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景区逆势涨价底气何在?地方政府首先考虑利益

2012年09月28日 07:41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0)

  视点

  “双节”长假前,发改委公布了80家景点降价的消息,给了游客一个惊喜。虽然有网友查出这些景点多属冷门,甚至有的原本就是免费的,但人们还是看到了政府治理乱涨价、让景区回归公益的决心。然而就在人们等待第二批降价景区名单公布之际,一盆冷水突然泼来——峨眉山等二十家景区门票价格逆势上涨,涨幅达20%-60%。

  从经济角度来看,这也完全合乎情理。因为冷门景区可以把降价当促销,既完成了上级任务,还可能“薄利多销”把降的价赚回来。而知名景区则是刚需,远道而来的游客多半不会因为门票上涨而打道回府,该参观的还得参观。

  道理虽简单,但人们的纳闷和不满在于,在发改委已经定下降价基调的情况下,峨眉山等景区为何敢“顶风作案”?

  明眼人很快指出,景区涨价的背后,有当地政府的支持。在我国,公共旅游资源虽是国家的,实际操作却是各级地方政府、相关管理部门代行国家所有权,景区的收益与地方财政收入直接相关。尤其在部分经济不发达的内陆地区,地方财政甚至倚重热门景区的门票收入。在这样的体制下,地方政府首先考虑的当然是自己的利益,这就导致了屡遭诟病的门票经济。

  每次有景区要调高门票价格,几乎都会声称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维护景区。其实,门票收入的资金,并未完全用于景区的管理和维护,除了被地方政府分了一杯羹,还有一部分则纳入了企业甚至上市公司的经营收入。如黄山、峨眉山门票收入的50%,就被作为上市公司的经营收入。

  在“涨声”里,我们看到了中央决策与地方利益的冲突。门票降低是惠民的好事,地方政府却不会情愿吃亏。其实,风景名胜和世界遗产,是一种稀缺的公共资源,不是某个单位或地方的专有财产,其最终所有权属于国家和全体国民,地方仅是在代表国家行使景区管理权。如果涨价的背后,正如媒体曾经曝光的“张家界武陵源门票108元,用于资源保护仅8元”那样,景区门票就应降到合理水平。

  □西坡(媒体人)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