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洛阳民办博物馆:从“以商养馆”到“以馆养馆”

2012年09月13日 15:28 来源:河南日报 参与互动(0)

  一位参观者端详河洛石文化博物馆内的“奇石”藏品。

  洛阳周氏民间银器博物馆内,收藏家周建立(左一)在为客人做介绍。

  记者 方 舟 杨玉璞

  近一年来,洛阳市以打造“博物馆之都”为目标,通过鼓励、引导释放出民间参与文化建设的巨大热情,目前民办博物馆数量、种类和发展速度均居全省首位。

  《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把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作为中原经济区的五大战略定位之一。民办博物馆建设中的探索,将为华夏历史文明的传承创新提供更广阔的舞台。

  11家民办博物馆争奇斗艳

  9月5日,时近中午,洛阳西工区捷佳商贸城里的顾客不多。偶尔有信步逛到三楼的顾客,都会在一个古色古香的大门前好奇探看,大门上方有一块匾额,上书“洛阳碑志拓片博物馆”几个大字。在一座装修现代、以经营服装为主的商场里,猛然出现这样一座博物馆,难怪顾客们会好奇。

  在此经营服装的商户赵女士早已“见怪不怪”:“一年前,刘老板把三楼几乎一整层的商铺都拆了,建了这个博物馆,里边挂的是些‘碑文’。我是不太懂,不过还真有人喜欢,专门来看的人也不少。”

  赵女士口中的“刘老板”,名叫刘建军,是一个经营服装商贸的商人。他把自己十几年来收藏的碑志拓片都拿出来,把自己1000多平方米的商铺改建成了这家博物馆。

  事实上,近一年来,在洛阳的大街小巷之间,“冒”出来一批博物馆。这些博物馆最大的特点,就是不“吃财政饭”,都由个人筹资建设,展示的都是来自民间的收藏品和工艺品。虽然没有高大巍峨的展馆,也没有数以万计的展品,但它们主题鲜明,各具特色,涉及三彩艺术、银器文化、驿站文化、围棋文化、河洛石文化、碑志拓片等不同门类的艺术藏品。

  “从去年10月正式启动民办博物馆筹建工作以来,洛阳已有11家民办博物馆通过省文物局的审批。目前洛阳的民办博物馆数量、种类和发展速度,都位居全省第一位。”洛阳市文物管理局博物馆科科长郭凤娥介绍说。

  与国有博物馆一样,目前洛阳已建成开放的民办博物馆,都实行免费开放。相对于国有博物馆的综合性,这些“术业有专攻”的民办博物馆,吸引的往往是相关领域的铁杆“粉丝”。

  在洛阳碑志拓片博物馆的“观众留言册”中记者看到,不仅有洛阳本地书法和收藏爱好者支持鼓励的寄语,还有多位外地高校的历史研究人员提出的专业意见。

  9月4日,在洛阳河洛石文化博物馆,一位日本客人正在朋友陪同下参观。他通过翻译告诉记者,这是第一次参观洛阳的民办博物馆。虽然这里规模不大,但却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他说,回日本后会告诉自己的朋友,洛阳不仅有白马寺、龙门石窟,还有很棒的民办博物馆。

  “收藏重镇”的呼唤

  纵观全国,民办博物馆并非新鲜事。1996年,著名收藏家马未都就创办了全国首家民办博物馆——观复博物馆。据国家文物局今年8月公布的数据,我国目前有3400多座博物馆,其中统计在册的民办博物馆达456家,占总量的13%。

  而发展民办博物馆,洛阳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洛阳民俗博物馆馆长、研究员王支援,是洛阳筹建民办博物馆的主要参与者之一。据他介绍,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地上地下文物数量众多,民间收藏传统悠久。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民间收藏人士已超过3万人。

  但在很长时间里,由于观念滞后、缺少平台、政策限制等原因,海量的藏品大多“藏在深闺人未识”,难以成为提升城市品位的公共资源。

  其实,早在马未都创办观复博物馆之前,洛阳已经有人动过创建民办博物馆的念头。今年77岁的周建立,是一位抗美援朝老兵。上个世纪80年代,他看到很多藏于民间的老银器,被人毁掉打造成新首饰,觉得十分心疼。

  “当时有人拿了个镂空的双龙银杯,想让银匠给打成个镯子。我看这个杯子十分精美,就劝他不要毁掉,但他没同意。我只能眼睁睁看着杯子被一锤砸扁。老祖宗留下那么好的东西,给毁了,可惜啊!”说起当时那一幕,老人至今仍有点激动。

  也就是从那时起,周建立开始把自己大部分的时间、精力和财力,都花在了对民间银器的收藏上,用他的话说,那是一种“抢救”。

  到1992年,周建立已经收藏了历朝历代的民间银器近千件,而且还完成了首本关于民间银器收藏的专著《中国民间银器》。这时,他琢磨着把自己这些宝贝进行展出,让更多人认识它们的价值,还想建个博物馆,长期供人参观。但当时民间收藏的展览很少,民办博物馆更是没有先例,有人甚至表示要没收他的藏品。

  “光收藏而不办博物馆,社会效益就体现不出来。”周建立的话代表了不少洛阳收藏者的心声。

  近年来,民办博物馆发展的利好消息不断传来。2010年1月,国家文物局、民政部、文化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民办博物馆发展的意见》。洛阳市建设国际旅游文化名城,也为民办博物馆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民办博物馆是国有博物馆的有益补充,洛阳作为千年帝都和全国文物一大宝地,没有一批正规的民办博物馆是不正常的。”洛阳市文物管理局局长刘德胜说。在去年上任之初,他就向市委、市政府立下“军令状”,要在任期内至少建起3家民办博物馆,早日把洛阳打造成“博物馆之都”。

  “博物馆之都”初露芳容

  “鼓励创办民办博物馆的消息一传出,来咨询办馆事项的就有好几十位收藏家。”回忆起去年10月筹办之初的情景,王支援印象深刻。

  刘建军从事碑志拓片收藏有十几年了。他的藏品横跨汉魏六朝到唐宋明清的各个历史阶段,达3000多件。听说市里鼓励建民办博物馆,他就把商城三楼几乎一整层都收回来,按照民办博物馆的要求进行了改建。

  “这些人都是自掏腰包,就想把手里的好东西拿出来跟更多爱好者分享,他们就是一批‘文化狂人’”。作为国有博物馆的馆长,王支援对民办博物馆创办者们的热情十分赞叹。

  如何让民间的办馆热情,尽快转化成文化建设的实际行动?洛阳市文物管理局提出了“先种树,再浇水”的思路。为了不让过高的门槛阻挡收藏家们的办馆热情,市文物管理局决定先鼓励大家把博物馆建起来,然后再进行具体的规范、扶持。并抽调了王支援等专家和当地的一批学者,在材料申报、场馆设计、藏品征集、人员培训等方面,对有意办馆者给予全方位的指导和帮助。

  “原来有一种说法,一个城市有18座博物馆,就可以称为‘博物馆之都’。目前,洛阳的博物馆,国有的有13座,民办的有11座,在数量上已经达标。不过,这些民办博物馆还处在初创阶段,今后不但要在数量上进一步发展,更要在提升质量上下功夫,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博物馆之都’。”刘德胜说。

  从“以商养馆”到“以馆养馆”

  对于民办博物馆来说,建馆仅仅是第一步。如何生存并发展壮大,是目前全国各地民办博物馆普遍面临的课题。

  9月4日傍晚,记者来到位于瀍河区的洛阳河洛石博物馆。此时正有两批客人在讲解员的指引下,观赏这里展出的牡丹石等河洛奇石和古今石器、石雕等藏品。参观之后,客人可以坐在奇石环绕的餐厅里就餐。

  “集餐饮与博物馆为一体”是这家博物馆的一大特色。据该馆的工作人员介绍,这家博物馆的创办人是一位涉足多个产业的企业家。经营餐饮业务的收入,主要用来补贴博物馆的日常开支,走的是以产业养博物馆、以博物馆带动产业的路子。

  “其实,洛阳市现在开放的民办博物馆走的都是这条路,每个博物馆背后都是一个产业。”王支援说,概括起来主要有两大类:一是像洛阳驿站博物馆、洛阳河洛石文化博物馆、洛阳周氏银器博物馆等,这些博物馆与背后依靠的企业,在生产上并不是直接的上下游关系,这些企业负责人都爱好收藏。

  另一类民办博物馆则像洛阳牡丹瓷博物馆、洛阳三彩艺术博物馆、洛阳唐三彩陶艺博物馆,博物馆展示的藏品,就是背后所依靠的企业生产的产品。

  牡丹瓷博物馆把洛阳牡丹瓷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线,也作为博物馆的一部分,供游客参观。通过宣传对产品的销售也形成了带动作用。

  这样的模式虽然给博物馆带来了固定的收入来源,但也在社会上引发了一些争议。甚至有学者认为,这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经营活动抢了公益文化事业的“戏”,成为主角。

  对于这种说法,曾参与民办博物馆筹建研讨、论证的洛阳理工学院扈耕田博士认为,目前的“以商养馆”,是民办博物馆初创时期必需的生存方式,这些博物馆的开发建设资金,都只能靠自筹。如果让民办博物馆脱离了自筹资金这一做法,用不了多长时间,它们就会纷纷关门。

  不过,扈耕田和王支援都承认,目前洛阳的民办博物馆,其社会功能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比如,很多博物馆,都可以主动承担中小学生课外活动基地的职能。”扈耕田说。

  民办博物馆期待“产业集聚”

  一方面要坚持公益性,另一方面又要提高自身“造血”能力,民办博物馆在经历了创办之初的“激情岁月”后,都普遍感受到生存的压力。创办者们都渴望政府能出台相关政策给予扶持。

  “创办这个博物馆,也是为了实现父亲的心愿。”周氏银器博物馆的馆长周明明,是收藏家周建立的儿子。他本人主要经营房地产和资金担保公司。

  为了让更多人能了解中国的民间银器文化,他把馆址选在了洛阳繁华的商业区南昌路上,光一年的房租就要50万元左右,加上员工工资、安保费用,一年的运行费用需要上百万元。

  周明明说,企业的经营未必能一帆风顺。一旦企业状况不好,它所支撑的民办博物馆的生存也会受影响。

  “场馆和资金,是民办博物馆面临的两大难题。”王支援说,目前洛阳民办博物馆的场馆大多是租用的,而且布局很分散。许多民办博物馆创办者都希望,政府能规划出一片文化事业专用土地,通过博物馆自建或者政府建设后以平价出租的方式给民办博物馆使用。

  “目前全省各地都在建设产业集聚区,能否给民办博物馆也建设一个文化产业集聚区?既方便了参观者,也会带动旅游、餐饮等多个产业的发展。” 王支援说。

  此外,宁波等地已经出台了针对民办博物馆的补贴政策,根据展览面积或者参观人数,给予一定数量的资金补贴。民办博物馆的创办者们也都希望洛阳市能借鉴外地的经验。

  “目前民办博物馆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我们在充分调研后,正将支持民办博物馆发展的具体意见上报。今年年底之前,相应的政策就有可能出台。”刘德胜介绍,希望把民办博物馆的“集聚”与洛阳的大遗址保护相结合,在土地和资金补贴等方面对民办博物馆进行支持,让民办博物馆与国有博物馆享有同样的地位。

  除了政策支持,刘德胜表示,文管部门也考虑在管理和支持手段上进行创新,“正在酝酿成立民办博物馆协会,加强行业自我管理”。

  去年年底,洛阳市成立了文化投资管理公司。刘德胜说管理部门正在研讨,能否通过国有企业参与民办博物馆的建设,成立“民办博物馆股份有限公司”,“以国有的融资平台,用市场化的手段,助推民办博物馆的发展。待它们自身生存能力提高后,文化投资管理公司可以采取市场化的退出机制,不会让民办博物馆一直‘靠’在政府身上”。

  在创新中传承历史文明

  政府的支持正在逐步到位,洛阳的民办博物馆馆长们也在尝试各种“创新”。

  洛阳碑志拓片博物馆馆长刘建军,让记者看了他拟定的“拓展计划书”。他准备采取招商的方式,引入更多企业和社会力量,将私人创办的博物馆,变为股份制的文化机构。“一个人的力量有限,如果更多对文化事业有兴趣的企业家参与进来,既能提升企业的影响力,也能促进博物馆的发展,将是双赢、多赢的局面。”

  不仅是运营模式,博物馆的主题和技术也有巨大的创新空间。目前,动漫博物馆、水席博物馆等5家民办博物馆正在筹建中。区别于其他博物馆侧重历史和工艺的主题,动漫博物馆为民办博物馆带入了时尚元素。

  9月5日,记者在位于洛阳王城公园对面的一座写字楼里看到,动漫博物馆已经“万事俱备,只待审批”。颇具梦幻效果的现代化展厅已经布展完毕。声光电等技术手段和新颖的机器人讲解员,处处体现着科技的力量。馆长王永用手机对着展板上的“二维码”轻轻一扫,展板上介绍的动画片,就会在手机中播放出来。

  “虽然达不到国有博物馆的规模,但我们可以通过技术创新,拓展展览空间。”王永希望通过这家全国唯一的计算机、动漫主题博物馆,梳理中国动漫发展历史,为孩子们提供学习、体验电子信息技术的平台。

  “我们还计划与其他民办博物馆合作,用动漫的形式营销洛阳的历史文化。让历史文明在技术创新中得以传承。” 王永信心满满地说。

  “中原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很多古代建筑都毁于战乱。想了解中原古代文明,离不开博物馆。而民办博物馆的藏品多来自民间世世代代的传承,最能展现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当时的生活风貌。加之民办博物馆机制灵活,更易于创新。所以大力发展民办博物馆,对于建设中原经济区过程中传承创新华夏历史文明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洛阳的探索,也许能给中原经济区的其他城市提供借鉴。”扈耕田博士深有感触地说。⑨5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