拍除了李可染《万山红遍》和过云楼古籍外,亮点欠奉。
记者采访多位专家,他们均表示这是市场趋向理性的信号。然而坊间关于拍卖的种种争论,却是桃花潭底暗藏的汹涌。
低成交量是必然还是偶然?
去年秋拍寒意初现,已有专家预言今年春拍会继续遇冷。从实际情况看,何止是遇冷,简直是“跳水”,来看看这串数字:中国嘉德,2011年春拍53亿元,2011年秋拍38亿元,2012年春拍20亿元;北京保利,2011年春拍61亿元,2011年秋拍49亿元,2012春拍30亿元……令人摇头感叹“风萧萧兮易水寒”。
此景很容易让人穿越回几年前金融危机时期当代艺术的“崩盘”现场。一时间,围观人群中有幸灾乐祸者,有煽风点火者,有评头品足者……然而,业内人士的感受并不如人们想象的悲观。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副秘书长郑晓星告诉记者,这只是市场的正常调整。“去年秋拍成交额不理想,拍卖企业都在做总结,其中一个表现,就是减少上拍数量,‘缩量提质’。另一方面,由于往年出现过一些不诚信的买家破坏了市场秩序,因此拍卖企业大幅度提高了保证金制度,相当于提高了准入门槛,把一部分炒家挡在了门外。所以虽然表面上成交额下降了,但实际上是正常的。”
记者了解到,导致这一趋势的,除了艺术品市场波动的内在规律外,还有几个重要因素:首先,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中国嘉德副总裁寇勤认为,从去年秋天开始,整个货币的充足率开始发生微妙变化,“原来特别有钱的人,忽然发现手头上的现金不太够了,这种影响就不单纯是买还是不买的问题,它会带来卖方的惜售和买方持币观望以及竞争力的减弱。”其次,快速扩张的艺术品市场,在发展的同时积累了大量的问题,例如赝品问题、诚信问题、暗箱操作和欠账问题等。这些问题近来连续爆发,形成公众事件,对市场信心形成巨大的打击。
“中国的艺术品市场从2003年开始连续涨了十年时间,它不可能只涨不跌。目前的状况,按照行业说是理性回归。”深圳市拍卖行业协会会长黄小坚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拍卖行业也在调整中进一步规范自身。预计今年秋拍还将维持这一趋势。”
“保真”是“救市”还是“义务”?
在市场信心萎靡的情况下,“保真专场”的出现便如同一阵东风。“保真专场”并不是一个新名词,其实它早在十年前便出现了,然而今年春拍它如同尚方宝剑,一亮相,效果便是“杠杠的”。以广州皇玛拍卖公司为例,今年春拍举行了“澄怀观化2012当代岭南名家中国画专场”和“云桂斋藏品专场”两个保真专场,成交率为近年来所罕见——均为100%。在这两场拍卖中,拍卖公司对所有拍品承诺永久保真,如果买受人有充足证据证明所拍拍品为赝品的,拍卖公司将全额退款。
从100%的成交额来看,这确实是很高明的“救市”手段。但也有买家认为“保真”只是在履行拍卖行的义务。“如果拍卖行都不保真的话,那买家为何还敢去买?”华裔当代艺术策展人、收藏家王奕心说,“无论是专业画廊还是拍卖行凡涉及经营活动的首先必须做到保真。对于个别无法确认真迹的作品就不该叫卖,这是基本的商业法则,拍卖行也当遵守。”
但也有不少业内人士对此持反对意见。北京匡时董事长董国强在微博上表示:“要求拍卖公司每件作品保真如同要求医院每个病人都要治好。如果医院写个告示说,不能包治百病,我们是说他诚实还是说他欺诈呢?” 而寇勤也认为,在买家、卖家与拍卖公司这三方关系中,人们过于关注拍卖公司,高估了它影响买卖双方的力量。
“目前社会上对拍卖行的误解很多,认为拍卖行知假拍假,是造成市场混乱的‘万恶之源’。事实并非如此!按照国际惯例,‘保真’并非拍卖行的义务。因为拍卖行只是个中介机构,不是卖方或买方,他提供的只是个交易平台。”郑晓星忍不住“喊冤”。他表示,“保真专场”的出现,表明拍卖行想正本清源,告诉社会:其实拍卖行在拍品的质量保证上还是下功夫的。
“希望公众理解,他们看待拍卖行的眼光,不能脱离文物艺术品市场的规律——目前在任何一个古玩市场、古玩店,都有赝品存在,其实拍卖行跟它们的性质是一样的,也就是说,买家的购买,全靠自己的眼力,就像写文章的人要文责自负一样。人们为何能认可古玩市场的惯例,却要对拍卖行强加指责?希望社会能正确看待拍卖行业的文物艺术品拍卖,不要盲目的迷信,也不要盲目的悲观。”郑晓星说。
中国艺拍市场成不成熟?
当代艺术批评家鲁虹一直很少触碰拍卖的话题,因为他觉得“这潭水太深了”。圈内人士尚且如此,更何况围观者?“中国的收藏变成了炒作,很少真正意义上的收藏家,这是一种悲哀。在西方,收藏是有学术定位的,像集邮一样的,西方很多人是收藏了以后回馈社会。”
这正是中国艺术品拍卖乱象的根源——人们对待艺术的认识已经简化为一件件商品,以冰冷的数字来表现艺术的价值,而最艰辛最精彩最有价值的创作过程,往往被人为忽略,于是在“市场规律”的华服下,种种人为因素编织成错综复杂的网,也因此引发人们对拍卖市场本质的质疑。
王奕心明确表示,“中国艺术品市场”是个伪命题,因为中国的艺术品交易还没有形成“市”,具体有几方面表现: 目前市场尚不规范,一级市场被架空,二级市场越俎代庖。“而且国内大部分拍卖行有待成熟和规范。特别是有一些拍卖行与藏家、评论家、画家形成了利益集团,以拍卖的手段炒高画价,从中获益。因此会出现某些画家的作品一夜之间被炒成天价的现象,从这个角度来看,艺术品投资比股票还虚。”她说。而圈子以外的人,就算持有再好的艺术品都无法进入拍卖市场,种种乱象导致很多藏家选择暂且撤离这个不健全的市场,这也就是艺术品拍卖“水深水浊”的原因。
尽管如此,郑晓星认为目前拍卖市场中出现的问题都是发展中必经的“阵痛”,毕竟艺术品市场的繁荣会必将是以后的趋势。“中国艺术品市场现在是刚刚起步,交易量貌似很多,但跟我们的人口和经济总量相比它还是微不足道的。”他认为,目前中国艺术品市场远远没有达到高点,因为中国的艺术品收藏还仅仅局限在中国国内,视野还没有放到全球,其实真正的艺术品市场是没有国界的。
记者 梁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