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远征军老兵相聚忆飞越驼峰:70多人抱团取暖

2012年09月19日 08:01 来源:华西都市报 参与互动(0)

  ▲9月18日,都江堰光亚学校,驼峰航线飞行员古蒂尔(右)和中国抗战老兵一见如故。

  驼峰航线飞行员陈文宽(左)和抗战老兵紧握双手。

  “驼峰航线飞行员重返四川”后续

  华西都市报记者陈悦肖翔见习记者王昕裴摄影吴小川

  追忆

  张仲安坐上驼峰航线的飞机后,非常兴奋,但被告知要做好随时跳伞的准备,大家这才感到了从未有过的紧张

  还愿

  南茜说,这次来成都,能够找到父亲当年驾机降落的地方,而且还找到了亲眼目睹的见证者,也了却了他们一家的心愿

  9月16日,阔别四川60多年,抗战时期驼峰航线的飞行员——98岁的古蒂尔和99岁的陈文宽重返故地。昨日,这两名抗战时期驼峰航线中国航空公司的飞行员,和其他飞越驼峰航线飞行员的后代及亲属来到都江堰光亚学校,与5名抗战老兵一起回忆了当年那段难以忘怀的往事。

  曾坐过驼峰飞机的远征军老兵张仲安,对驼峰航线飞行员甚是感激。

  老兵相见

  我们曾在一起战斗

  昨日上午10点过,一辆大巴缓缓驶进都江堰光亚学校。99岁的陈文宽和98岁的古蒂尔从车上下来,看到几名抗战老兵后,热情地上前与他们紧握双手,一直不肯放开。

  尽管彼此互不相识,交流需要通过翻译,但几位老人就像遇到了故人一样。陈文宽坚持不坐轮椅,和抗战老兵一起缓慢行走在学校的小路

  初次乘机

  70多人抱团取暖

  “当时我就坐他们的飞机到的印度。”今年87岁的张仲安,见到驼峰飞行员非常激动。他握着陈文宽的双手,不断地说着“Thank you”。

  1943年,18岁的张仲安参加了中国远征军。为学习美国先进的武器技术,必须坐飞机到印度。当时,张仲安坐的正是驼峰航线的飞机。他回忆说,他们坐的是运输机,第一次见到飞机,也是第一次乘坐,当时非常兴奋。但坐上飞机以后,被上。古蒂尔更是对几名老兵充满了好奇,拉着翻译,不停地询问抗战老兵的故事、年龄等。

  94岁的姚飞说,1944年他参与了在云南攻打腾冲的那一战。当时他率领先锋连在和日军的遭遇战中取得胜利,并抓获了4名俘虏。姚飞说,那一仗打得很艰苦,一直持续了30多天才结束。

  “你们真的很了不起。”听老人讲到这里,古蒂尔竖起大拇指说,虽然他是飞行员,抗战老兵是陆军,但他们都曾在云南战斗过,就算并不认识,但见到这些抗战老兵,感觉就像战友,特别亲切。他说,他很尊敬这些抗战老兵。告知要做好随时跳伞的准备,大家感到了从未有过的紧张。

  张仲安说,他们70多个人坐在机舱里,没有保暖设备。由于驼峰航线地处高原地区,空气稀薄,飞行过程中异常寒冷,他们冷得发抖,大家抱成一团取暖。当飞机上升至7000多米后,他就昏睡了过去,战友中甚至有人休克。直到飞机高度下降,他才醒过来。3个小时后,飞机安全抵达印度汀江。

  张仲安说,很难想象,飞行员们是怎样克服这些艰险,将他们安全送到印度的。这么多年来,他对驼峰飞行员一直心存感激。

  遗憾的是,他并不知道自己当时乘坐的那架飞机的飞行员是谁。

  来自异国的礼物:

  80年前默片送老兵

  前日,驼峰航线飞行员艾利森的女儿南茜委托本报,希望能联系上当年目睹成都首架民航飞机降落的吴星耀老人。

  昨日,本报发起寻找行动后,吴星耀老人给记者打来电话:“我很想和他们联系,毕竟亲历过这些事情的人已经不多了。”他在9岁时,曾亲眼目睹中航飞机首次降落在东较场。几年后,成都就遭日军飞机轰炸,他被迫跟随家人迁到自贡避难。

  吴星耀说,自己小时候对飞机的最初印象,就是当时美国人驾机到成都,总是万人空巷,附近老百姓都赶来看热闹;而日本人的飞机刚出现在上空,老百姓都赶着出门避难。虽然离开成都几十年,今年已88岁了,但他一直希望弄清楚,这些美国人的飞机是从什么地方飞来的。

  当记者把找到吴星耀老人的消息告诉南茜后,她很高兴,记下了吴星耀的地址。但因为两位老人语言不通,南茜决定等翻译空闲时,再给吴星耀打电话。

  南茜说,她有一份礼物要送给吴星耀。这份礼物是她的父亲艾利森在上世纪30年代拍摄的默片。在这部电影中,记录着艾利森和他的中航同事们在中国开辟的每一条民航航线。

  昨日采访结束时,南茜说:“我希望这部影片能让他(吴星耀)了解中航飞机到成都的过程,了却他多年的心愿。而这次来成都,能够找到父亲当年驾机降落的地方,而且还找到了亲眼目睹的见证者,也了却了我们一家长久以来的心愿。”

【编辑:张中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