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群称相声是方言文化 传统相同才能有共鸣
中新网9月18日电 台湾著名演员李立群18日做客中新网《人物对话间》时说,当年创作《那一夜,我们说相声》是为了和相声说“再见”。在他看来,相声是一种方言文化,表演者和观众共享同一个传统和背景,才能有所共鸣。
李立群日前在内地出版新书《李立群的人生风景》。他在书中披露了数十年的戏剧生涯与创作感悟,追忆了60年人生旅程中难忘的师长、友人与亲情、爱情故事。书中的第一篇文章就是:回忆《那一夜,我们说相声》。
李立群当年与赖声川等人创办表演工作坊,推出了后来非常火爆的《那一夜,我们说相声》。谈到创作的初衷,李立群表示,当时和赖老师(赖声川)说,感觉台湾的媒体已经十几年没有听到相声了。后来他和赖声川、李国修3人摸索,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生活背景为题材,自编自演,创作过程中刻意避开海峡两岸的名相声段子去做。当时最大的动机是:“台湾的相声怎么没有了?它是一个文化,它就没有了,京戏也是个文化,怎么越来越这样了。”
在李立群看来,当一个东西悄悄和你说“再见”的时候,“哪怕政府花人力和财力来做一个复兴文化的运动,未必有用。”因为人群不需要它了,或者没有这样的人了。然后新的文化会随着社会上的这些人需要而慢慢地又滋生酝酿出来。
“所以当时我们为了想跟相声这个文化说再见,我们为了怀念,做几段相声。我们不怕人家笑话,就把自以为是的东西做出来讲讲看。”李立群这样说。该剧后面获得巨大的成功,有些无心插柳的意思。
李立群认为,相声基本上是方言文化。拿北京的相声去给广东人听,听众从头到尾笑两次就不错了。所以北京、天津一带,或者说北京一带的观众对相声是不一样的,是懂的。表演相声的人跟欣赏的人共享同一个传统和背景,才能有所共鸣。
他说,既然相声是属于方言性的文化,那么台湾编出来的相声,不一定要用北京话讲。如果台湾的相声演员说“您吃了吗?”,就很肉麻,何必学北京人说话?是广东人,就用广东话讲笑话,这就是发挥相声表演的精神。台湾的相声文化好像丢不掉北京腔之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