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天心自谦笨拙模仿者:张爱玲对自己太残忍(图)
上海书展进入第四日,文坛众名家荟萃沪上,甚为热闹。昨日上午,在名为“文艺,能否改变一座城”的文学论坛上,王安忆、许鞍华、张元、张大春、马家辉等作家,畅谈文艺与城市的关系。有“台湾眷村文学第一人”之称的著名女作家朱天心也现身并接受了华西都市报记者的专访,在回答问题时,她语调温柔委婉,带点娃娃音,媚中带着一股豪气,颇具大家闺秀风范。
资深“张迷”
曾模仿张爱玲的风格
朱天心、朱天文这对文学姐妹文字旖旎、苍凉,许多文学评论者多将他们的文字风格与张爱玲相提并论,姐姐朱天文更是有“张派传人”之称。现实生活中,两人的文学老师是张爱玲的前夫胡兰成。两人都可算是资深“张迷”。但与很多台湾资深“张迷”专程到上海探访张爱玲故居不同,朱天心说,“我只是在一个很自然的机会,以平常心去看一下而已。我总觉得,喜欢张爱玲,看她的作品就好了。”
近年,张爱玲的遗作被发掘出版,比如《小团圆》、《雷锋塔》。朱天心说,“我鼓起勇气快快翻过。姐姐更是连看都不敢看。我们都觉得,张爱玲对自己太残忍了。她是那样骄傲的人,却撕裂自己表现到作品中,让人很心疼她。”记者问到,是否试图模仿张爱玲的文学风格,朱天心坦承,“我是想模仿而不像,我算是个笨拙的模仿者。”
姐妹情深
年过半百没分开生活过
“我们的成长环境和文学启蒙非常接近。但由于我们俩的性格不同,所以我们的作品风格也有很大差异。”朱天心对姐姐朱天文的作品很是推崇,“对我来讲,阅读她的作品,永远是非常大的精神享受。因为我是如此熟悉她的创作空间、时间,我们的心灵如此相通。”朱天心还透露,两人虽然岁数都年过半百,但自出生至今,“我们俩没有分开生活过,除了一些短暂的外出旅行。哪怕结婚后,我们还是住在一起,是一个大家庭。”
写作之余
和姐姐照顾流浪动物
两个作家姐妹同住一个屋檐下,朱天心的丈夫唐诺也是台湾一位翻译家,那家庭会不会充满文学气氛,彼此交流文学?朱天心笑了,“我们跟任何一个普通家庭一样,聊的以生活话题为主,很少聊到文学。”朱天心告诉华西都市报记者,在写作之余,“我与姐姐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照顾流浪动物。我们会围绕流浪动物运用一些特定的‘暗语’,外人都听不懂,只有我俩听得懂。”原来,早在12年前,她和姐姐就开始收养流浪猫,“现在家里19只,外面要每天喂的有40多只。”正是因为这些流浪猫,“我和姐姐两个很少一起都出远门。因为家里要留一个人去照顾那些猫。”提到这种行为的动力之源,朱天心说,“不仅是喜欢小动物,更主要是我和姐姐都看不得小动物可怜。”
朱天文只与侯孝贤合作
朱天心的姐姐朱天文,既是台湾著名小说家,同时也是知名编剧。1983年,她与侯孝贤合作,将自己的小说《小毕的故事》改编成剧本搬上银幕,获当年台湾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奖。1985年,她又为侯孝贤创作电影剧本《童年往事》,再获台湾金马奖最佳原著剧本奖。朱天文被称为侯孝贤的“御用编剧。”
不过,朱天心却透露,朱天文把电影看得很淡,“电影对她来讲,只是人生的一个意外收获,她更看重她的小说作品。对她来讲,之所以做编剧,仅仅就因为侯孝贤是她的知心好友。但老实讲,天文心里非常清楚:电影终归都是导演的作品,而她提供的终究还是材料而已。所以,在电影里面,天文的存在感是非常小的,于是她没有很大的企图心。”朱天心还透露,这么多年来,朱天文在电影方面只会与侯孝贤导演合作,“别的导演找她,她都完全不会考虑。”
人物
朱天心籍贯山东,1958年生于台湾的一个文学世家,她的父亲朱西宁是小说家,母亲刘慕沙是文学翻译家,姐姐朱天文是侯孝贤“御用编剧”,如《风柜来的人》、《悲情城市》、《恋恋风尘》曾获得多届台湾电影金马奖奖项。朱天心不到20岁就凭《击壤歌》扬名台湾。之后又创作出《当我年轻时》、《想我眷村的兄弟们》等作品。其中《想我眷村的兄弟们》获奖无数,朱天心也被称为“台湾眷村文学第一人。”2010年,在内地出版《初夏荷花时期的爱情》,备受媒体及读者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