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中国台湾府方志文献:明确将钓鱼岛列入版图
韩结根
位于中国台湾省本岛基隆市东北方向约102海里处的钓鱼岛,其面积约4平方公里,海拔362米。周围一带有着极为丰富的海洋资源。明清时期,钓鱼岛及其东北方向的黄尾岛、赤尾岛等岛屿(以下称钓鱼群岛),都是中国的固有领土,历史文献中有着明确的记载。然而日本政府却在1885年将钓鱼岛确定为“无主土地”,后又将其改名为“尖阁群岛”列入自己的版图。1972年,美国则根据1951年《旧金山对日和约》和1953年第27号令所划琉球群岛范围,把钓鱼岛等岛屿正式切割给了日本冲绳县。
中国北宋时期禅宗云门宗的雪窦重显禅师曾经说过一句至理名言,叫“作贼人心虚”(《联灯会要》)。由于钓鱼岛是在从中国手里非法窃取的,日本政府心中不踏实,没底气,于是自1972年获得施政权以来的四十年间,围绕钓鱼岛问题上演了一幕幕闹剧。早在1972年、1992年、2003年,就相继发生过所谓“租岛”事件;今年9月10日,又演出了“购岛”的闹剧。钓鱼岛如果确实是日本领土,日本政府真的有底气,完全可以拿出史实根据来据理力争,又何须作许多自欺欺人的表演呢?近一年多来,笔者因编辑《琉球王国汉文文献集成》和撰写《中国、琉球王国历代交往交流大事年表》的需要,接触到一些有关钓鱼岛的历史材料,下面拟据此谈谈钓鱼群岛的归属问题。
1200多年的文献中,琉球版图本无钓鱼岛>>>>>>
日本政府声称拥有钓鱼岛领土主权,其中一个重要论据便是钓鱼岛是琉球的附属岛屿;1972年美国政府也是根据这一点把它移交给日本的。撇开琉球问题尚未结案一事不谈,即便我们承认日本占领琉球这一既成事实,钓鱼群岛也不属于日本领土,因为琉球版图根本就无钓鱼岛。
钓鱼岛,明代被称为钓鱼屿,或简称钓屿,偶尔也称钓鱼山;康熙末年以后则多称钓鱼台。在明洪武五年(1372)琉球成为中国附属国以后,至清光绪五年琉球王国被日本占领吞并改名为冲绳县以前的五百多年间,钓鱼岛及附近的黄尾岛(古称黄尾屿)、赤尾岛(古称赤尾屿或赤屿)、姑米山(又作古米山、米古米山,俗称久米岛)、马齿山等,一直是中国使臣前往琉球举行册封大典必经的岛屿,也是琉球王国使臣赴京进贡或琉球陪臣子弟入监读书的航海要道。根据常理,钓鱼岛在交通方面有着如此重要地位,如果属于琉球王国领土,琉球人在记载自己国家历史地理的版图中应该有所反映,但事实并非如此。笔者检阅了现今存世的琉球王国所有汉文文献,发现设有专门章节全面记录和讲述琉球疆界和岛屿的文献有三部,其中都无钓鱼岛。
(一)以琉球国相、北谷王子尚彻领衔监修,琉球国师、正议大夫蔡温主持纂修,后代续修的《中山世谱》(日本学界称蔡温本《中山世谱》),是琉球王国的一部记事甚为详细的正史,也是一部非常重要的历史文献。其卷首载有《琉球舆地名号会纪》,全面记载了琉球“三府五州三十五郡”、“三十六岛”及其附属岛屿的正名和俗称,其中并无钓鱼屿、黄尾屿、赤尾屿等岛屿;《会纪》后附有《琉球舆图》,也未出现钓鱼岛及其相关的名称,其最西南端的岛屿为“姑米”山。
(二)由琉球王国都通事郑秉哲雍正九年(1731)主持纂修的《琉球国旧记》,是一部记载琉球王国历史、地理、风俗、经济、文化及有关遗闻和传说的历史文献,其正编卷八、卷九是专记岛屿的,卷中自西南而东北依次记载了“久米岛”、“马齿山”、“叶壁山”、“宫古山”、“八重山”及其附属岛屿,并没有出现钓鱼岛。而该书“附卷”三《山川》中记每年四季所祭祀的火神时,罗列了琉球王国890座山岳和岛屿的名称及所在位置,其中也无钓鱼岛。
(三)直到1875年,日本官方修撰地书《琉球地理小志》(光绪九年姚文栋据日本明治八年官修本译),其《疆域》一款巳将琉球中岛(即琉球中山所在地)改称冲绳岛,但在其所罗列“岛屿”中,仍旧没有钓鱼岛;更没有出现后来日本人所说的鱼钓岛或尖阁列岛等名称。
根据琉球文献,该国西南端领土止于古米山>>>>>>
琉球王国的版图中虽然没有钓鱼岛,但其历史文献中却有关于钓鱼群岛的记载。程顺则《指南广义·针路条记》:
福州往琉球,东沙外开船。用单辰针十更,取鸡笼头,北过花瓶屿并彭家山。用乙卯并单卯针十更,取钓鱼台;北过,前面。黄麻屿,北过。用单卯针四更,黄尾屿,北过。用甲卯针十更,赤尾屿。用乙卯针六更,古米山,北过。用单卯针,马齿山,北过。用甲卯及甲寅针,收入那霸港,大吉。
《指南广义》是一部记载琉球赴中国进贡有关航海问题的文献。作者程顺则,是琉球王国著名学者,历任都通事、正议大夫、紫金大夫等职。康熙三十五年(1696),曾作为都通事赴中国进贡(《历代宝案》);康熙五十八年(1719),中国册封正使海宝、副使徐葆光率测量官平安丰盛额抵琉球,程顺则曾作为琉方代表,参与绘制《三十六岛图》(徐葆光《中山传信录》)。著作除《指南广义》外,尚有《雪堂燕游草》、《中山诗文集》(总集,程顺则辑)、《琉球国中山王府官制》(与蔡铎、蔡应瑞合编)等。以上《指南广义》中这段文字所记载的是自中国福州往琉球之间用罗盘针所指示的航线,原文有十条,这里因篇幅关系,只节录了其中一条。据说这十条均出自洪武年间明太祖朱元璋所赐闽人三十六姓中掌贡典者所传针本。文中的更,是古代计算水路路程的单位。古人以为水路不可以道里计,故分一昼夜为十更以计水程;也有人说一更为六十里,并有以一更为一百里者。
程顺则的《指南广义》不仅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了自中国往琉球和从琉球返回中国用罗盘针所指示的航道,而且画图(图1)予以说明:
这幅图自右向左依次标明的是由中国福州往琉球中山沿途必经的一些岛屿,与《针路条记》相比较,中间省略了彭家山与黄麻屿,另外,因版面限制,鸡笼屿(即《针路条记》中所谓鸡笼头)印在上一页,没有在这幅海岛图中显示出来,其余则与《针路条记》所述完全相同。耐人寻味的是,书的中缝右边的岛屿讫于赤尾屿,中缝左边的岛屿起于古米山;中缝左侧的古米山、马齿山上方均有说明性的文字,“古米山”上方曰:“古米山,国人所谓久米岛是也。周四六里,二十町。”“马齿山”上方曰:“马齿,国人所谓计摩罗是也……”而在中缝右侧无一座岛屿有说明性的文字。我们认为,海岛图的这种排列方式与文字说明方式决不是无意而为之,而是在向我们表明,书的中缝处便是国界线。图中左侧有说明性文字一方的岛屿属琉球,右侧无说明性文字一方的岛屿属中国,古米山便是琉球王国最西南端的岛屿,依次排在其西南边的赤尾屿、黄尾屿、钓鱼台都是中国的属岛。在我们后面的讨论中可以看到,书的中缝处正是中琉之间界水--黑水沟所在的位置。
我们说程顺则《指南广义》中海岛图的排列方式与文字说明方式表明了古米山是琉球王国最西南端的岛屿,这并非附会和揣测。因为除了画图的暗示意义,我们还有其他材料作为佐证。在程顺则诗集《雪堂燕游草》卷末附录有一篇《琉球考》,其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册封(琉球)……其国届期遣看针通事一人并水手来,与偕密室看针,即白昼燃灯,亦名十更船。往以西南风,期孟夏;归以东北风,期季秋。望见古米山,即其境。……
《琉球考》虽非程顺则本人自已所作(注:《琉球考》出自明陈仁锡《世法录》,见程顺则《雪堂燕游草》卷末附《琉球考》题下小注);但是程氏既然把这篇文字附入自已的文集中,且未提出任何异议,说明他是认同“望见古米山,即其境”的。换言之,在程顺则的意念中,琉球国领土就是止于古米山,由此再往西南方向便没有其国家的岛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