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家解析古代玄武湖:是最早适合人类居住的空间

2012年08月02日 15:57 来源: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近期,“南京中央公园”建设规划初步披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拟建中的“中央公园”包括钟山和玄武湖两大景区。这两大景区一山一水,错落有致,相依相望,阴阳互补,为南京城市奠定了先天的形胜。

  本报特约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贺云翱,带我们回顾钟山—玄武湖区域的前世今生,从主城中最早适合人类居住的空间,到明代皇家禁地,再到晚清民国时向公共园林逐步变身,其间许多变化让人感叹。

  贺云翱

  古代玄武湖周边

  是最早适合人居的空间

  玄武湖周边除了东面的钟山之外,在其南还有覆舟山(含小九华山)、鸡笼山(今北极阁)、鼓楼岗,其北则有北固山、小红山等。

  古代玄武湖的周边是今天南京主城区最早适合人居的空间。早在大约6500—4000年前,玄武湖就与南京人的生活发生了联系,在鼓楼岗的北阴阳营、小红山以东的锁金村和安怀村一带都发现过新石器时代晚期到青铜时代的人类聚落遗址。

  钟山是南京地区海拔最高的山脉,公元前333年,楚威王在南京置金陵邑,钟山遂有“金陵山”之称。东汉末年,秣陵尉蒋子文因追逐盗贼而丧命于钟山脚下,邑人为之建“蒋庙”(今蒋王庙),玄武湖得称“蒋陵湖”。

  不过,真正使玄武湖和钟山两大区域与南京城市发生紧密关联的是在六朝时期。史载东汉建安末年,诸葛亮出使江东路过秣陵(今南京),作出“钟山龙蟠,石头虎踞,此乃帝王之宅也”的风水评价,由此,“钟山龙蟠”和“龙脉”之说成为人们对“钟山”的美誉。迄今在钟山南麓还有吴开国皇帝孙权的“蒋陵”、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孝陵”、民国首任“临时大总统”孙逸仙先生的“中山陵”等重要陵墓遗存。

  玄武湖则与南京风水景观中的“玄武”(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之象有关。位于玄武湖之南的一系列小山在风水上构成了古代南京的“玄武”之象,位居其北的湖泊得名“玄武”理所当然。不过,文献中说玄武湖之得名还与南朝刘宋元嘉二十五年(448年)湖中出现“黑龙”有关。

  不管如何,六朝300多年间,钟山和玄武湖已正式成为南京城市的规划意象与发展空间。玄武湖在六朝时面积比现在要大到2倍左右,而且直接与长江相通,湖中可以成为水军训练场所。大约从东晋开始,玄武湖已经得到多次整治与建设。特别是南朝时期,皇朝在玄武湖中及周边大兴园林,区域内先后有过上林苑、华林苑、乐游苑等著名皇家园林。

  这一时期,钟山同样得到士人和佛教界的青睐,人们不仅在钟山上植树绿化,而且刘宋时开始,钟山上下出现多个寺庙,著名者如上定林寺、下定林寺、宋熙寺、开善寺、明庆寺、大爱敬寺、头陀寺、青园寺等。一批私家园林也在钟山出现,知名者如南齐时的“东田馆”、“博望苑”、“商飙馆”,还有梁代文豪沈约的“东田”等。

  隋唐时期,南京的城市地位一落千丈,钟山和玄武湖也都被冷落。大书法家颜真卿任昇州刺史时,一度改玄武湖为“放生池”。不少著名诗人如李白、杜牧、韦庄、李商隐等,面对玄武湖地位的沧桑巨变大发感慨,如李白有“空余后湖月,波上对江州”之句。

  到南唐时期,玄武湖一度复兴,以致南唐大臣冯谧贪恋湖中“名目胜境,掩映如画”,而向皇帝提出将湖赠给他为私园的请求,此事因遭到徐玄的阻止才作罢。此时的钟山同样得到朝廷的重视。后主李煜在这里建“报慈道场”,权臣李建勋在此大兴亭榭,自称“钟山公”,其妻亦自称“钟山老媪”。

  然而,因远离城市,两宋至元代的近400年间,钟山及玄武湖均未受重视。这一时期,南京城的北城墙在今珠江路以南一线,今北门桥是当时的城墙北门所在。钟山、玄武湖都在东、北郊。玄武湖在北宋年间一度还被江宁府尹王安石“废湖为田”,直到元代才逐渐蓄水还湖。200多年后复活的玄武湖面积比之六朝时期已大为缩小。

  明城墙、太平门的修建

  让“山水相连”变成山水分隔

  钟山和玄武湖的真正复兴应是在明代。明代对这两片区域有3个重大影响。

  一是把这两个区域分别建成了“禁区”。由于成为洪武帝朱元璋的陵寝所在,整个钟山周围以长20多公里的红墙为界隔,又以数千人组成的“孝陵卫”驻守保卫,闲杂人等不得进入;玄武湖则于洪武初年成为贮存全国人口、田亩档案(时称“黄册”)的“黄册库”所在,也禁止民众入内,时人无奈写诗说,“为贮版图人罕到,只余楼阁夕阳低”。

  二是把城墙建到了钟山脚下和玄武湖南岸、西岸一侧,使钟山、玄武湖与主城区及覆舟山、鸡笼山之间多了一道无法逾越的屏障,彻底改变了六朝以来南京城市北部山水相连的视觉景观,同时也阻断了玄武湖此前与长江的连通,使玄武湖的水面进一步缩小。

  三是在钟山和玄武湖接合部建太平门一座,又在太平门外建“太平堤”(今成为龙蟠路一段),并将玄武湖紧贴钟山西麓的一片湖面隔为“中湖”(现“中湖”之遗迹还保存于白马公园内),从而彻底把原先连绵一片的钟山—玄武湖区域人为分成两地,改变了此前这一地区千万年以来的山水格局。

  清末民国开始

  “禁区”变身为“公共园林”

  改朝换代之后的有清一代,玄武湖、钟山都不再作为皇家禁区。钟山除明孝陵寝区还受清廷维护外,其他地区任人拆墙砍树,以致到晚清时钟山上下一片光秃。玄武湖也逐渐变成百姓耕猎之所。

  钟山和玄武湖的命运到清末、民国时发生了第三次重大改变,即开始向“公共园林化”方向发展。

  1840年以后,随着西风东渐,面向市民开放的近代“公园”在中国出现,其起源地就在离南京不远的上海。公益性的“园林”概念进入中国,促使过去封闭和独占式的皇家园林、私家园林等向“公园”形态转变。

  1909年,清政府在南京筹办“南洋劝业会”,两江总督端方决定把玄武湖开辟为对社会开放的公园。为方便游人入园,湖西打破城墙辟建“丰润门”(1931年改称“玄武门”至今)。1911年玄武湖公园正式开放。

  钟山的公共园林化要略晚,起因则与孙中山先生有关。1926年,遵先生遗嘱,中山陵破土动工,1929年举行奉安大典,1935年整个钟山3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被划为总理陵园,“钟山”由此成为纪念性公园所在。

  钟山、玄武湖的“公园化”趋势迄今未曾结束。今天,在这两个区域内,有紫金山森林公园、中山先生陵园、明孝陵考古遗址公园、中山植物园、灵谷寺公园、白马石刻公园、山顶公园,及玄武湖公园、情侣园、红楼艺文苑、梅花谷公园、十朝文化园等一大批不同内涵、不同规模的公园。

  现代化新南京框架之中

  真正成为城中之山、城内之湖

  值得注意的是,直到上世纪80年代,当人们到中山陵、明孝陵参观时,还被说成是去南京“东郊”。然而,今天打开南京地图,钟山—玄武湖区域其实已经处在大南京城区的中心地域,其周边除了有古城墙围合的老城区之外,还出现了仙林新城、新尧新城、汤山新城、东山新城、河西新城、板桥新城、浦口新城、六合新城等。这些年来,随着南京城市规模和空间的迅速扩大及城市化速度的大幅提升,原先位于“郊区”的钟山—玄武湖区域真正成为城中之山、城内之湖。

  “南京中央公园”的创新理念就伴随着一个现代化的新南京的建设要求而逐渐浮出水面。“中央公园”的规划决策是在南京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背景下以呼应城市空间结构的巨大改变和传承城市历史文脉的需求而作出的。从有关方面的公示上看,它以文化遗产保护、生态保护、市民休闲、文化建设、旅游业发展等为宗旨,是通过资源整合和环境改善,以“中央公园”的建设形态,为现代化进程中的大南京提供一个规模更为匹配的文化中心、生态中心和休闲中心,是建设文化南京、绿色南京、宜居南京的重大民生工程,也是钟山—玄武湖区域从近代以来不断向公园化方向发展的必然产物,还是钟山—玄武湖空间区域被明代“分裂”之后的一次重大自然历史回归。

  据调查,在未来的“南京中央公园”区域内,保存着170多处物质文化遗产、10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23个大小湖泊、11条河流、30多种古树名木以及特殊的地质地层等不同类别的自然遗产,体现着六朝文化、明文化、民国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宝贵特质和极其丰富的文化景观内涵。我们相信,“南京中央公园”的建设过程中,能够做到对区域内所有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保护与尊重,能够通过空间和结构的重组与提升,为我们的城市发展锦上添花,让南京也拥有和世界上其他先进国家城市一样的真正高品质的“中央公园”。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