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烟草博物馆引争议 调查显示易增加对烟草好感

2012年08月23日 10:39 来源:解放日报 参与互动(0)

  把烟草博物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基本价值观错位,与其说是爱国主义教育,不如说是在培养新一代烟民。用烟草作为载体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还得考虑其“副作用”,别让产业利益绑架了爱国主义教育。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

  记者 彭薇

  位于上海杨浦区的中国烟草博物馆,其网站近日刊登一条新闻,称该馆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先进单位称号,还是“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上海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等。教育专家和控烟专家表示:烟草的危害妇孺皆知,将它与爱国主义和未成年人“挂钩”,离谱了。据悉,中国控烟协会已经向上海市相关部门发函,要求取消烟博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称号,目前仍在沟通中。

  烟博馆对控烟宣传不多

  记者登录烟草博物馆网站发现,网页对名人与烟草给予特别介绍:“在展区内,你会看到×××用过的烟缸,×××用过的旱烟袋(×××指的是伟人或者民族英雄),使你进入一个色彩斑斓的艺术世界。”而博物馆对于控烟的内容宣传并不多。

  控烟人士认为,烟草博物馆多为宣传烟草业带来的经济效益、伟人与香烟的故事等,无形之中给吸烟行为戴上了一顶浪漫的 “光环”。这对尚未成年的青少年来说是种误导,甚至让他们对烟草少了份戒备之心,多了份亲近之意。

  观后易增加对烟草好感

  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网络日前对中国烟草博物馆进行随机调查,结果显示:1500多名被调查者中,有85.8%的人认为烟草博物馆大量陈列伟人、名人吸烟的图片会使青少年对吸烟产生好感,甚至仿效;仅18.8%的人认为烟草博物馆的宣传与爱国有关。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郑频频日前发布了有关中国烟草博物馆的调查报告,被调查对象多为大学生和教育工作者。调查显示,参观烟博馆后,参观者认为吸烟非常有害的比例从83.1%降到49.2%;未来肯定不吸烟的比例从82.1%下降到75%。郑教授认为,烟草博物馆的宣传对有较高文化水平的大学生尚且如此,对中小学生的负面导向将更加明显。

  记者查阅相关文件发现,评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首要条件是“有突出的爱国主义教育意义和重大影响”。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教授表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多是革命纪念馆、文物保护单位等,产业类博物馆比较少,而涉及烟草这种特殊产业的更是少之又少。他认为,把烟草博物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基本价值观错位,与其说是爱国主义教育,不如说是在培养新一代烟民。“法律对烟草企业和烟草制品的广告宣传有严格的限制,而烟草类的产业博物馆是否也能给青少年拉起一道‘防护网’?用烟草作为载体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还得考虑其‘副作用’,别让产业利益绑架了爱国主义教育。”

  部分家长觉得无大碍

  对于烟草博物馆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些家长与专家却持有不同意见。在黄浦区某外资银行工作的李艳说曾带10岁的孩子去参观,发现并无大碍。“孩子太小,对吸烟的内容并不感兴趣,反而不断地询问关于鸦片战争的东西。”部分家长认为,博物馆里展示了一段落后的旧中国历史,还有一些革命运动,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让孩子们熟悉那段历史,激发爱国热情。另外,还能普及一些关于烟草的科学知识。

  对于部分家长的坦然,教育专家认为,这反映出社会群体对禁烟、控烟的意识不够强。比如,一些家长会让孩子“跑腿”代买香烟,一些社会类教育机构将香烟盒作为手工材料等。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