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将“护法”艺术品市场 破瓶颈、治硬伤
中新网北京9月25日电(记者 尹力)一边是不断膨胀升温的艺术品市场,一边是不时曝光的“赝品”丑闻。面对这一鲜明对比,北京今年首次将艺术品市场立法纳入立法调研计划,为其“保驾护航”。
今天上午,在北京市政协举行的2012首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论坛上,北京市文化局副局长关宇谈到,中国艺术品市场没有统一的管理法规,也没有明确的监管主体。加之有关艺术品交易和市场的规范、管理、监督相对滞后,立法层次较低,制约了各种管理部门的监督。这也使得艺术品市场上投机气氛浓厚,造假、售假、拍假、假拍乱象难以杜绝,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
关宇表示,中国关于艺术品市场的基本法规多年前开始走上立法历程,然而历经多年,这一法规目前仍未出台。有健全的法规,艺术品行业的健康发展才有保证。否则,缺少规矩的新兴行业将面临巨大“瓶颈”的制约,难以获得持续发展。
她透露,作为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核心地带,北京率先开始探索健全与艺术品相关的法律法规,将艺术品市场立法纳入今年的立法调研计划,以期艺术品市场尽快走上法制轨道,在法律约束下健康有序发展。
关宇指出,除立法滞后这一瓶颈,艺术品市场还存在许多“硬伤”,例如一些当代艺术格调不高,影响了民众对艺术品的印象;拍卖行过于火爆,画廊却发育不良,使得市场结构严重失衡;行业缺乏自律,艺术品鉴定评估体系不够规范,专家权威缺失等。
为治疗这些“硬伤”,关宇建议,推广当代艺术品实名登记制度,建立“当代艺术品数据库”,确保作品的唯一性、真实性、合法性;建立艺术品市场信用体系,将有售假、欺诈等违法违规经营行为的企业打入“黑名单”;改善画廊这个一级市场的政策、税收环境,使其规范化、品牌化,培育优秀艺术家;加快艺术品评估、鉴定、物流、保险、仓储等要素市场建设;建立从拍卖交易、画廊经纪、销售、展览展销到进出口,到鉴定评估、产业聚集区等各个交易环节的管理制度,
据悉,2011年,北京文物艺术品拍卖成交额达到514亿元人民币,占全国文化艺术品拍卖成交额的89.3%。文物艺术品交易业的快速发展,已成为拉动北京市文化活动及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方面。拍卖活动越来越带动文物艺术品鉴赏、讲座、拍卖品展示、图录出版发行等相关产业链,以及金融、旅游、物流、餐饮、酒店等服务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