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天价公共建筑引争议 学者:中国非世界建筑博物馆

2012年08月21日 08:24 来源:北京晨报 参与互动(0)
天价公共建筑引争议学者:中国非世界建筑博物馆

  中国不是世界建筑博物馆

  千金买争议 怪诞成地标

  深圳南山区如今正陷入“豪华天桥门”事件。日前,有网友发帖称,该区“春花天桥”梁架均使用航空级钛合金铝材,耗资20亿元,但投入使用以来长期存在电梯停运、桥面积水、上千个LED灯晚上不亮等问题。对此,南山区官方予以否认,称实际造价约5000万元,针对相关问题,“各有关部门将认真整改和完善”。

  城市公共建筑天价现象、奢侈化现象近年来屡屡发生,不论是前几年批评种种的各种豪华政府大楼,还是曾引起广泛争论的天价路灯、井盖、五星厕所,还是各种城市广场,都曾是社会批评的焦点。

  深圳“春花天桥”看起来确实显得富丽堂皇,却难以获得人们的认同感,招来无数批评。无独有偶的是,不久前广州斥资4.47亿建21座人行天桥的事件,也曾引发广泛争议。那么,作为公共建筑,究竟是否应该兼具艺术性、观赏性,是否应该花费更多的公共财政支出?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美学室研究员、城市与建筑美学学者章建刚对此表示,随着现代化城市发展、经济发展的进步,城市建筑应该有所提升,这里面公共建筑又首当其冲,在原则上,应该关注文化内容的表达,提升市民的凝聚力。但问题是,我们所见的诸多高价的公共建筑,到底有没有做到应该做到的?花这些钱,又是否有公开透明的规则?

  公众缺席的公共建筑

  北京晨报:近年来,高价乃至天价的公共建筑屡屡成为争议的焦点,您怎么看待这个现象?

  章建刚:几十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财政状况也快速改善,在这个前提下,公共空间也应该有所改善,对于公共建筑来说,增加地方性的表达,文化内容的表达,以此来提升市民对于城市的认同感和凝聚力,原则上确实是应该这么做。但是就我看到的诸多类似的建筑,没有什么太精彩的作品。

  北京晨报:那是什么样的作品?

  章建刚:更多的只有科技崇拜、自然崇拜乃至显示财富的作品。很多作品,文化表达的内容并不清楚,支出情况不清楚,功能是否完善不清楚……我想,这可能是引来许多非议的原因吧。首先,建筑也是一种文化,它表达的是一个社会当前文化发展的状态。其次,作为公共建筑,用的是公共财政,而公共财政的支出是否公开透明至关重要,不是领导拍脑门可以决定的,而是需要市民参与决策。最后,公共建筑承担着各种公共功能,这些功能的完善很重要,很多建筑表面上看都很好,但一旦遇到问题却无法解决,比如北京前一段时间的淹水。所以,公共建筑,不是外表光鲜就好,不是花费高昂就好,它有许多衡量的标准。

  民意的表达为何缺位

  章建刚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美学室研究员、副室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华全国美学学会会员。

  城市的“地标建设”成为批评和非议的对象,焦点往往集中在“天价”、“奢侈”等字眼上,广场、高楼、路灯、雕塑……如今,连天桥也加入其中,这些外观精美豪华的建筑,给人们的感觉却往往并非眼前一亮,而是内心的怀疑,是政绩工程?是面子工程?还是腐败的温床?

  章建刚说:“公共财政的支出有其原则,也有优先性排序的问题,如果它既不透明也不公开,如果一个城市还有许多收入低下、生活困难的人群,那么高价的公共建筑,就必然会受到人们的怀疑和批评。”

  是博物馆还是重灾区

  北京晨报:有人说中国大城市已经成为建筑博物馆,什么样风格的建筑都能找到,是否如此?

  章建刚:恰恰相反。我们在公共建筑设计上涉及的面并不宽,反而很窄。很多国际上流行的流派都找不到。比如说后现代主义建筑,现代主义建筑强调功能,认为一切装饰都是罪。而后现代主义,则要求有文化的表达,有现代与传统的对话等,这样的建筑,我们的城市中找不到。再比如解构主义的建筑作品,国内也非常少,央视的大楼稍微有一点儿解构主义的色彩,但类似的也非常少。再如,中国传统的木结构建筑风格,做得比较好的也少,看起来有很多仿古的建筑,但实际上真正让人感觉舒服的仿古建筑极少。以北京为例,前些年建筑学界有一种说法,说东长安街是建筑的重灾区,实际上很多地方都是类似。看起来五花八门的建筑非常多,但是真正有文化内涵,能够表达某种意义的建筑太少了。

  北京晨报:这是什么原因呢?

  章建刚:第一,建筑师能不能做这样的建筑设计,能不能真正理解一个城市的文化,并且把它在建筑中表达出来。第二,也是更重要的,建筑的甲方,也就是出钱的一方更多时候,只是要求表达出富裕、阔绰乃至权力,而不要求表达出文化内涵,不要求有凝聚市民的意义。这样的建筑,我们在北京、上海等等各个大城市中可以看到很多。

  是服务还是炫耀

  北京晨报:表达富裕、阔绰、权力的含义,是否可以看作是一种炫耀?有人批评说公共建筑成为面子工程、政绩工程,您怎么看?

  章建刚: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建筑本身越来越高大、精美,这是建筑发展的趋势,也很正常。如果是某个私人建筑,有这样的要求,无可非议。但是,公共建筑则不同,公共建筑是由公共财政支出,并且服务于公共功能的建筑。所以,这样的建筑,它的支出、它的形象等,就必须要有公众的参与和表达,这样才能获得公众的认同。

  北京晨报:恰恰今天很多批评都是针对公共建筑的,在您看来原因是什么?

  章建刚:我觉得原因就在于缺乏民意的表达。很多地方公共财政的支出,都是领导决定,普通民众既无法表达自己的意见,也无法参与决策的过程,甚至不知道支出的情况。就如那些受到批评的政府大楼,它们的建设如果有民众的参与和表达,我相信不会有那么多的批评。

  权力制约的失败

  北京晨报:很多建筑看起来确实不难看,甚至也很好看,但为什么难以获得社会的认同?

  章建刚:根本原因,并不是建筑本身不好看,而是权力失去制约。在这种情况下,公共建筑花那么多的钱,做得那么大,纳税人必然会觉得是花自己的钱,当然不愿意,当然觉得自己的钱被浪费了。所以,就会出现尽管建筑做得不难看,甚至好看,也难以被认同的现象。

  北京晨报:那么怎么改变这种情况?

  章建刚:这其实是说了很多遍的问题,还是权力的制约、民众的参与。公共财政要公开透明,公共决策需要民众的参与和讨论,才能够做最终的决策。国际上有一个公共部门最小化理论,大概的含义是说,公共部门承担着很多的公共事务,但是公共部门本身,应该是最精简的。这个理论值得借鉴,在公共建筑的支出上,也可以适用,公开、透明是基础,尽可能地节约,则能使得公共财政做最多的事情。国外有许多学者经常讲中国可能会陷入中等发达国家陷阱,即总是在中国发达的水平徘徊,经济增长失去动力,不能进入发达国家水准,如果真有这样的可能,我觉得和公共财政支出的不受制约有一定的关系。现在可能很多地方政府觉得财政收入多了,于是就又回到计划经济时代的花钱方式,政府领导决定一切,结果就是把我们以公平、均衡乃至环境为代价才获得的经济成果在短时间里挥霍掉。

  公共财政首要济贫

  北京晨报:有批评认为,虽然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但是还没有到享受奢侈公共建筑的时候,是这样吗?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又该如何衡量?

  章建刚:这里面要考虑到公共财政收入和居民生活水准等许多问题。公共财政收入提高,公共建筑随之提高,这没有问题。但是公共产品,有一个优先性排序的问题。如果一个地方,还有许多低收入者、生活困难的人群,公共财政却去做一些面子工程,花很多的钱建造奢侈的公共建筑,那么就可能引发社会的不满和批评。

  北京晨报:我们当下是否有这样的问题?

  章建刚:我们的问题还要更复杂。首先。税收和一次分配的比例一直有争议,这个比例和居民收入、生活水平关系密切,并且应该有调整机制。如果税收的比例太大,而且又没有调整机制,那么就会引发许多问题。表现在公共建筑的支出上,即便是再精美,也是不得人心的。所以,是否到了享受的时候,要看公共财政在许多更重要的支出上是否同样有更大比例,如果公共财政的支出不去济贫,反倒炫富,显然不会获得人们的认可,反而必然招来批评。

  建筑的

  “非正常死亡”

  北京晨报:有批评者担忧,天价的公共建筑,可能会成为腐败的温床,是否会有这样的危险?

  章建刚:这是必然的。公共开支不透明,公共决策不民主,财政状况又没有公布和报告,公众必然会怀疑。不仅是政府如此,小到一个单位,也是如此,比如说单位里有基建工程,那单位员工一定会怀疑管基建的领导在里面有利益问题,不管是不是真有,但是怀疑一定会有。政府公信力、单位领导的信誉丧失,其原因还是权力没有制约。

  北京晨报:很多建筑建了没多久就拆,有人称之为建筑的“非正常死亡”,您怎么看?

  章建刚:建筑在设计之初就有使用年限的设计,巴黎的道路,修建以后可以管几百年,几百年都不动。哪里有建了没几年就拆掉的道理?所以,有批评说,拆掉一座建筑,一批人都安心了,因为证据被毁灭掉了。这种批评看起来有些愤世嫉俗的味道,但正是因为权力的不受制约、财政的不公开透明导致的。

  晨报记者 周怀宗

【编辑:张中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