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为何凶残屠杀中国人? 武士道提倡"杀伐为荣"(3)
武士道提倡、崇尚以“杀伐为荣”
徐锦庚:明治维新之后,日本于1872年以天皇名义颁布了《征兵令》,仿照欧洲的近代军队组织体制建立了近代常备军队。军队的领导基本上由萨、长等藩阀武士出生的人担任;军队名曰“皇军”,强调对天皇的绝对效忠,在军队内部进行武士道的精神教育。1878年,陆军卿山县有朋发布《军人训诫》,说军人精神的根本在于“忠诚”、“勇敢”和“服从”等等。“武士道”精神对日本军人产生了哪些影响?
陈明福:所谓“武士道”,是指封建武士的道德规范。10世纪时,武士领主不断兴起以来,在武士集团内部就逐渐开始形成一套武士的道德规范。自12世纪末日本历史上的第一个幕府——镰仓幕府创立以后,为了巩固内部的等级制度和秩序,武士领主又不断制定一些“家规”、“家法”来约束武士的行为。1232年(贞永元年)制定的《贞永式目》第一条就强调武士必须敬神、保护神社和重视祭祀活动,把武士精神与神道结合在一起,为武士制定了从精神修养到行为规范的准则。
作为武士道的具体内容,首先强调绝对“忠诚”。武士必须无条件地效忠于自己的主君,要以为主君献出自己的生命为荣。下级对上级要绝对服从,上级可以任意打骂和处罚下级,不准稍有反抗。他们没有是非曲直的评判标准。其次,要养成“武勇”精神。武士必须经常磨炼武功、武艺,以杀伐为荣。特别是在江户幕府时期,明确规定武士拥有“砍头权”,即有权杀戮认为对他们不忠的人。为了挽回战败等他们认为的耻辱,武士要勇于切腹自杀,这被看成是武士“忠节”、“义烈”的表现而加以提倡。再次,作为武士道精神的物质表现,强调崇拜“日本刀”,规定武士拥有“佩刀权”。宣扬日本刀如不见血就算不上一个武士。
日本军人在侵略中国时的“百人斩”,那更是战争史上从来没有过的残酷典型:两个日本军人,高高举起战刀,面无表情地向面前跪着的中国人砍去。他们在比赛,一个砍了106个中国人的头颅,另一个则是105个。
日军的残忍和暴行,是与他们少年时残酷的武士训练是分不开的。再联想到二战时的“神风”特攻飞机,“回天”潜艇以及“死亡铁路”,他们是当今恐怖分子“人肉炸弹”的鼻祖,都是由“亡命徒”“敢死队”驾驶,与目标同归于尽。加上武士道的日本军国主义比任何其他的军国主义都要残酷,毫无人性。从这点上来说,武士道的极致也就是杀人之道,中国人民深受其害。
武士道狂人、战后自杀的作家三岛由纪夫在《我与叶隐的密码》一文中,替武士道叫魂:“出鞘的日本刀在不曾砍过什么东西和什么人之前,不应该入鞘。”真是充满了杀气,也赤裸裸地暴露了武士道的残忍。
新渡户稻造为向西方人介绍武士道,竟如此不顾事实美化说:“ 对一名真正的武士而言,最高的胜利无须用血来祭祀。”
实际上,对武士而言,检阅其胜利之果的就是看其杀人多少。那个时候,为了试一把新刀的利钝,就可以随便找个人来杀。
江户前期成书的《叶隐》,对武士道作了系统总结,“所谓武士道,就是对死的觉悟。每朝每夕,念念悟死,则成常住死身,于武道乃得自由。”明治维新后,武士道发展成为近代军人的信条,同时成为对外侵略扩张的精神武器。
另外,武士道由于其尚武的本性,也就决定了它是要向外超越和扩张的,一旦给予外部条件时,势必要挑战人类的道德底线。日本历史上多次对外侵略,特别是明治维新以后,对亚洲,特别是对中国的侵略,就是武士道精神对外扩张的典型。当时自称下级武士出生的福泽谕吉就公开唱起了新形势下的武士道宣言:“一百部国际法抵不上几门大炮;几项友好条约值不到一桶火药。大炮和火药并非用来实施已有的道德准则。它们是在没有道德的地方创造道德的工具。”
伊藤博文这位日本近代史上的政治强人,17岁时就师从吉田松荫,而此人乃是武士道思想源头的师祖之一。他自己亦在29岁被处死前写下了《留魂录》,声称:“吾躯纵暴藏野,大和魂永不泯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