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秋节或始于唐朝 全唐诗中111首记载赏月习俗

2012年09月26日 14:28 来源: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月饼生产车间。

  丁辉

  举头望月,思乡正浓。农历八月十五,中秋月儿圆。

  也许是和人类的拜月情节相关,这一天,世界上许多国家也有各自不同的节日:这一天,是美国人的“秋月节”、韩国人的“秋夕节”、斯里兰卡的“月圆节”、泰国“祈月节”、柬埔寨人的“拜月节”、坦桑尼亚人的“月圆节”、印度的“明月节”……

  而对全球华人而言,中秋月饼成为思乡的特殊符号,一块小小的月饼,成为华人吉祥、团圆的象征。

  中秋节或始于唐朝

  八月十五赏月唐诗达111首

  月亮崇拜、月亮神话与中秋祭祀的习俗在周代以前就产生了。“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因此秋中第二月叫仲秋,也称“中秋”。

  汉代,中秋祭祀一直被皇家垄断。唐朝前,极少见到普通民众拜月的记载,也没有见到关于中秋节的记载。南北朝时期,有一部全面记载我国岁时节日习俗的著作《荆楚岁时记》,其中没有任何关于中秋节的记载。

  到了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记载农历八月十五或其前后赏月的诗歌在唐朝大量出现。4万余首全唐诗,其中八月十五赏月诗共111首,出自65个诗人之手。这些作品均在题目中标出“八月十五”或“中秋”所作,或在正文诗句中写出这一时间。

  如李峤《中秋月二首》、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杜甫《八月十五夜月》、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刘禹锡《八月十五日夜观月》、张祜《中秋月》、许浑《鹤林寺中秋夜玩月》、曹松《中秋对月》等等。从这些诗句的描述断定,八月十五赏月,在那时已是文人士大夫阶层广泛流行的习俗。

  另外,唐诗将月与思乡情节紧密相连。著名的有: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白居易的“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还”。

  除了诗歌以外,还有其他形式的关于唐代中秋习俗的记载。五代王德裕的笔记小说《开元天宝遗事》中记载了唐玄宗要建“望月台”的故事:“玄宗八月十五日夜与贵妃临太液池,凭栏望月不尽,帝意不快,遂敕令左右:于池西岸别筑百尺高台,与吾妃子来年望月。后经禄山之兵,不复置焉,惟有基址而已。”

  应当说,唐朝是中秋节由皇家祭祀转为民间习俗的重要节点,而文人士大夫阶层又将其赋予了乡愁、团圆、思念等特殊意味。

  月饼起源至今存疑

  祝捷说、杨贵妃说、抗元说

  有一种说法,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这是我国月饼的始祖。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究竟源于何时?至今仍有不同观点。比较流行的说法有祝捷说、杨贵妃说和抗元说。

  一种说法是,月饼起源于唐朝军队祝捷食品。唐朝初年,大将军李靖征讨突厥,八月十五凯旋而归。当时有经商的西域商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吃。此后,吃月饼成为每年的习俗。

  还有一种说法,把杨贵妃也牵扯了进来。有一年中秋之夜,唐玄宗和杨贵妃赏月吃胡饼时,唐玄宗嫌“胡饼”名字不好听,杨贵妃仰望皎洁的明月,心潮澎湃,随口而出“月饼”,从此“月饼”的名称便在民间逐渐流传开来。

  而带有神秘色彩的当属抗元说。元代,朱元璋领导汉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约定在八月十五日这天起义,以互赠月饼的办法把字条夹在月饼中传递消息。后来,朱元璋终于推翻元朝政权,成为明朝的开国皇帝。此后,吃月饼便成为一种官方倡导的民俗。

  实际上,南宋的吴自牧《梦粱录》一书中,已有“月饼”一词。在此前的北宋,皇家中秋节的食谱中记载一种“宫饼”,民间俗称为“小饼”、“月团”,苏东坡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这是否就是月饼,现在已难以考证。

  到明代,民间中秋吃月饼的记载不少,这表明了当时的一种流行。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记》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当时,心灵手巧的饼师,把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作为食品艺术图案印在月饼上,使月饼成为更受人们青睐的中秋佳节的必备食品。

  清代,关于月饼的记载就多起来了,月饼的制作工艺有了较大提高,品种也不断增加。清代诗人袁景澜有一首颇长的《咏月饼诗》,其中有“入厨光夺霜,蒸釜气流液。揉搓细面尘,点缀胭脂迹。戚里相馈遗,节物无容忽……儿女坐团圆,杯盘散狼藉”等句,从月饼的制作、亲友间互赠月饼到设家宴及赏月,叙述无遗。

  东西风格兼容并包

  月饼游走于传统与创新

  历经上千年的积淀,今天的月饼,通过材料、皮质的选择,使月饼具有特殊的地域风味,已经形成了广式、京式、苏式、潮式等不同风味月饼。

  口味上有咸味、甜味、麻辣味、咸甜味等,从馅心上分有桂花月饼、五仁月饼、蛋黄月饼、冰糖月饼、黑芝麻月饼、豆沙月饼等,从饼皮上分为浆皮月饼、奶油皮月饼、酥皮月饼、混糖皮月饼等。

  有专家指出,真正的传统中国月饼,能够从八月十五保存到正月初一还不腐坏。这是为了让八月十五不能及时赶回家的亲人吃上月饼,并且制作过程中还要用到十年以上的陈猪油等,有一系列复杂的方法,所以月饼久放不坏并不是常人所理解的防腐剂超标。一位生产厂家负责人说,根据国家标准,月饼里是可以添加山梨酸钾等防腐剂来延长保质期的,在限量范围内添加的月饼,可放心食用,不会有安全问题。另外,也不见得保质期越长的添加防腐剂就越多。传统的烘烤型月饼,主要是靠生产条件、卫生环境和配方调整(糖、油与水分比例协调好,即可一定程度上抑制细菌的产生)来实现延长保质期的目的。温差变化不太大的条件下,一年内都不会霉变,所以也根本没有必要添加防腐剂。

  除了传统的月饼,冰皮月饼、水晶月饼、冰淇淋月饼等新花样和口味则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市场上,并更多地被年轻人所接受。对于这类新型月饼,最需要考虑的就是保质期,业内人士解释说,冰皮等含水量较高的新型月饼,一没经过高温烘烤杀菌,二由于是“生皮”(即面粉没有被烤熟),质量容易产生变化,如皮会硬化、吸收其他味道及不良物质,易产生交叉感染,就很容易发生霉变了。

  因此,在月饼东西风格兼容并包的今天,就出现了月饼保质期最短一个半月、最长半年的现象。

  延伸阅读

  洋月饼抢滩市场

  今年的月饼市场上,率先出招的是洋月饼。近10个洋品牌“入乡随俗”,大有与传统月饼一争高低的架势。

  星巴克的咖啡月饼、德芙的巧克力月饼、哈根达斯的冰淇淋月饼、元祖的蛋糕式月饼纷纷出招。哈根达斯主推出的一款名叫“彩云追月”的月饼礼盒标价598元,另一款“玲珑心意”月饼礼盒标价238元,而人气最高的则是“1598牡丹亭”月饼礼盒,标价为798元。

  洋品牌纷纷推出高档月饼礼盒,无论是星巴克还是哈根达斯的月饼,他们外包装礼盒都异常精美。以星巴克的星悦高档月饼礼盒为例,星巴克推出的月饼礼盒设计成了抽屉式,月饼与月饼之间都有精致的硬纸壳隔开。

  但是,洋月饼的价格也是让人望而生畏的,这些造型花哨的跨界月饼,价格普遍高于传统月饼。以哈根达斯的冰淇淋月饼为例,只有6块冰淇淋月饼的礼盒,打着“限量版”的旗号再搭售一个骨瓷方盘,售价高达798元。星巴克的星悦高档月饼礼盒内含8块月饼,售价568元。虽然价格不亲民,但跨界月饼还是受到很多年轻消费者的喜爱。

  “洋月饼”在馅料上推陈出新,比如冰淇淋月饼、巧克力月饼、咖啡月饼等,走的基本上是西式糕点路线,无论造型、口味,还是颜色,都颠覆了传统东方月饼的路子。传统月饼都为圆形,意蕴团圆,但现在的月饼有花朵形、树叶形,甚至还有卡通人物和手机等造型。传统月饼一般为金黄色,现在不仅有粉红色、雪白色,还有黑色。这些月饼的包装和外形设计也更抢眼。可爱的麦兜月饼、精致的Hello Kitty化妆箱兜售的小月饼,甚至吃完月饼后盒子还可以“变身”时尚包包……

  相关链接

  十五的月亮十六圆?

  今年中秋,是真正的“十五的月亮十五圆”。北京天文馆馆长朱进介绍,这轮满月最圆时刻为北京时间9月30日上午11时。遗憾的是,由于是白天,最圆的时候在中国看不到。但大多数情况下,却印证了那句老话“十五的月亮十六圆”。统计显示,从1987年到2012年的26年间,中秋月亮多在“十六圆”,共有14次,“十五圆”的次数只有9次。

  为什么会出现“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呢?专家说,这是因为只有当月亮与太阳的经度相差180度时,从地球上看,月亮与太阳处在正好相对位置的时刻,才能看到圆月。但是,月亮围绕地球运行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形,时近时远,到近地点时,距离地球36万多公里,而运行到远地点时,距离地球40多万公里。由于万有引力的关系,近时走得快一些,远时走得慢一些。如果在上半个月快了,就会准时到达圆月的位置,在十五圆;如果慢了,就会“晚点”,赶在十六或十七到达圆月的位置。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是,到2015年,中秋圆月将最大。专家说,2010年的中秋月是近18年来最小的,而从2011年起,每年中秋月的目视直径都会一年比一年大。专家表示,每经历14次圆缺,约413.4天,月亮才会达到一次最大最圆的“圆满”状态。据了解,上一次最大的中秋月呈现在1997年,而下次最大中秋月要到2015年才会出现。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