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假想体微博大玩幽默走红 荣国府选美马道婆夺冠

2012年08月06日 16:30 来源:新民晚报 参与互动(0)

■“刮骨疗毒”成假想题材

  现代人早已习惯在微博上记录日常琐事,若微博走红古代,古人又会写些什么呢?最近,新浪网友“琢磨先生”在微博上推出了一系列“古人微博”,四大名著中的人物悉数登场,曹操、诸葛亮、唐僧、林黛玉等人不仅以加V自居,还互相转发吐槽,好不热闹。这种被称为“假想体”的微博文体迅速走红,金庸版、还珠版、天龙八部版、物理学家版、戏曲名角版相继登台,创意层出不穷,成为一道网络文化新景。

  名著人物被假想

  个性鲜明

  7月初,“琢磨先生”在新浪微博上发布了《三国微博》,在这条长微博中,诸葛亮苦恼该不该答应刘备的邀请,并称“转发超过1万次就答应”,只见徐庶和司马徽都加入了转发,转发量高达600万次。关羽发微博:“刮个骨,疗个伤”,还配了一张图。吴国官方微博甚至搞起了竞猜:“赤壁大战在即,你认为我们会使用火攻吗?”,奖品是大小乔的签名泳装照。周瑜对此很忧虑,对孙权道:“这事公开说好吗?”《三国微博》一发布就引来了众多网友的围观,转发之余纷纷评论其“有意思”“有内涵”“真是太有才了”。随后,“琢磨先生”又紧锣密鼓地推出了《水浒微博》《西游微博》和《红楼微博》,四大名著凑齐了登场。他说自己最喜欢三国,创作时一气呵成,没想到会一夜爆红。为了不辜负十万网友的期待,后续作品创作起来要更用心。

  名著人物在微博上隔空喊话,每一句都彰显个性,与他们在人们心中的形象一一对应。林黛玉情之所至,便吟上一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顺便“葬个花”;沙僧总是喊着“妖怪来啦”“师傅被抓走了”,还不忘@孙悟空;诸葛亮草船借箭求被射,网友们转帖评论一个“贱”字,于是就借到了10001个“贱”……这般生动的微博“彩蛋”让熟悉原著的网友会心一笑,大叹妙哉。

  近期类似的假想微博还有很多,比如假想打仗时有微博,名人会说什么;假想世界末日微博上会是怎样光景?几乎每出一个都能走红,机智逗趣又反映着微博中的现实生态。

  时代元素巧融入

  独具匠心

  “假想”的段子并不在故纸堆里打转,名人微博和官方微博也经常会“被”卷入讨论,话题也与时事分不开——方舟子被喊来打假,“微访谈”向晴雯约采访,勾勒出微博百态。但“假想体”并非纯粹为了恶搞,将时代元素融入其中是其一大亮点。

  比如宋江问网友是否明白他为何要上梁山,底下清一色地回答“房价太高”。武松贴出一张老虎照片,立刻有人吐槽是PS的,让人想起曾经的周老虎事件。荣国府官方微博宣布马道婆获得选美冠军,暗讽了近来教人跌破眼镜的各地选美……精心设计的桥段把当下热门的新闻事件与古人联系到一起,在“穿越”中表达自己的见解,吐槽不断,“内涵”十足。

  这股“假想体”热潮很快便席卷微博,《天龙八部》《还珠格格》《龙门飞甲》等作品中的人物悉数被网友假想,科学松鼠会还发布了《假如那帮物理学家用微博》。大量跟风之作不仅显示了网友们对这种新型文体的认可,也为微博编辑们提供了新的运营思路——为知识性内容穿上娱乐的外衣,将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传统文化赶潮流

  新颖有趣

  这些曾经家喻户晓的古人,在作品中全部具有了现代思维,当下社会的众生相,借助历史人物、虚拟角色得到表达,负面情绪被娱乐消解,这是该系列微博深得人心的内因。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能静下心来品读文学名著的人越来越少,但“假想体”缩短了人们与经典的距离,被假想的名著人物生动鲜活,却依然与原作性格一致。对这类新兴创作形态的诞生,社会舆论对此类文体评价不一。

  “琢磨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那么多人追捧这些作品的原因在于,这些作品能映射现状,是一种另类的针砭时弊的形式,他接下来会着手创作诸子百家微博,甚至计划将这种文体发展成一种品牌。

  中国青年出版社副编审庄庸认为,层出不穷的网络语体是网络文学创作实践的新载体、新形式和新元素,表现了阅读、表达、分享一体化的活力。在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教师侯静看来,包括假想体、甄嬛体、咆哮体在内的流行文体,只要是在不触碰道德底线、不糟塌和丑化历史与文学名著人物、在不伤害别人利益和感情的原则下,可以借助其展现自我、表现个性。

  微博时代的迅捷传播,让替虚拟人物编“台词”的作者们很容易受到追捧,因为假想体微博的句子短、笑点多、更新快。微博使用者并无沟通障碍,不过“@”符号满屏皆是,让不太上网的读者时常摸不着头脑。

  实习生 徐康欐 本报记者 乐梦融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