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赵天晓:文风塑造媒体风骨和新闻品质

2012年09月06日 15:0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赵天晓:文风塑造媒体风骨和新闻品质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党委副书记赵天晓出席研讨会并致辞。

  (今年适逢中国新闻社成立60周年,由中国新闻社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共同举办“新闻文风改革及‘中新风格’学术研讨会”8月31日在北京国宾酒店举行,以下是与会者的发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党委副书记  赵天晓

  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及其前身新闻所自创建以来,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注重新闻理论与新闻事件的革新同步,坚持“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与包括中新社在内的广大业界始终保持着紧密合作,大力开展了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前沿课题研究,培养了一批学有专长、卓有建树的名家学者;推出了大量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论著、报告,为我国新闻与传播事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当前,我们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正在按照中央对社会科学院三个定位的要求,即建设马克思主义的坚强阵地,建设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最高殿堂,建设党中央国务院的思想库和智囊团这三个要求,加强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以新闻学和传播学理论为基础,注重传媒理论和重大实际问题的研究,争取形成几个在国内具有领先水平,能与国际对话的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新闻学、传播学的研究队伍,成为国内本领域的学术研究重镇,成为党和政府在本领域首选的智囊团和思想库。

  中国新闻社成立于新中国建立之初,由于历史原因,长期以来以民间的面目出现,主要是面向海外华人华侨传播有关中国的信息,不断探索跨文化的传播手段和途径的变革,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中新风格”,在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展示中国形象、团结海外华人、传播中国文化、共同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新社1978年恢复重建,也是在这一年我们所成立。我们与学界、业界同仁们一道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在共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做出了巨大的努力。然而,变革的时代迅猛发展,持续给我们提出新的任务和要求,需要我们重新审视我们的新闻价值理念、新闻品质和传播风格。特别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围绕着媒体、新闻和传播谈文化建设,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对媒体而言,媒体的文风不仅彰显了媒体的性格,更塑造了媒体的风骨和新闻的品质。去年以来,全国新闻界开展了“走转改”活动,为新闻界带来了一股清新、务实之风,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走转改”活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当前根据中央领导的要求,正在向社会科学理论界拓展延伸。新闻理论和新闻实践应该是相辅相成的,新闻理论产生、来源于新闻实践,新闻实践检验、发展新闻理论,新闻理论指导、推动、升华新闻实践。对于新闻理论界来说,应该深刻把握“走转改”活动给新闻实践带来的促进和变革,使新闻理论研究和创新直接面对新闻业界的需求和问题。

  值中新社成立60周年之际,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和中国新闻社联合举办此次研讨会,就是新闻理论研究单位和新闻实践单位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体验。希望通过这次研讨会,以“中新风格”为切入点,对“走转改”活动进行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一方面将深化理论界对“走转改”活动的理性认识,使得新闻理论更加贴近新闻实践;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业界构建“走转改”活动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提炼塑造媒体的核心价值。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期待得到在座各位的大力支持,也希望在促进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新闻理论创新以及提升中国媒体软实力的道路上,与在座的媒体同仁、业界领袖、专家学者成为同行人。

  最后再次祝贺中新社60年所取得的成就,衷心祝愿中新社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预祝本次研讨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编辑:庄百万】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