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选美比赛屡遭非议 专家称“审丑时代”不大可能

2012年07月24日 09:08 来源:北京晨报 参与互动(0)

  最近,各地选美赛事屡屡成为网友批评的焦点,先是国际小姐重庆赛区和环球比基尼小姐山东赛区的前三强,结果刚一公布即遭网友批判。随后出炉的环球小姐海南赛区三甲,引起了另一轮炮轰,有网友戏称:“山东小姐救了重庆小姐,海南小姐救了山东小姐”。

  随之而来的潜规则、暗箱操作、行贿受贿、买名次……诸多丑闻包围着选美赛事,使得人们对选美越来越多非议。

  历来对于选美的批评,不仅仅在结果的美丑,也不仅仅在选拔的程序,很多还涉及选美行为的本身。选美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行为?又该如何看待选美事件中的是是非非?

  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美学室研究员章建刚说:“人爱美是好事,也是人的本性所致。不过,在社会高速发展的时代,也一定是价值重估的一种过程。选美是价值重估的一个侧面,因此,众说纷纭难免。更重要的是,更多的非议来自于程序的不完善所致的结果,因此它所提示的是社会本身的制度需要创新。”

  程序比标准更重要

  北京晨报:选美活动最近屡受非议,您怎么看?

  章建刚:爱美是人的天性,也是好事,选美活动搞一搞也并非不行。包括标准怎么定,是注重外在美,还是强调内在的气质,不同的形态、不同的标准其实也都无不可。

  北京晨报:那么什么是值得重视的?

  章建刚:只要涉及“选”,程序就一定是很重要的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第一,程序本身的设计是否合理,第二,程序的执行是否透明。实际上,我觉得现在很多对于选美的非议和批评都是源自于程序问题。很多网友觉得选美变成了“选丑”,主要是程序的不透明,使得多数人认为“丑”的被选出来。其实美丑本身是个差异性非常大的问题,特别是选“人”,南方人北方人本身的体质都不一样,更不可能有什么统一的标准,历来都有趣味无标准的说法,萝卜白菜,要说大家都认为丑,这不大可能,所以关键不在标准,而在程序。

  选美是审美的一部分

  北京晨报:选美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行为?

  章建刚:爱美是人的天性,但是选美则是人们闲下来以后才有可能要求的事情。在生活困难的时候,肯定没有人关注选美的问题。所以,它应该是在社会发展和成长中出现的,从这个角度来说,也是一种好事,因为它意味着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优裕。

  北京晨报:选美和审美有什么不同?

  章建刚:审美的范围很广,对象也是多样的,艺术、自然,甚至工业设计等,都是审美的范畴。选美一般来说,选的对象多是“人”,是对于人本身的一种审美,所以,选美可以说是审美的一部分。

  北京晨报:网络上对于选美比赛优胜者的批评很多,您怎么看?

  章建刚:一方面参与者要有精神准备,不可能只被说好,不被说坏,选手要有一定的承受能力。另一方面批评者应该注意修养,说话要克制,不要去伤害别人。更重要的是,媒体应该有明确的原则,一个人可能局部范围受点批评,压力尚不是很大,但是一旦通过媒体传播,无远弗届,压力就会倍增,因此,特别是商业媒体,在道义和利益的博弈中,应该有自己的原则,不要以伤害别人来谋取利益。

  选美不是男权遗风

  北京晨报:历来对于选美都有许多反对者,特别是女性和女性组织较多,您怎么看?

  章建刚:不少人认为选美是男权社会的遗风,但我认为这只是一个方面。如果一个社会中,各个领域里都是男性起的作用比较大,那么难免就会带入男性的视角和眼光,但选美并非如此,现在的时装表演和各类选秀节目,男性选手不再是少数。更深一层说,人类社会有两性,两性之间的差别究竟应该如何对待,这也是人类学中非常重要的问题。现实中,两性缺一不可,缺一个就不可能形成社会,所以,两者之间的关系恐怕也是永恒的问题,会一直探索下去。比如说,人常说爱情是文学永远的主题,但另一方面,未尝不意味着它是人类永恒的问题。

  北京晨报:那么应该怎么看待这种争议?

  章建刚:选美并非一定就是坏事,在文化发展的时代,它有自己的作用,但同时,也一定要尊重不同的意见。这个社会是一个多元社会,这意味着多元的意见应该同时存在,它们可能会在逐渐交融、切磋中渐渐达成一些共识,但不代表,一定需要一种共识,一定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审美没有统一的标准

  北京晨报:一直以来,都有审美标准在下降的说法,甚至有人提出现在是一个“审丑时代”,是否如此?

  章建刚:如果说未来一定是丑的成为标准,负面价值占据主流,人们都有自毁倾向,我想这不大可能,并且认可这种说法的人应该也不多。

  北京晨报:那为什么还有“审丑时代”的说法呢?

  章建刚:审美是见仁见智的事情,很难有一个统一的美的标准,丑也一样。当今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也一定是价值重估的一种过程,许许多多原本的价值判断、标准都在被推翻、重建,形成新的标准。而在这个过程中,众说纷纭是必然的现象,首先应该有平常心,认识到这是社会发展的特点,并非是什么审美沦丧;其次,应该考虑如何对待和处理过渡阶段和重建过程中的问题,处理好了,对社会发展是有益的。

  北京晨报:如何才能处理好呢?

  章建刚:处理好不是要建立一个统一的标准,这个标准是自然形成的,无法人为建立。关键在于选,如果你的程序设置是合理的公开的,执行又是透明的,大家觉得程序没问题,执行过程也都了解,那么最终结果即便是不符合他的审美观,他也会接受。

  艺术有通俗化趋向

  北京晨报:所以没有审美标准下降的问题?

  章建刚:说到审美,最先说的往往是艺术,我们就以艺术为例。艺术的发展确实有一种倾向,似乎在逐渐变成“审丑”,当然,这个丑也很复杂,比如说毕加索的作品,从传统的审美标准上来说,确实应该说是“丑”,但是在表达方法的拓展上,它在不排除原来的美的前提下,等于又增加了新的表达人的情感、情绪的方式,这种表达方式是以前没有的,它让人们有了更多的表达自己的方式,这种情况下,它的意义就非常重要,不能简单地说它是“美”还是“丑”。还比如莎士比亚的作品,今天人们都觉得它是精致的精美的艺术,但是在当时,那些法国的剧作家们,都认为它是最粗俗的作品。所以,标准不同、视角不同、时代不同,都会使得审美活动发生变化,不能简单地说是“审丑”。

  北京晨报:今天是否也处在这种变化之中?

  章建刚:在传统时代,审美是少数人的事情,还是以艺术为例。不论是创作还是欣赏,都是少数人。而现代社会,所有的大众都要求文化的参与,这就有一个艺术通俗化的问题。人们培养艺术、审美、鉴赏的能力,需要一个阶梯,也需要过程。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在精致艺术存在的同时,也确实存在艺术逐渐通俗化的趋向。审美最终会在自然演变中形成它自己的价值,但是这种价值只有在普及的时候才会形成。所以,我觉得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一些不合人意的现象,问题不大,一些活动中选出大众不喜欢的人,也不是非常紧要的事情,不必看得太过严重。

  晨报记者 周怀宗

  ■不同声音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 时统宇

  选美本是拙劣的行为

  对于选美比赛屡受非议的现象,我认为不应该仅仅把它看作是一种八卦,一种娱乐现象,有关主管部分应该给予重视,负起责任,该出手时就出手。

  首先,一直都有重庆出美女的说法,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重庆的一个名片,涉及到城市的形象问题,所以不应该简单地看作八卦,或者人们的谈资、娱乐,监管部门不应该放弃监管责任。其次,主流媒体在类似的事件中缺少具备正能量的一些声音,特别是当地的主流媒体。目前具备正能量的声音有些微弱,甚至视而不见。

  在开放初期,选美确实一度引起过很多的关注,大概在1985年、1986年的时候,当时媒体甚至用过“选美还没开始,不美已经上演”之类的标题,关注选美比赛背后的规则、程序等问题,在今天,媒体对于选美已经不太关注,反而更加关注潜规则、丑闻等现象,给人一种通过丑闻争取收视率、阅读率、点击率、广告等这些商业因素的感觉。

  实际上并非完全如此,不否认媒体有趋利的行为。但是经过三十多年的开放之后,中国观众对于选美比赛,已经不会再有当年那么大的兴趣了。比如说现在北京这么热,大家要看美女,王府井、西单到处是活生生的清凉美女,何必还要到电视上看呢。所以,如今早已经过了猎奇的阶段,电视台也不会因为节目中美女多而获得更多的收视率。电视制作传播,还是内容为王,关注的还应该是那些能够作用于人的心灵、情感,触动人内心最柔软的地方的东西。从这个方面说,选美其实是一种非常拙劣、甚至非常丑恶的现象。

  可以说,所有假恶丑流行的地方,一定是监管缺位的地方,不论是物质产品,还是精神领域。所以,我还是认为,主管部门应该出手,整治这些低俗乃至恶俗的东西,而不能简单地看作是八卦。

  别水/文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