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岳公馆"面目全非"恐被拆 仅被评估为历史遗迹
9月10日,长沙民主西街,戴岳公馆的瓦片和高楼大厦形成对比。戴岳公馆现在正面临拆迁。 图/记者华剑
本报记者杨路 长沙报道 小青瓦下爬藤蔓,圆立柱上刷红漆。9月10日下午,记者在民主西街1号找到戴岳公馆,这是上世纪20年代,著名爱国人士戴岳任湘军将领时购得的宅子。
今年,黄兴北路棚改项目启动,戴岳公馆在红线范围内,被刷上了鲜红的“征”字。“它见证了历史,不应该被拆除。”戴岳的小儿子戴世选如此认为,他希望专家和有关部门能重新审视这座老宅。
历史 红色印记和“红色印记”
1986年,衡阳姑娘刘谷清嫁到长沙戴家,她的新家是一栋老宅。“都是木头的,木头墙、木头窗、木头地板。”刘谷清说。这栋老宅,是近代史上著名爱国人士戴岳的公馆,刘谷清的丈夫戴世选,是戴岳的小儿子。
1928年,戴岳在公馆里指挥筹划建成了长沙第一条环城马路。1953年秋,戴世选出生在公馆里。新中国成立后,戴岳友人肖劲光、黄克诚、周世钊、程潜等时常来此聚。“这是有红色印记的一栋房,见证了许多历史。”戴世选说。
如今,这栋老宅却又多了另外几道“红色印记”。黄兴北路棚改项目启动,戴岳公馆在红线范围内,被刷上了鲜红的“征”字。
评估 “面目全非”的它只是历史遗迹
长沙市文物局负责人表示,2007年第三次文物普查,文物部门曾组织人对戴岳公馆进行考察,后来又多次进行评估,最终得出结论:戴岳公馆是一个历史遗迹,但不是文物,原因在于“它已经面目全非了”。他们建议,采取实地标识的方式进行体现。
单从临街面看,的确很难看出这是一栋老宅:日杂店、干洗店、蔬菜摊,共用“民主西街1号”的门牌,而其周围也满是各式小贩。戴世选说,1987年,经商浪潮袭来,为了生计,他们将公馆改成了门面,并进行了些许改造。“但它见证了历史,不应该被拆除。”戴世选希望有关部门能重新审视这座老宅。
[观点]
可与周围公馆一起建公馆群
虽然公馆面貌已更改,但湖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陈先枢认为,衡量公馆是否具有文物价值要看两个方面,一是建筑本身,二是看公馆主人的社会影响。尽管公馆的一楼风貌完全改变,但结构仍在,“这样的纯木结构在长沙也很少见了,也可以进行恢复”。另外,戴岳在中国近代史有一定影响,因此陈先枢提议将戴岳公馆保留,与周围几栋已被列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的公馆一起,建一个公馆群。
戴岳(1888-1970)原国民党陆军中将,湖南新邵人,保定军官学校及陆军大学毕业。抗战时期,任国民党军委会中将高参、湖南省第九区行政督查专员兼保安司令官、湘西行署主任等。新中国成立后,任湖南省军政委员会顾问、湖南省政府参事、湖南省政协委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