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学者集毕生心血著书 遭遇出版社“以书代酬”

2012年07月31日 16:37 来源:上海青年报 参与互动(0)

  85岁的著名服饰研究学者黄能馥老先生用几十年时间写了一本《中华服饰七千年》,应得8万元稿费,结果出版社却以几十本新书冲抵稿费。这件事最近在网上被炒得沸沸扬扬,一时间弥漫出版界的“以书代酬”之风也成众矢之的。而出版社回应却称,他们这么做完全是出于替老人着想。

  “以书代酬”惹风波

  据了解,黄能馥是中国服饰研究界的著名学者。他早年与沈从文相识,而他的妻子又是沈从文的学生。沈从文著有《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一书,而黄能馥进入服饰研究界,也与沈老的殷殷期盼有关。

  在此之前,黄能馥已与妻子合著了《中国服饰艺术源流》和姊妹篇《中国服装史》,但为了弥补两书缺少图片资料的缺憾,他们又花了十几年时间撰写《中华服饰七千年》。

  《中华服饰七千年》几个月前终于出版。有人做了统计,这一套4卷的图书近40万字,1368页,有7公斤重,是实实在在的“重量级”。按照之前签订的协议,黄能馥夫妇可以拿到8万元稿费。但最终还是走的“以书代酬”的路子,出版社按照每套书定价2998元来算,以“优惠价”给了黄老65套书以冲抵稿费。也就是说,黄老辛辛苦苦几十年写了一套书,最后却连稿费也没见到,只是换了一屋子书。

  记者注意到,对于这笔交易,黄老本人选择了接受的姿态。但此事传到网上,却引起轩然大波。网友纷纷指责出版社做得“不厚道”。“赵鹏自媒体”发表微博称:“黄老从60年代至今一直坚持研究,此种行为让中国仅有的学者寒心。”网友“Flavia”则表示,如果此事是真的,那以后就再也不买书了。甚至有读者呼吁抵制伤透学者心的《中华服饰七千年》。

  这事之所以引起这么大的反弹,主要是因为黄老著书实为不易。据称,老人为了找一张图片,往往跑遍图书馆,许多图片复制品买不起,他就一笔一画地临摹下来。

  出版社称是为作者考虑

  《中华服饰七千年》“以书代酬”事件这几天在网上持续发酵,引发广泛关注。在此局面之下,当事方清华大学出版社总编辑吴培华在个人认证微博上发表长微博《出版的失落与无奈》,对此作了回应。

  据吴培华说,出版社原先是准备支付稿费的,恰恰是黄老希望能买一些书以便送人。而如果老人先从出版社领取稿费,再从出版社购书,那么老人首先要为数万元稿费支付相当数目的个人所得税,所以出版社就让老人直接“以书代酬”。吴培华认为,出版社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作者考虑”。

  据记者观察,出版社回应之后,很多读者依然不依不饶,他们认为,黄老即便想购书送人,也不至于要购买几十套之多。此次“以书代酬”里究竟有多少成分是老人自愿,实在很难推测。还有读者认为,出版社作为一个正规机构,理应按协议支付稿酬,而不应该将图书销售的风险,强加到一位耄耋老人身上。

  据本报记者了解,出版界“以书代酬”已经蔚然成风。记者认识一个作者,他出版了一本研究政治史的“冷门书”,说好首印版税是8000元。书出来后,出版社就以销售难为由,要求“以书代酬”。结果这位作者就领了400本书回家了(这书定价25元,出版社硬以20元一本“代酬”),送也送不掉,一直堆在家里。“我写这本书前后花了5年时间,就换了400本书。以后除非要评职称,迫不得已,否则我不会去写那玩意儿了。”

  记者 郦亮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