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濮存昕父亲病危住院仍上台表演 只因"戏比天大"

2012年08月06日 10:11 来源:成都日报 参与互动(0)

  主持人语

  8月10日,濮存昕主演的话剧《说客》即将在成都上演。在话剧这个舞台上流连了30多年的濮存昕这一次要演孔子的弟子子贡,要通过“说客”来解读《论语》。他说,相信成都的观众能够融入其中,和他一起分享话剧的魅力。

  本期嘉宾

  濮存昕,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一级演员、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中国表演家协会副会长、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会长、北京戏剧家协会主席。1953年生于北京,1970年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当知青。1986年进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主演了数十部优秀话剧、影视作品,多次获国内外大奖,其中《窝头会馆》和《原野》《哈姆雷特》《来来往往》等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采访手记

  (2012年8月4日)

  2010年,我在成都锦城艺术宫观看濮存昕的话剧《李白》。身高1.81米的濮存昕长袖飘飘,俯仰天地,演绎诗人的晚年故事:公元八世纪中叶,唐王朝大厦在安史乱军的马蹄声中摇摇欲坠。诗人满怀爱国之情,壮志凌云却未获一展身手的机会,不久获罪,被流放夜郎。一路冷月凄风,到了白帝城。因天下兵马大元帅郭子仪作保,李白遇赦,轻舟直放当涂。当涂的山水虽然平息了李白的热望,而平乱最后一战的召唤却又鼓荡起诗人报国的激情,他做出了骇人听闻的惊世壮举:以垂暮之年请缨从军。一叶扁舟漂流在大江月色中,诗人悄然逝去。李白诗文无敌、傲岸疏狂、醉酒吟月、报国心切,都被濮存昕演绎得水晶般通透。这部被濮存昕称为“美文之作”的诗意话剧,印证了濮存昕的话,戏演到这个份儿上,表演已经成了一种探险。“我试图在台上摸索一种激情的状态,寻找一种奇迹。无论是观众还是自己,都能够在《李白》的舞台上解读人生。”

  由著名导演林兆华执导,濮存昕、高亚麟主演的话剧《说客》2010年前后就已经在部分城市上演,引起广泛关注。《说客》摆脱了历史剧的严肃、刻板,以正剧明星幽默的表演,展现了明星们的另一面才情,让这部话剧看点十足。有人认为,这台既有古代文学、厚黑学,也蕴含“官场现形记”意味的话剧让人在幽默之中浮想联翩。历经两年磨砺后,《说客》更为圆熟,其原班人马来成都演出,无疑将为成都观众奉献一场不可多得的高雅艺术盛宴。8月4日9点,我电话采访了人在上海的濮存昕。

  濮存昕的嗓音听上去富有磁性、厚重,让我感觉舞台上那个濮存昕与电话里的濮存昕并无二致。我们原定采访时间控制在30分钟左右。他首先声明绝无傲慢之意要敷衍采访,而是家里有人生病了,自己有点儿乱,正在联系医生。但随着话题的深入,他开始滔滔不绝,他手机没电了,又换座机继续交流,采访持续了近70分钟。从中不难感到一代艺术家对艺术的虔诚与真知灼见。

  濮存昕有些动情地回忆刚刚在上海结束的演出,“这次‘人艺’受到上海观众的空前欢迎,说明欣赏高雅艺术的观众大有人在。关键是剧团能否拿得出经得起观众和时间检验的作品。我曾说,一个好剧团,一是要留住最好的人才,二是排除干扰。实话实说吧,政府部门从未对‘人艺’的戏指手画脚。这是‘人艺’的立足点。反观一些地方剧团,因为有多层领导,相关职能部门对它们演出的剧目从来是严格把关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剧团演出的趣味与艺术性,观众不喜欢,几乎没有掏钱买票的。所谓‘大戏’不过是缺少观众的‘庆典剧’。反过来,有人却又来埋怨剧团没有走向市场……我希望地方剧团能真的活在观众当中。”

  对话

  让自己和观众通过舞台解读人生

  放进去,放下来,无意者十

  记者(以下简称记):演员拿到剧本的时候,总有一个最打动自己的东西,你在读《说客》剧本的时候,最打动你的是什么?

  濮存昕(以下简称濮):说真话,《说客》这个剧本并没有打动我,因为剧本太简单了。《说客》并没有一下子让我进入角色,没说服我。我开始也觉得不大好,但是剧中调侃、幽默的比例比较恰当,这是吸引我的地方。这部戏就是俗话说的“行货”,属于以现代视角演绎历史剧。当然了,我们看待历史总是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待的。

  导演林兆华说,他希望《说客》摆脱以往历史剧的严肃,用民俗化的表演、滑稽的音乐让这部剧引人发笑。《说客》说的是孔子的弟子子贡以三寸不烂之舌引发各国大战的故事。我出演子贡,属于巧言善辩的角色,这与我以往扮演的儒雅正面形象有很大不同,也算是另一种冒险。

  记:你曾说过人过了五十岁,演戏的感觉和以前不一样了。具体说是什么不一样?在更加游刃有余的同时,会不会也失去了年轻时的激情呢?

  濮:这种不一样有两层意思:一是把自己“放进去”,把自己彻底放到艺术舞台上去。积累阅历,在技术性积累的过程里获得艺境的提升;二是把自己“放下来”。彻底放下名利。有些人获得了成功,往往会说“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之类的,我觉得不靠谱。获了一个奖,再得一个奖,芝麻开花节节高,未必是一个艺术家的必经之路。放下这些,是另外一个境界。我认为明白了这种“放下精神”后,动情、动性的艺术追求就自然生发了,激情不再是高声喊叫。这方面,导演林兆华对我影响很大。历经几十年演出,我明白了放下架子、放下自我限制、放下自以为是的重要性。有些青年演员喜欢炫技,但我追求的是“演而感觉没演”的那种境界。我们人艺的前辈们为人谦和,一派儒雅,无论台上台下总能让人感到一种深沉的传统文化精气神,他们也影响着我们。

  在具体艺术实践中,京剧艺人有这样的口诀,“三形、六劲、心意八、无意者十”。“三形”说演员的身段、亮相做到地位准确、姿势适度,才够三分。待到外形差不多了,劲头也能透到外形上来,不使犟劲了,就到了六分。然后按照人物的逻辑,心里一想,神也出来,这到八分。至心中也不用特别注意,很自然地把身段使出来,同时还能把心劲和外形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自然神韵,体验与表现达到有机统一,演来得心应手,有这种火候才算到了十分。我向往这种从容。

  行千里,读万卷,戏比天大

  记:你演的角色有很多是中国的文人,比如《李白》中的诗人、《风月无边》中的李渔,比如弘一法师和鲁迅等等,你说你只读过六年书,你天生有一种文人气质吗?你会在准备的时候读很多他们的书吗?

  濮:我生活在人艺,耳濡目染,受环境影响很大。我常讲的一句话是“行千里,读万卷”。我自幼读了大量名著,至今也是读书不辍。行路讲的是阅历,但读书不是阅历能替代的。读书是最能决定艺术、人生的东西;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水平。年轻演员读书不多,尤其不读大部头名著。名著里的境界不是靠小修为可以体验的。他们的表演可以很灵动,但缺少厚重,更缺乏美学意义的展现。这样的演员谈吐肯定乏味,自然不能出演大角色。

  记:一个演员演了几十年的戏,古今中外的角色都演,这需要大能量。你身上的这种创作能量来自何处?你有累到不想演、厌烦演的时候吗?会一直演下去吗?会演到什么时候?

  濮:每个人都有累的时候,我会调整。要说累到不想演的程度,我还没到呢。我有8年的知青生活,这锻炼了我的身体,磨炼了我的意志。国内话剧剧场一般就是900来个座位,成都的剧场略微大些。演出就是需要观众,需要观赏。2008年我被分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北京市五一劳动奖章,那是靠一场一场演来的。有一年我累计演出达123场,三天一场戏。即使是持续高烧,我仍坚持白天输液晚上演出;即使是在父亲病危住院期间,我仍每晚赶回剧院上台表演。为什么?戏比天大!所以,我会一直演下去的!

  做“微公益”,不是爱心大使

  记:你的一本书叫《我知道光在哪里》,在你的理解中,每个人的生命都需要一束光吗?你生命中最能照亮你内心深处的光是什么?你做那么多公益事业,就是为了用自己的一束光去照亮别人吗?请谈谈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濮存昕爱心公益基金”的情况,救助了多少在突发事件中遭遇困境的青少年?

  濮:自从2000年11月我接受卫生部邀请,成为第一位预防艾滋病宣传员,12年来我陆续担任“中国禁毒宣传形象大使”“无偿献血形象大使”等公益代言人。2012年我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负责人接触后,决定推进我的公益项目,这是我多年来的心愿。我所做的广告收入直接打入“濮存昕爱心公益基金”。我的原则是做微公益,不做大公益。我平常工作很忙,没有精力和时间去做一个专业的慈善或者公益项目,但我会坚持很多随手能做的、微小的公益,比如无偿献血,比如每个月从我的卡里自动转账一些钱做慈善。另外,为慈善利用自己的知名度做一些宣传,比如宣传禁毒和当“预防艾滋病宣传员”,利用我的政协委员身份进言,为打击拐卖儿童起到一定作用,做这些事情,我都是用具体行动而不是只用荣誉和名声,露个脸就行,有时候太多太大,就不容易真实了。要相信大家都有爱和施爱的本能,相信公众的良知。我不过做了点实事,不是什么“爱心大使”,那容易被架空。

  记:好像你女儿也在从事公益项目?

  濮:是的。她从国外留学回来,正在推进一个“让孩子笑起来”的专项活动。我和“心悦”团队将随爱心企业代表及志愿者赴青海玉树进行“让孩子笑起来”的爱心捐助活动,和那里的孩子一同迎接新学期的到来。这也是继云南盈江后,“让孩子笑起来”项目的又一次爱心之行。针对艾滋患儿的学校,现在有一个比较好的个案,山西临汾尝试建立了一所“红丝带小学”,经过我们多方的努力,使它获得了合法身份,成为教育系统内的学校。这是全国第一所专为艾滋病患儿建立的学校,我担任了红丝带小学的荣誉校长。这些孩子的未来还是令人担忧的,他们的升学、就业仍然需要解决很多困难。社会应该给予艾滋病患儿更多的关怀。

  成都的观众是懂话剧的

  记:在今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来自北京的“开心麻花”小品赢得了很多观众,据说他们这个体制外的演出团体在北京市场上越来越走红,加上以前的“德云社”等民间演出团体走红市场,你怎么看?作为老牌的国家艺术院团会不会也存在市场竞争的威胁?

  濮:文化应该是自由而自主的。市场、观众决定文化的走向。我从来不反对娱乐文化,但是只有娱乐文化的社会是病态的。我们的主流文化、高雅文化要通过教育得到传承,而不是仅仅单纯通过“走向市场”解决。中国的钢琴、杂技在国外屡屡获大奖,这是墙内开花墙外香,可是国内并不火爆。我们的川剧、昆剧等等大剧种面临很大危机,彻底把他们推向市场是不现实的,国家必须扶持。严肃文化必须要用公益的眼光来对待。为什么传统戏剧年轻人不喜欢?我认为最大的原因是他们不明白词曲的意义。这是维系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啊。我曾经在政协会议上发言,在当下,中国话剧更应该出精品力作,更应该对得起观众。

  记:这次人艺在上海演出遇到一票难求的局面,你如何看?

  濮:北京人艺60周年上海巡展的确在上海引起轰动。除了演出一票难求,上海大剧院里的谢幕场景也成为一道景观:台上人艺的演员们激动高呼“感谢上海!”台下众多观众泪流满面。著名表演艺术家焦晃说,“北京人艺最了不起的地方,就在于它是一个整体,有一支强大的话剧队伍,有传承、有底蕴,而且六十年来以其极高的文化追求和戏剧品质成为我国舞台精英文化的代表。”

  记:你如何看待目前演员的培养机制?

  濮:好演员是“养”出来的。一是自我锻炼,二是我们的机制应该给演员更好的空间。一些话剧配角演员月工资才2000元,一般演员演一场收入才五六百元。人艺的优秀演员尽管工资低,却没有明星离开,每一个演员都对这个家有着特殊感情。

  记:成都和你这次巡演的许多地方一样,也是一个具有话剧传统的城市,你来成都也演出了多次,如何来评价成都的话剧观众?成都现在除了几个传统的剧场演出话剧外,在工人文化宫的小剧场,在成都东区音乐公园的八点空间剧场,也常年有很多话剧在上演,请你对成都的话剧演出和市场培育提点建议。

  濮:成都的观众是懂话剧的。北京有很多民间小剧场,我很关注这些剧场的发展,并对这些非正剧的繁荣感到高兴。形式越丰富,才代表话剧事业越繁荣。成都应该做好小剧场,那是一个城市的文化精神所在,中国话剧业需要这种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