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鲁迅并非被骗回国 母亲在六年前为他定下亲事

2012年09月13日 09:53 来源:中国文化报 参与互动(0)

  几乎所有的文章、著作在论及鲁迅婚姻的时候,都一致认定一九〇六年夏秋时节鲁迅是被母亲以生病为由骗回国的,他是在毫不知情、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扮演了新郞的角色。对这种说法我表示怀疑,以鲁迅的聪明智慧,能不明白此次回国将要面临的问题吗?

  周作人曾说过:“鲁迅是在那一年里预备回家,就此完姻的。”也就是说,一九〇六年回国完婚早在计划之中。周作人虽然表示自己当时在南京读书,对家里重修房屋和鲁迅将要结婚的事情并不十分清楚,但是他和在日本的大哥始终保持着通信联系,对鲁迅回家完婚一事不可能只是猜测。

  鲁迅的堂叔周冠五虽然比鲁迅小六岁,但是都住在新台门,两家关系很好,周冠五与周氏三兄弟都是好朋友,对周家的情况十分了解,当年鲁迅的母亲鲁瑞和儿子的通信大多是由他代笔。当初鲁迅和母亲通信时表示,希望女方能读书、放足,也只是希望而已,并不是把它作为成婚与否的先决条件。

  周冠五在《我的杂忆》中说:“鲁母知道我和鲁迅在通信,就叫我写信劝他,我写信后得到鲁迅回信,他说:要娶朱安姑娘也行,有两个条件:一要放足,二要进学堂。安姑娘思想很古板,回答脚已放不大了,妇女读书不太好,进学堂更不愿意。后来把这情况又告诉鲁迅,结果鲁迅回信很干脆,一口答应了,说几时结婚几时到,于是定局结婚。定了日子,鲁迅果然从日本回国,母亲很诧异,又是高兴又是怀疑,就叫我和鸣山两人当行郎,他穿套袍褂,跪拜非常听话。”

  鲁迅留洋在外,接受新思想新文化的熏陶,对母亲为自己选择的旧式女人不满意也在情理之中。他有过退婚的想法,但一经试探便遭到母亲的极力反对,没有合适的理由,又碍于亲友的情面,退婚对朱家会造成极大的伤害,对周家的声誉也相当不利,于是鲁迅这才提出过让对方放足学文化,这种要求只是希望而已,不可能实现,当然最后都落空了。他克己奉母,侍亲至孝,听从家里的安排,对当时回国成婚是有一定思想准备的。

  要儿子回国,总得找个合适的理由,于是说是母亲生病,这其中的隐情,鲁迅也应该有所意会。俞芳听鲁迅母亲鲁瑞说过:“倒是朱家以女儿年纪大了,一再托媒人来催,希望尽快办理婚事。因为他们听到外面有些不三不四的谣言,说大先生已娶了日本老婆,生了孩子……太师母又说:我实在被缠不过,只得托人打电报给大先生,骗他说我病了,叫他速归。大先生果然回来了,我向他说明原因,他倒也不见怪,同意结婚。结婚那天,花轿进门,掀开轿帘,从轿里掉出一只新娘的鞋子。因为她脚小,娘家替她穿了一双较大的绣花鞋,脚小鞋大,人又矮小,坐在轿里,上不着天,下不着地,鞋子就掉下来了。”

  关于谣言,有这样一种说法:有一次鲁迅在公园看见一位日本妇女,背上背着一个孩子,怀里抱着一个孩子,后面还跟着一个孩子,在拖泥带水地走路,他跑过去,替那位妇女抱过手里的孩子。这件事也许被留学生看见,传言说是鲁迅娶了日本女人,并有了孩子。

  这种说法当然是传言,鲁迅是一九〇二年到日本留学,一九〇六年回国完婚,这四年之中,他不可能娶妻生子,而且是三个孩子!这种传言,鲁迅的母亲和朱家都不会信以为真,只是催他回来的借口。

  母亲以病重为由召鲁迅回国,确有其事,但以鲁迅的智商,能不明白这其中很可能另有原因吗?在日本的时候他一直和家里保持通信,母亲的身体状况他是了解的,母亲病重也许确有其事,也许只是一种托辞。但是回国与朱家姑娘谈婚论嫁的问题却肯定无法回避,因为六年以前母亲就为他议定了这门亲事,三年前他第一次从日本返乡探亲时,朱家已经来催过婚,这些情况鲁迅都是知情的,他不可能不想到这一点。须知,一九〇六年的鲁迅已经二十六岁,而朱安已经二十九岁,待字闺中、盼夫成婚已经超过八年了。朱家的担心在情理之中,不可能让婚事一拖再拖。鲁迅心里虽不情愿,但是母命难违,只能顺从母亲的安排。所以,不能说他是被骗回国的,对婚事尽管他不满意、不拒绝,但是有预感、有准备,只是没想到事情会来得这么突然。

  (张映勤)

【编辑:于晓】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