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全安:《白鹿原》像陷阱 难拍因小说太有名
根据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白鹿原》改编的同名电影,被誉为“中国最难拍的电影”,几经波折之后,该片终于敲定本月13日公映。影片以1911年—1949年白家和鹿家在白鹿原上摩擦争斗的故事为背景,展现了中国农民的生存状态以及命运纠葛。影片对原著做出了不小的改动,但原著作者陈忠实仍给影片打出了95分的高分。昨天,导演王全安通过电子邮件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
“情欲戏也可以拍得高雅得体”
记者:从2002年立项开拍到现在,《白鹿原》的拍摄一波三折,海报上还有“中国最难拍的一部电影”字样。这部电影到底难拍在哪里?
王全安:这部电影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一个“难”字。作为导演来讲,这个电影很难拍,遇到的困难是我拍三四个电影遇到的总和。小说这么有名,而且篇幅很庞大(近50万字),这对导演的手艺是一大考验。我拿着小说在白鹿原上走,越走越感觉原著太详实,太可靠,太令人敬畏。优秀的小说,在整个世界范围来看,改编成功的很少。《白鹿原》就像一个陷阱,必须跳进去,在里面成活以后再跳出来。
我个人理解,这部小说是新中国几十年来最重要的小说之一,这个电影特别有必要拍。它把中国人原来是什么样子,遭遇了一些什么事情,经历了什么过程讲了出来,由此我们才可以了解,为什么我们会是现在这个样子。这很有意义,所以也就特别能坚持,无论遭遇怎样的困境,你都觉得有这种责任应该去做这件事。
记者:《白鹿原》里有大量情欲描写,拍成电影要如何把握这个度?从之前的预告片看,情欲镜头似乎比较多。
王全安:原著比较坦率地面对情欲,电影和小说保持了一致。但情欲也要分是否得体,是否高雅,我觉得电影《白鹿原》中关于情欲的表达,应该是得体而且高雅的,也是强烈的。
记者:电影相比原著少了很多人物,比如原著中比较重要的白灵这个角色就去掉了,女性主线完全变成了张雨绮饰演的田小娥,有人认为你有私心?
王全安:白、鹿两家的纠葛是比较宏大严肃的背景,观众可能不爱看。而和情欲有关的田小娥这条线索,是比较个人的情感线,她是激活片中人物原始欲望、对抗强大体制的一个代表。白灵的角色本身在拍摄中就停了,原因是没有精力和篇幅再加这条线进来了,而且也无法在有限的时间里把这条线讲清楚。白灵的故事更多是在白鹿原之外,因此这个角色可以独立出来。一旦加上这个人物,就需要增加半小时到45分钟的量,才能把这条线讲清楚。
记者:陈忠实给电影打了95分,这个分数你满意吗?
王全安:我特别震惊,我从小到大上学还没有被打过这么高的分。
“剪辑成‘青春版’更对年轻人胃口”
记者:《白鹿原》曾有多个版本,包括最初拍成的5个多小时版本、参加柏林电影节获得“银熊奖”的版本、你自己剪辑的3个半小时版本和最终公映的150分钟版本。你最喜欢哪个版本?
王全安:5个多小时肯定太长了,后来要去柏林电影节参赛,不得不做删减,因此有很多损伤,可能只有四成功力。但这个版本也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最后获奖也客观地反映了我们的判断。柏林回来后,我们又针对电影院放映的条件做了重新剪辑,在结构上更流畅。不管是现在的版本还是以前的版本,在表达上是一致的。我觉得短也有短的优点,可能更对年轻观众的胃口,他们更喜欢时间短的版本,原因是节奏更快、更流畅。所以,我觉得最终上映的是一个“青春版”《白鹿原》。
我个人特别喜欢3个半小时的版本,如果有观众感兴趣,我也很乐意努力一下,看看有没有其他途径可以让大家看到这个版本。
记者:9月有多部好莱坞大片上映,您对《白鹿原》的票房有担忧吗?
王全安:其实票房这方面我没多想,也没想过要对抗好莱坞大片。如果好莱坞大片是冰淇淋,那么《白鹿原》就是火锅,各有一番滋味。
(邢虹 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