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民国“好声音”如何选拔?从3000人中选出吴莺音(2)

2012年09月17日 15:50 来源:现代快报 参与互动(0)

  科班出身

  民国女高音“四大花旦”

  两人与南艺有缘

  也有歌手的成名走的是“科班”路。他们在专业艺术学校求学,甚至有留洋经历。记者到南京艺术学院采访时,就得知与该校颇有渊源的两位音乐家——黄友葵、喻宜萱位列民国女高音“四大花旦”。

  黄友葵被誉为“中国第一女高音”

  黄友葵出身湖南湘潭前清翰林之家,从小跟着美籍教师学习钢琴,但1926年黄友葵考取南京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时,攻读的却是生物学专业。第二年,她转学苏州东吴大学,仍以生物为主修,并继续学习钢琴演奏。1930年黄友葵被指派赴美,在阿拉巴马州立大学专攻陶瓷图案设计,不过音乐系主任发现了她的音乐天赋,建议她改学音乐专业。1933年,黄友葵学成归国,东吴大学的音乐系就是她创办的。

  黄友葵1936年参加了上海雅乐社举办的海顿清唱剧《创世纪》的演出,担任女高音独唱。被誉为“中国第一女高音”。黄友葵1958年从金陵女子文理学院调任南京艺术学院音乐系任教授、系主任,后担任过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1990年9月,82岁的黄友葵因病逝世。

  同列民国女高音“四大花旦”的喻宜萱是南艺的校友,上世纪20年代末,曾在南京艺术学院的前身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习音乐,大学毕业后她在中央大学音乐系任教,1935年赴美国继续深造。

  喻宜萱在美国也参加过歌手选拔

  “学院派”的喻宜萱在美国也参加过歌手选拔。一天,她从报纸上看到一则美国国家广播公司主办的青年歌唱家现场转播会招募演员的启事,便前去报名,经过考试取得演唱资格。演唱会举办那天,她身着靓丽的中国旗袍登台,面对上千听众,放声演唱中国民歌《紫竹调》、《凤阳花鼓》。

  “跑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端端溜溜地照在康定溜溜的城……”这首为国人耳熟能详的中国民歌《康定情歌》与其他国家的九首民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定为世界十大经典民歌。而这首优美民歌的首唱者正是喻宜萱。

  喻宜萱也有过出唱片的经历。1948年春,上海大中华唱片公司邀请喻宜萱录音灌制唱片,并在各地电台播放,《康定情歌》和《在那遥远的地方》、《小黄鹂鸟》、《牧羊姑娘》、《青春舞曲》等歌曲广泛流传,风靡一时。

  演而优则唱

  阮玲玉开明星自演自唱先河

  民国时也有一些歌手的成名路是演而优则唱,这跟今天娱乐圈的出名途径也是相似的。

  南京艺术学院研究生处处长陈建华早年编著的《民国音乐史年谱》中记载了“演而优则唱”的起源。1930年,联华影业公司拍摄了影片《野草闲花》,影片主题曲《寻兄词》由剧中丽莲的扮演者阮玲玉和黄云的扮演者金焰演唱。当时处于无声电影时代,为了配置这首歌曲,采用了蜡盘(唱片)发音的方法。在影片放映时,根据情节需要播放唱片。正是这部电影开了电影明星自演自唱电影歌曲的先河。

  同样,一代巨星胡蝶也是“演而优则唱”。1935年10月,明星电影公司摄制的《夜来香》公映,片中主题曲《夜来香》便是由主人公卖花女的扮演者胡蝶演唱的。主题曲是影片主人公卖花女卖夜来香时所唱的歌,十分生活化,也充满了期待和忧伤,不过,很多人会把这首歌与上世纪30年代另一首流行于夜场的《夜来香》搞混,其实并不是同一首歌。因为她是演员、歌星“双栖明星”, 胡蝶最辉煌的时期正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

  民国流行乐坛导师黎锦晖

  他的学员主导了当时上海的歌坛、影坛

  “毛毛雨,下个不停,微微风,吹个不停……”这首《毛毛雨》是20世纪30年代留声机里播放次数最多的歌曲,它也是中国第一首流行歌曲,创作者是被称为“流行歌曲之父”的黎锦晖。如果时光穿越到今天“中国好声音”的舞台,黎锦晖一定是坐在“导师”椅上的那一位。周璇、聂耳、王人美、黎明晖……这些响当当的人物,都曾是他的“学员”。

  黎锦晖最初创作儿童歌曲是受大哥黎锦熙的影响,创作歌曲推广白话文。如今老少都会唱的“小兔儿乖乖,把门儿开开”就是黎锦晖创作的儿歌《老虎叫门》。此后,他又为平民创作歌曲,并在1920年成立了“明月音乐会”。自此之后,“明月”二字就与他的音乐生涯相伴。

  1927年,黎锦晖在上海创立了“中华歌舞专门学校”,这是中国近代音乐史上第一所专门训练歌舞人才的教育机构。学校原定招收120名学员,但报考那天前来应试者寥寥。当时很多人认为,到舞台上唱歌跳舞跟旧时的戏子没什么不同。最后招进来的学生只有40人,黎锦晖的长女黎明晖也在其中。因学校在上海举办了“中华歌舞大会”而名声大起。可因为当时政局动乱,办学被迫叫停。但黎锦晖心有不甘,又筹资建立了一所“美美女校”,钱蓁蓁、王人美这两个日后风靡一时的影星,便是在那时成了黎锦晖的学员。到了“中华歌舞团”(中国第一个歌舞团)时期,队伍里又多了黎莉莉、徐来(黎锦晖第二任妻子)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黎锦晖一跃成为“流行歌曲”之王,当时上海的百代、胜利、丽歌等大唱片公司,都以能约到黎锦晖的作品为荣。

  不过,黎锦晖拥有绝世的音乐才华却没有商业头脑,在乱世之中,他创立的“明月歌剧社”几经浮沉,三起三落。值得一提的是,周璇和聂耳这两个颇具实力的学员是第二届明月社招生时被黎锦晖发现的。但因为舆论抨击黎锦晖的音乐是“靡靡之音”,明月社仍然没有逃脱最终解体的命运。

  1936年,黯然回到家乡的黎锦晖只有45岁,却已然早生华发,一场繁华就此落尽。

  唱片公司用低廉价格邀请明星录歌

  清末年间,大炮轰开了闭关锁国的政策,来自西方的各种新事物进入中国,其中就包括留声机和唱片。

  到了上世纪初,欧美各大留声机公司都希望能开拓出中国这个大市场,为了迎合国人的口味,灌录了一批唱片,里面是他们听不懂的“中国式音乐”——京剧。

  随着留声机的销量渐增,市场对新唱片的需求日益增加。1914年,法商东方百代公司成为中国最初的唱片生产企业,中国本土第一张唱片就此诞生。百代公司成了当时中国境内唯一的唱片生产企业,每年都会灌制大量唱片,钻针片每张售价2元,钢针片每张售价1元5角。

  上世纪30年代,国产有声电影开始出现,大量容貌姣好、歌声优美的女演员开始大红大紫起来。而电影,正好是百代公司除唱片外的第二大产业,因此它很容易就可以邀请到当时的当红女演员来录制唱片。

  虽然这些女演员可以为唱片带来轰动效应,但她们录唱片的酬劳却很低廉,即使是当时最红的胡蝶等人,每灌一片所得酬劳也不过数百元而已,比起京剧界大腕录唱片的报酬差远了。考虑到支出和受欢迎的程度,百代公司决定转变策略,开始为明星们录制流行歌曲唱片,大受欢迎。

  那时候的唱片,跟我们现在的磁带什么的不一样,每张唱片上只有两首歌,正面一首,反面一首,价格也不是一般老百姓能消费得起的。

  广播电台制作歌曲、歌手排行榜

  在同一时代,广播电台也开始兴起,并成了最主流的大众传播媒体,在各大城市如雨后春笋一般蓬勃发展起来,它的兴起也影响了唱片公司的命运。唱片作为留声机附件的作用开始降低,作为广播电台节目的作用却日益上升,而且不需要支付报酬,这种白占便宜的方式让唱片公司气得牙痒痒。1935年,百代等唱片公司联合要求沪上民营广播电台尊重其著作权,播放唱片前必须征得出品厂家同意并支付相应费用。此事由南京国民政府司法院做出司法解释后才得以解决。

  之后,唱片仍旧在广播电台的节目中占有重要地位。不过,为了吸引听众,广播电台也开始邀请歌星来电台现场演唱,并且还会制作歌曲排行榜、歌手排行榜等。现场演唱的方式当时被叫做“RADIOSHOW”,点唱率成为歌手人气和商业价值的直接证明,有名气的歌手也可以买下“RADIOSHOW”时间,自己拉广告。

  明星效应为广播电台积累了人气,广播电台也借着节目捧红了很多歌星,乃至出现了两栖甚至三栖明星,在电台、唱片、舞厅都人气高涨。为了争取当红明星的捧场,唱片公司开始提升灌录唱片的报酬,比如百代曾经给周璇6%的高额版税,民国歌星们也逐渐过上了身价倍增的光鲜生活。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