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北朝墓群神秘面纱:曹操七十二疑冢之说属演绎
■出土的陶俑(资料图)。
■国家一级文物古罗马拜占廷金币。
■驼俑。
■东魏孝静陵封土保存较为完好。
长期以来,受民间传说和评书《三国演义》等影响,邯郸磁县北朝皇家陵墓群曾被人们称为“曹操七十二疑冢”、“曹军粮墟”。当地文物部门昨日透露,随着北朝考古博物馆主体工程的竣工,将在年内展出众多鲜为人知的出土文物、图片、文献等珍贵资料,除详尽解密那些旷野荒冢的真实身份外,还将从考古的角度展示北朝末年的文化历史原貌。
□文/图 本报记者 王彬
历史:东魏、北齐两朝皇陵聚集地
在我国历史上,北朝是指与南朝同时代的北方王朝的总称,主要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等数个王朝。
据磁县文保所所长赵学峰介绍,公元534年,北魏权臣高欢挟持天子迁都邺城(今邯郸临漳县)成立东魏政权,另一位重臣宇文泰则在长安建立西魏。东魏孝静帝元善见仅仅执政16年,便被高欢之子高洋废黜并鸩杀。
高洋称帝后改国号为齐,都城仍为邺城,史称北齐。从公元550年开始,北齐先后历经文宣帝高洋、废帝高殷、孝昭帝高演、武成帝高湛、后主高纬、幼主高恒六帝,于公元577年被宿敌北周消灭。
赵学峰说,北朝末年,磁县与都城邺城毗邻,属于京畿重地,地理位置可以说非常显要。由于境内山清水秀,“风水”优于其它地方,所以又被两朝皇室视为最佳殡葬区。
据考证,东魏孝静帝元善见、权臣高欢,以及北齐历代皇帝、王公贵族均葬于邺城西南磁县境内,整个陵区东西约15公里、南北20余公里。
误传:
曹操设下七十二疑冢
记者近日驱车沿107国道在磁县南部看到,一些大小不一的“土丘”散落于村庄四周,个别墓葬由于损毁严重,已很难与皇家陵墓联想到一起。
邺城北朝史学会会长马忠理说,东魏、北齐历史非常短暂,相关史料记载寥寥无几,在邺城四十余年间,社会动荡不安,就连诸多皇室贵族也时常死于政变或战乱。而那些皇陵经过千余年的风雨洗礼,渐渐变为旷野荒冢,由此披上了一层神秘面纱。
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受评书《三国演义》影响,普遍认为曹操曾雄踞邺城,并在城外建有“习文”书院和“讲武”城池。曹氏生前机谋颇深,为防后人掘墓,故意在讲武城一带设置七十二处疑冢。甚至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河北省公布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也曾将大片荒冢冠以“曹操七十二疑冢”之名。
后来,尽管文物部门经过考证更名为“北朝墓群”,并列入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单位,但此前的各类传说并未消失。2009年12月份,当河南省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发现“曹操墓”后,一些学者依然坚持认为曹操葬于漳河北岸的磁县境内。
定性:
成片荒冢为“北朝墓群”
据磁县大冢营村一些老人回忆,很早以前,他们就知道地下埋着不少文物,经常发生盗墓案件。1976年春天,几位农民在村北农田里锄地时,意外发现一座古墓。两年后,河北省考古队经过发掘,认定墓室主人系东魏时期的茹茹公主。
随后,文物部门又发掘出了北齐时期的尧峻墓、高润墓、愍悼王妃李尼墓、文宣皇帝墓等,出土陶俑、瓷器、金银器、墓志铭、壁画等各种珍贵文物6000余件,从而彻底推翻了历史上“曹操七十二疑冢”的说法。
目前,文物部门共确认“北朝墓群”为134座,保存最为完好的是东魏孝静帝元善见陵墓,当地百姓又称“天子冢”,现存封土高达20余米。所有墓葬均用绳子纹青砖砌成,墓室结构为单室外墓,主要由墓道甬道,墓室外组成。
展示:北朝考古博物馆年底开放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漳河北岸上百个“土丘”虽然已被确认为北朝皇陵,但由于考古发掘具有很强的保密性,不少人因缺乏认识,如今对墓主身份依然充满疑惑。
据磁县文物部门介绍,为保护好这些埋在地下的宝贵遗产,让公众详尽了解“北朝墓群”真实面目,政府计划投资3亿余元,在县城京广铁路西侧,和谐大道高架桥北,建造北朝考古博物馆和相关文化产业园区。
目前,北朝考古博物馆主体工程已经完工。按照布展规划,年底前将依据磁县已出土的海量文物,结合历史文献记载,力求从考古的角度出发,全面、科学、准确地对外展示东魏、北齐时期的文化与艺术成就。
探秘:大量罕见文物试图还原北朝风貌
磁县“北朝墓群”因被误传曹操疑冢备受社会关注,在即将落成的北朝考古博物馆内,将会有哪些珍贵文物与大家见面呢?
在有关人员的引导下,本报记者幸运进入磁县文物储藏室,首次近距离欣赏到了部分北朝陶俑、瓷器、壁画,以及极为罕见的国家一级文物“古罗马拜占廷金币”。
磁县文保所所长赵学峰介绍说,由于史书对于北朝记录甚少,人们目前了解最多的是其发达的佛教文化,频繁的战乱和政权更迭。而当时的生活状况、文化水平、经济发展等却鲜为人知。
有关专家通过研究发掘出的各类文物,比较完整地还原了东魏、北齐时期的文化历史原貌。例如,在前湾漳村北齐皇陵发掘出的一幅320平方米的壁画,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北朝时期墓葬壁画,它形象、鲜明地展示了北齐的绘画水平和风格;北齐冯翎郡王高润墓出土的护胎釉青瓷碗,对于研究北方青瓷和护胎釉的出现均有重要价值。
还有茹茹公主墓中出土的驼俑,以及两枚古罗马拜占廷金币,为东魏时期中西方交通、经贸往来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更令人称奇的是,在许多出土的陶俑中,除了汉人外,还有不少身材魁梧、高鼻梁的“鲜卑人”和头发卷曲、眼窝深陷的“西域人”,这从实物上印证了北朝是一个民族大融合、大发展的特殊时期。
故事:茹茹公主的凄美传说
据了解,在上百个北朝皇陵中,陪葬物品最为丰富,墓室主人也最为神秘的当属茹茹公主墓。
邺城北朝史学会会长马忠理告诉本报记者,北魏被分裂成东魏、西魏后,东魏权臣高欢为联合另一个少数民族柔然族阿那穰牵制西魏,决定将自己的第九子高湛与阿那穰的孙女茹茹公主联姻。这一年,高湛8岁,茹茹公主5岁。
茹茹公主是一个非常聪明、伶俐的小姑娘,来到中原后不久,很快就适应了当地的生活。公元550年,只有13岁的她不幸因病去世。高欢在悲痛中让天子下诏,特意制造了一辆豪华车辆,按照皇室规格下葬小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