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赵葆秀让老旦行当扬眉吐气 业内赞"经典的艺术"

2012年09月14日 10:43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八珍汤》演出博得满堂彩

  众多京剧名家及业内人士共聚一堂 共话小行当里的大演员赵葆秀———

  老旦行当第一个梅花奖、梅兰芳金奖、文华表演奖、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集荣誉大满贯于一身的老旦名家赵葆秀,一连三天携弟子在梅兰芳大剧院上演了“德艺双馨 璀璨人生”京剧名家赵葆秀“继承、创新、教学”展演活动。昨天下午,众多京剧名家以及业内人士汇聚一堂,在赵葆秀艺术人生座谈会上,大家把“经典的艺术、经典的人格”的最高荣誉给了这位让老旦行当扬眉吐气的大角儿。

  ■刷牙时想着角色竟然“定”在了镜子前

  原北京京剧院院长王玉珍和赵葆秀是同窗兼室友,回忆起两人交往的往事,王玉珍说:“当年创排《雏凤凌空》时,我和赵葆秀都是B组,但1978年有一次在黑龙江的演出,由于主要演员有重要任务,由我们代表北京京剧团出演。那次我们两人的演出,大庆的工人师傅给了我们很多的鼓励,于是在返回的火车上,我们俩就立志要努力上进。由于都是外行子弟,这次演的又都是B组,我们决定要通过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回来后,每天早上7点多我们就分头开始练功,她奔陶然亭,我奔练功房,由于身体很弱,她天天跑步练底气,一直坚持了几十年。”1997年创排《风雨同仁堂》时,王玉珍和赵葆秀以及导演徐春兰都是50岁。“排戏的43天,赵葆秀没有一天迟到、早退,由于角色不是纯青衣也非纯老旦,有时我们俩为了角色通电话都到凌晨1点,但第二天她仍旧按时来到排练场。有一天早上刷牙时,赵葆秀竟然想起角色含着牙膏定在了镜子前,让丈夫都吓了一跳。”

  ■她替师父完成了教学任务,却将报酬给了师父

  30年前,赵葆秀和马长礼等人在沈阳一周的演出,给了年轻的宋官林很大触动,如今已经是国家京剧院院长的他,甚至将赵葆秀誉为当今老旦旗帜性人物。他眼中赵葆秀的艺术人生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博大的人生力量和扎实的艺术力量”。在艺术上没有传承就没有发展,没有创新就没有前途,赵葆秀的艺术道路承载着沉甸甸的思考。而在人生态度上,赵葆秀更是当代的典范。今年初,李金泉大师过世时,作为弟子的赵葆秀忙前忙后,而这仅仅是她多年来尊师的冰山一角。“我曾经听她的学生讲过这样一个小故事,当年创办‘流派班’时,李金泉大师已经坐在轮椅上了,从事教学已很困难。于是赵葆秀作为新李派第二代传人代替他完成了繁重的教学任务,但赵葆秀却将教学报酬全部给了李金泉。”

  ■她有着一颗极为可贵的公益心

  北京市剧协秘书长杨乾武认识赵葆秀已有20余年,在他看来,赵葆秀的艺术人生可以概括为“经典的艺术、经典人格”。“赵葆秀是我最早认识的北京京剧院两个老旦之一,如果说王树芳是新派老旦的代表人物,那么赵葆秀就是古典老旦艺术风格的代表。事实证明,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能够守住古典就是一大成就。作为北京市剧协的老理事,赵葆秀对于剧协活动的邀约可谓有求必应,而且从不谈钱,她有着一颗当今极为可贵的公益心。”

  ■师父李金泉去世后,赵葆秀“带师传艺”

  北京京剧院副院长刘宇宸称赵葆秀是“小行当的大演员”,“相对于青衣和老生,老旦不是大行当,但赵葆秀绝对称得上是大演员。对于新李派的传承,赵葆秀是有开拓的,特别是在舞蹈的运用上。演《风雨同仁堂》、《八珍汤》和《金龟记》里的大角色时,赵葆秀是当之无愧的大演员,但是在《四郎探母》、《龙凤呈祥》等剧中,她的佘太君和吴国太等角色又都是小角色,在一些新编戏如《梅兰芳》、《下鲁城》、《孔繁森》中,赵葆秀也是导演眼中老旦角色的不二人选。因而她是伟大时见伟大、平凡时也见伟大。”

  “而在艺术上,新中国成立后形成的流派不是很多,如张派、裘派、赵派,这些流派除了创始人有着卓尔不群的成就外,身后也有着众多的继任者。赵葆秀最感人的地方就在于‘代师传艺’,师父李金泉去世后,将其弟子谭晓令收归门下。另外,几十年尊师重道,赵葆秀的孝道在梨园行已经传为佳话,李金泉大师有4个儿子没有女儿,赵葆秀除了向他学艺,还像女儿一样尽着孝心。李金泉家里无论大事小情,都能看到她的身影。”

  ■赵葆秀完成了

  老旦艺术的第三次革命

  中国戏剧家协会研究室主任崔伟认为,赵葆秀完成了老旦艺术历史上的三次革命。“第一次革命是男老旦演女性角色,第二次是李金泉把男老旦融入了情感,新中国成立后,很多女老旦各有贡献,但继承了声腔的醇厚,又完成了情感上水乳交融的则是赵葆秀。她是一个以剧目为载体的艺术家,之前的《洪母骂畴》、《李逵探母》等剧目都不足以支撑一台大戏,虽然老旦行当打破中小戏局限是有历史的必然,但赵葆秀无疑是践行者。她胸怀很大,是艺术上的跋涉者,而且坚持到了60多岁。在这代老旦中,她的弟子是最多的,而且很多全国都在演的剧目的姓氏就是‘赵氏’剧目。京剧传承的规律是越传越少,但要避免就必需往里面兑水,兑纯净的水,赵葆秀做到了。”

  ■谭富英断言赵葆秀一定能成气候

  赵葆秀与谭门也有着很深的渊源,1972年她结婚时,谭富英先生送的贺礼是一个小暖壶,在当时绝对称得上厚礼,而这个暖瓶,赵葆秀夫妇至今还珍藏着。由于年事已高,当今谭派掌门谭元寿没有来到研讨会现场,其子谭立曾代表父亲回忆了与赵葆秀的过往。谭元寿与赵葆秀相识在创造现代戏的时候,40多年前的1967年,当时赵葆秀和其他9个人作为新鲜血液分配到北京京剧团,作为唯一的老旦,谭富英和谭元寿不仅当时就断言这个小老旦一定能成气候,谭富英临终时还曾拉着赵葆秀的手说,“一定要坚持,肯定能成才。”

  谭元寿回忆,有一年去江西体验生活,赵葆秀一会儿照顾裘盛戎,一会儿照顾他,大家都说这个小老旦真懂事,懂事的孩子就有悟性。虽然真正的出头之日来得晚了些,但几十年来赵葆秀的艺术之路让谭元寿感动和振奋。谭元寿说,“虽然我们合作不多,但每一次都印象深刻。有一次是我和梅葆玖的《大登殿》,赵葆秀的王夫人一登场就满堂彩,甚至刺激我最后一段的导板都唱得很带劲。”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