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得诺奖呼声很高 担心被攻击索性不谈看法
资料图:莫言。
从10月8日开始,瑞典将陆续颁发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而法新社最新的报道称,日前,全球著名的两大博彩公司Unibet和Ladbrokes都公布了自己的赔率表,中国作家莫言首登赔率表便分别位居榜首及第二,这意味着博彩公司认为莫言最有可能获奖。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将很可能在中国作家莫言和日本作家村上春树中产生。对此,崔永元也在微博发表了看法,称“希望莫言得奖,他配得上这个奖。”
优势 中外舆论普遍看好莫言
虽然有人指责中国作家有“诺奖焦虑症”,有人对于每年都要闹腾一阵的中国作家要获“诺奖”的消息感到无比厌倦,但是莫言一直被中外舆论看好,这却是事实。
《收获》杂志执行主编程永新分析,这应该与莫言的作品近两年在西方的出版与推广有极大关系。在欧美国家,一般而言,中国作家得到认同是非常困难的。但是莫言的作品在国外出版之后,得到了核心文化圈的认同,莫言作品的丰富性被更多人所知。或许,这就是莫言今年离诺奖最近的主要原因之一。
与莫言和村上春树都打过交道的,是199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他曾经有言:“如果继我之后还有亚洲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话,我看好莫言。”而这样的评价,来源于莫言难能可贵地坚持着自己的写作立场,从《红高粱家族》到《檀香刑》、《生死疲劳》、《蛙》,在以英、法为主流的阅读市场中,莫言的作品是被翻译最多、最精准的华语文学作品。
法兰克福书展总裁于尔根·布斯也曾说:“在很多西方评论家眼中,莫言是有希望获得这一殊荣的中国作家。”
翻译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及32卷村上春树文集而闻名于世的林少华教授则调侃道:“如果村上春树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话,于我个人也有好处,但作为一个中国人,我还是更希望莫言能得奖。”
复旦大学中国当代文学创作与研究中心副主任栾梅健则在两年前就撰文《莫言,问鼎诺贝尔文学奖的条件已经具备》,他甚至曾为莫言组织过第一场专场创作研讨会,遍邀国内外名家。栾梅健告诉记者:“莫言提出了计划生育、西方对中国诸多的歧视及误解等很好的主题,但莫言是从一个辩证角度阐述,在评奖中比较能够受到欢迎。”
声音 崔永元:希望莫言争诺奖
崔永元在微博上发表了看法,“莫言被传为诺贝尔文学奖最大热门——希望他得奖,他配得上这个奖。”
此微博发出后,网友们也纷纷表达了观点,有支持的也有反对的。网友“林仕东”表示,“能得奖也算实至名归!期待!”而网友“王祥”则说,“得不得奖是其次,问题是能不能配得上这个奖!”网友“刺猬”更调侃道:“拥有出版权的合法出版商和没有出版权的盗版商,都在开足机器全力印刷莫言的已往作品,准备迎接中国第一位文学诺奖得主的诞生。”
前景 中国作家被博彩业看好
据了解,一个作家在赔率表上排名越靠前、赔率越低,就意味着博彩公司认为其斩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可能性越大。记者从英国博彩公司Ladbrokes公司8月底发布的赔率表看到,日本作家村上春树以1赔10名列榜首,莫言首次入榜便以1赔12紧随其后,韩国作家高银也以14/1的赔率位居前列,除此之外,中国诗人北岛作为近几年的常客再次进入赔率表,赔率为50/1,曾执导电影《巴尔扎克与小裁缝》的旅法中国导演、作家戴思杰,则以66/1的赔率进入榜单。而在Unibet的赔率表中,莫言则以6.5/1的低赔率超越1赔8的村上春树,位居榜首。
近年来,博彩公司的命中率居高不下。从2004年至2006年,Ladbrokes公司曾连续三年猜中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地利女作家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英国作家哈罗德·品特和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而2009年的得主赫塔·米勒和2011年的得主托马斯·特朗斯特罗默等获奖者也都是赔率表的热门人物。
回应 莫言:“被诺奖”,我没看法
自从“莫言有望成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消息开始四处传播后,莫言本人就公开表示拒谈“诺奖”。近日,记者多方联系莫言本人,也均无果。而精典博维公司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最近我的手机都被打爆了,全是要找莫言的。莫言为这事深受其扰,躲回老家闭关写作去了,我们也不方便联系他。”
在此之前,莫言曾公开表示:“诺贝尔奖毫无疑问是影响最大的国际文学奖,但在它的历史上,也确实有很多作家缺席,像托尔斯泰、卡夫卡都没有获得这个奖项。而获奖作家里面,有的人的作品也并不是我们都很钦佩的。为什么我不愿意谈这个话题,因为一谈马上就会有人来攻击,很多人在批评中国作家有诺奖焦虑症,对我这种批评就更多了。”
莫言酝酿十多年、笔耕四载、三易其稿、潜心创作的第十一部长篇小说《蛙》,在获得茅盾文学奖之余,也被人指责小说中的日本人暗指大江健三郎,这是在讨好诺贝尔奖。其实,莫言“被诺奖”始于8月底,国外一个在线博彩公司开出诺贝尔文学奖赌盘,公布了预测获奖名单的赔率,莫言名列榜首。随后,微博上各种评论就出现了,比如,有人说莫言贿赂了诺奖资深评委马悦然。这样的“被诺奖”,莫言很无奈,他在电话里对记者说:“我,没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