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赵葆秀艺术人生座谈会召开 业内评价"德艺双馨"

2012年09月14日 15:26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0)

赵葆秀

  赵葆秀 北京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当代著名京剧老旦表演艺术家。1968年毕业于北京市戏曲学校,受教于老旦前辈名师孙甫亭先生。1981年拜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金泉、何盛清先生为师。

  她集各家之长,以唱念做舞、神形兼备的综合表演手段去塑造人物,创排、改编、整理了多出老旦挑梁新剧目,表现出朝气蓬勃的艺术生命力和时代感,丰富发展了老旦艺术,形成了“鲜明独特、声情并茂”的赵氏老旦艺术风格,为拓宽老旦行的表演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享有“老旦状元”美誉。

  9月10日至12日,“德艺双馨·璀璨人生”京剧名家赵葆秀“继承、创新、教学”展演活动在梅兰芳大剧院上演。连续三天的展演,赵葆秀携弟子北京京剧院的翟墨、侯宇,天津市青年京剧团的孙丽英,黑龙江省京剧院的黄丽珠,福建京剧院的张召君以及学生来自国家京剧院的谭晓令联手演出了三部老旦艺术的代表剧目《八珍汤》《金龟记》《风雨同仁堂》。昨天下午,赵葆秀艺术人生座谈会在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召开,赵葆秀的同行、弟子,业内专家、媒体人士等齐聚一堂,讨论赵葆秀“继承、创新、教学”三步走的艺术人生,以及她对京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

  从“绿叶”到老旦也能挑大梁

  自北京京剧院新时期以来,几乎每一出戏都能看到赵葆秀的身影,受限于行当,很多时候她要充当“绿叶”,有的角色甚至连名字都没有,比如《下鲁城》中的“老妪”,《孔繁森》中的“藏族老阿妈”。

  “京剧里老旦是个弱行,但我觉得弱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服弱”,赵葆秀表示,从京剧的发展来看,最初是以老生行为主,连旦角都是配行,直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旦角才忽然崛起,这其中就以“四大名旦”为代表。“行当不在于强弱,而在于是否有人去发展,这个前提是(传承人)有一个雄厚的继承基础,有扎实的基本功。”

  赵葆秀善于创造性地运用行当特点和表演手段刻画鲜明生动的舞台形象,在扎实的继承基础上集各家之长,以唱念做舞、神形兼备的综合表演手段去塑造人物。此次演出的三台戏《八珍汤》《金龟记》《风雨同仁堂》都是赵葆秀创造的老旦代表剧目。在当代京剧舞台,特别是老旦艺术的传承发展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八珍汤》以老戏《三进士》改编而来,这出戏1985年首演时,连演80多场场场爆满,受到观众和专家的好评。赵葆秀为该戏付出了大量心血,特别是第二场孙淑琳挣扎在风雪交加夜的戏,赵葆秀的恩师李金泉为此设计了一段好听且符合人物感情的唱腔,赵葆秀则为之设计了身段造型,运用水袖艺术地展现主人公挣扎在风雪交加的夜晚的情景,形成载歌载舞的风格。

  《八珍汤》风雪夜这场戏,曾被赵葆秀选用于1987年竞争“戏剧梅花奖”的专场上。而后,这折戏与《太君辞朝》《徐母骂曹》《李逵探母》一道,为赵葆秀夺得了老旦行的第一个“梅花奖”。

  《金龟记》是赵葆秀1990年整理的又一出老旦挑梁的重头戏。这出戏在以往大多以折子戏演出,分为《钓龟》、《行路训子》、《哭灵》。赵葆秀在恩师李金泉和京剧名家苏维明先生的共同整理和指导下,为这几折戏添首加尾补中,使其成为完整的故事。演出中,赵葆秀尽展其唱、念、做、表之深厚基本功获得巨大成功。

  《风雨同仁堂》是一出新编近代历史剧,赵葆秀将老旦唱腔揉进青衣唱法,将人物“乐徐氏”做了音乐形象的定位,同时这是对老旦声腔艺术的一种拓展。此后,《风雨同仁堂》三年演出一百多场,受到各方认可,并获得了京剧领域的所有奖项。

  “老师指引我对老旦艺术的追求”

  在业内,赵葆秀的尊师重道也被传为佳话,她不仅向老师学艺,更对老师敬孝。赵葆秀说:“在京剧行里,师承关系非常重要,老师的选择也非常重要。我特别喜欢李金泉先生声情并茂的表演,所以选择拜师于他。”

  “文革”结束后,赵葆秀在广播里听到李金泉老师唱戏,深受感动,于是决定拜师。在北京一条小胡同里,赵葆秀饿着肚子敲开李金泉的家门“毛遂自荐”,而后她被李金泉收入门下。赵葆秀与恩师感情很深,甚至在李金泉身体不好时,她每天陪老师去天坛遛弯,一边照顾老师,一边抓紧机会吸收学习。在赵葆秀的学艺生涯中,恩师李金泉的两句话始终萦绕心头:“葆秀,你要有自己的戏”,“葆秀,别人乱,你不能乱”。赵葆秀表示:“老师教我一是要勤奋踏实,二是指引了我对老旦艺术的追求”。

  回顾自己的艺术生涯,赵葆秀坦言她“不属于速成”,而是“大器晚成”,“我对京剧这门艺术也是在不断的认识,速成不太符合这门艺术的规律,它需要漫长的学习、实践、研究、总结”。

  一生苦守老旦行,并最终使这个有些偏门的行当发扬光大,“弱行不要示弱,发展不分先后”,赵葆秀如是说。

  ■ 声音

  弟子眼中的赵葆秀

  我八岁拜师赵葆秀老师,赵老师对老旦行的贡献是极大的,也奠定了老旦行在京剧行当里的地位。赵老师之所以能成为一个京剧名家绝非偶然,我在老师身上发现了一些作为艺术家的特质,比如她对艺术的追求有时代感,她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而且视角独特而准确。另外她选择和完成剧目有自己的独到性。我们现在再去传承这些剧目,老师已经给我们把路铺出来了。此次三出剧目我都有幸参加了,这三部戏的演出顺序也是老师创作剧目历程的顺序,集中体现了继承和创新,同时还发挥了每个学生的特长。

  口述:翟墨(北京京剧院演员)

  在电梯里有一次碰到赵葆秀老师,我对她说,赵老师我能不能有机会跟您学戏。我没想到赵老师特别高兴地说,好啊,我看过你的戏。这么德高望重的老师居然注意到我,让我特别有信心。

  口述:侯宇(北京京剧院青年团的老旦演员)

  ■ 业内评价

  国家京剧院院长宋官林:赵葆秀是当代京剧界当之无愧的德艺双馨的艺术家。

  中国戏曲家协会研究室主任崔伟:她是建国以后具有巨大贡献的当代老旦艺术家,她既继承了男性演老旦声腔的醇厚,又能恰到好处地完成女性演老旦在性别和情感的水乳交融。

  谭元寿先生儿子谭利增带来父亲的口信:大浪淘沙,你终于攀登到顶峰……你不愧为成功的艺术家,我为你高兴、为你自豪。京剧的承上启下就靠你了。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陈然

  本版摄影(除署名外)/新京报记者 王嘉宁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