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贵文物翁梅斋墓成采石场 文保部门不知情(图)
▲揭阳明代御葬古墓“翁梅斋墓”毁坏严重,牌坊前挖掘机正在作业。(图片由网友提供)
▲明代御葬古墓“翁梅斋墓”成了一个大工地。(图片由网友提供)
“翁梅斋墓”是潮汕地区唯一一座皇封御葬古墓。(图片由网友提供)
记者 聂灿
昨天上午,一条由网友“揭阳360社区”发出的“救救潮汕文物——揭东翁梅斋墓毁坏严重”的微博消息在网络上迅速扩散。微博内容如下:“明代兵部尚书翁万达之父翁梅斋之墓,位于揭东县地都镇,就在厦深高铁桑浦山隧道的出口处,也就是与国道206的交界处。这是广东最大的明代御葬,原来规模约150亩,目前四座牌坊仅剩二座。在挖掘机的轰鸣中颤抖,公路边部分已被占为工厂。”
在一个小时之内,此微博被迅速转发,并引来评论无数。社会各界对这一珍贵文物的现状和之后的保护问题表现出急切的关注。众多网友开始搜索相关消息,不少热心的揭阳市民还亲往现场查看,呼吁停止一切施工,并希望当地文物部门能有所行动,尽快对御葬古墓进行恢复加固维修,力图还其“健康”全貌。
潮汕地区唯一皇封御葬古墓
曾经是广东省现存最大型的明代古墓葬,如今只余一座孤零零的主墓被乱石堆包围,曾经精美的石雕牌坊被附近采石场冲积的泥沙湮没殆尽……最先在微博上呼吁“救救潮汕文物”的网友“阿古拉拉”对记者说:“翁梅斋墓位于揭东县桑浦铁场南坡,原来占地150亩,是广东省现存最大型古代墓葬。墓主为明嘉靖年间兵部尚书翁万达之父翁玉(号梅斋)。墓区建有四亭五坊,置列石兽、华表、石翁仲,墓碑为宰辅严嵩撰文,礼部尚书徐阶书丹,盛瑞明篆额,文字简洁明丽,书法端庄秀美,篆书古朴典雅。墓道长1.5公里,有牌楼5座,其中‘御葬’坊三重三开,为三门四柱的巨型牌坊,前楷书‘御葬’,后篆刻‘瀛洲旷典’,兼之参与者位尊职高,故此碑有学者以为堪称‘三绝’。”
“阿古拉拉”痛心地说:“这是罕见的巨型陵墓,营建工程达三年之久,是潮汕地区唯一皇封御葬古墓。然而,这些史志中的壮伟描述,在现实中均荡然无存了。”
“翁梅斋墓”满目疮痍
说起“翁梅斋墓”,老一辈的潮汕人都耳熟能详,因为这座明代古墓,是明朝嘉靖年间的兵部尚书翁万达为其父翁玉(号梅斋)修建的。翁万达是“潮汕后七贤”中的重要人物,其历史故事在家乡也是家喻户晓。功成名就之后,翁万达回家乡为父亲修筑了这座“翁梅斋墓”,营建工程历时3年,是潮汕地区唯一一座皇封御葬古墓。
网友“林彬1021”回忆:“这是我们村的文物啊,以前就已经被盗过几次,现在几乎都毁得不成样了。小时候经常去哪里玩,可惜记忆中的十二生肖、石马,石太监、还有石龟亭,古石门,梨树、桃树都已不复存在。”
记者昨日采访了当地网友阿古珊珊,据她介绍,从高速公路揭阳路口下去很容易就能找到“翁梅斋墓”。一片泥泞,有施工队伍正在作业。墓地已由原来的150亩缩为现在的400米不到、类似小学操场大小的面积。而据去年曾来过此地的当地人介绍,2011年,“翁梅斋墓”已成为一个大型的采石场,到处可见巨大的石块和被挖得满目疮痍的山体。现在,一座孤零零的巨型墓丘,除了坟丘周围的绿草皮之外,背面与两侧的山体均几乎被挖空;墓丘前30米处,立有一座“玄城”石牌坊,沿着石阶拾级而上,立着墓主翁玉与夫人许氏的墓碑。三门四柱的巨型牌坊早已被淤积的泥沙掩埋掉了近二分之一,“瀛洲旷典”的篆刻已字迹混沌,四周杂草丛生。路边竖着一块由揭阳县人民政府于1988年1月(注:当时揭阳尚未建市)所立的石碑“揭阳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翁梅斋墓”。
当地文保部门尚不知晓
早在2006年,曾有人探访“翁梅斋墓”后写下游记,文中提到“所见满目疮痍”,并提出深沉的反思:“难道我们发展经济要以破坏文物作为代价?难道就要这样摧残先人留下来的文化遗产?文物被破坏,有些可以修复,但历史的特征谁能再造呢?以后潮汕的历史文化谁能知晓?难道我们留给后代的只是被破坏的文物和污染了的环境?”
网友“中国文物法及刑事辩护律师刘洋”在评论中愤怒地表示:“各级文物局应该发声,特别是当地文物局要出来说话。施工之前没经过批准吗?是否合乎保护条例都应给予民众一个合理的答复。市民要密切留意事件的进展,而目前首要工作就是把工程停下来。如需帮助,请给我电话。”
记者联系揭阳市文物保护单位负责人陈坚旭,对于古墓现场正在施工之事,他表示并不知晓,“‘翁梅斋墓’是揭东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市里一直都有关注。目前没有接到任何施工单位的申请,如有施工,一定没有得到当地文物单位的允许。”对于记者出具的施工图片,陈坚旭表示将立刻予以调查,阻止文物破坏的现象发生。
考古专家、深圳市文物考古鉴定所所长任志录表示,“翁梅斋墓”是一个时代的文化象征,它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明代古墓在广东地区留存不多,对于这样的珍贵文物,应切实做好修缮和保护工作,彰显其深厚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