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舒乙忧心"京味儿"话剧误入歧途:别变成耍贫嘴

2012年09月13日 11:00 来源:上海青年报 参与互动(0)

根据老舍先生的作品改编的话剧深受观众喜爱。   

  记者 闵慧

  从七月份北京人艺60周年展演一票难求,到即将于九月底上演的《老舍五则》(9月21日至23日,文化广场)和《四世同堂》(9月27日至28日,大宁剧院)演出门票基本售罄,上海观众似乎对京味话剧情有独钟。即将上演的两部都是老舍先生的作品,老舍之子舒乙因此最有发言权。昨日接受采访时,舒乙先生在盛赞两部戏的成功改编之余,也对“京味儿”话剧误入歧途表示了一定程度的担忧。

  在《老舍五则》之前,老舍先生的短篇小说始终没人动过。舒乙先生评价说,《老舍五则》充分体现了老舍既是幽默大师也是悲剧大师的特点。该剧在老舍短篇小说的戏剧改编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也让更多的人发现,老舍的短篇小说同样是戏剧的一片沃土。

  舒乙除了担纲该剧创意,也观看了《老舍五则》的香港地区首演。舒乙在看过演出之后以“导演好,演员好,舞台调度好,这个戏立住了!”评价该剧。“整出戏很有历史的纵深感,演员的表演也功力十足。”

  很多人认为如今北京的文艺作品越来越缺乏京味,舒乙先生对此则表示担忧:“拼命用谁也听不懂的北京方言充斥舞台,以为就是纯京味儿,其实是相当片面的,京味儿不仅仅只是语言层面的东西,更是针对北京人的个性、精神面貌、背景等综合而言的。老舍的戏基本没有土话,都是标准的普通话,却是地地道道的京味儿。而现在的一些戏剧改编往往本末倒置,完全变成了北京的方言和耍贫嘴,而忽略了最重要的精神内核,其实已经误入歧途。”

  舒乙先生甚至如此评价此前在上海演爆了的被观众和媒体戏称为“京腔八级考试”的《窝头会馆》:“的确具有很深的生活气息,但作为话剧来说是失败的。”而对于《老舍五则》和《四世同堂》,舒乙先生也表示,北京土话的部分应当适量,不要因为语言上听不懂而造成观众欣赏和理解上的障碍。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