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长沙5栋老粮仓险被拆 专家建议改为艺术街区

2012年10月12日 20:13 来源:潇湘晨报 参与互动(0)

  ▲10月11日下午,长沙市开福寺路,被公布为不可移动文物的5座老粮仓险被拆除。 本版图片/记者刘有志

  “粮一库”仅存的,被公布为不可移动文物的5栋老粮仓中,10号粮仓的顶部已经被拆得只剩下骨架。

  原长沙市第一粮食仓库(简称“粮一库”)位于芙蓉中路与开福寺路交叉路口附近。依托附近的京广铁路,“粮一库”调运粮食的辐射点曾占到了全国大小货站的三成以上。

  不过,今年8月中旬,“粮一库”最后剩余的5栋被列为文物的老粮仓险些被拆。后经过文物部门、开发商、湖南粮食集团三方面协调,目前已停工。

  记者 龙源 实习生王宇

  “猪腰子”曾是北城地标建筑

  从芙蓉路进入开福寺路,往西步行不到200米,即是“粮一库”。开福寺路呈东西走向,道路的两侧,则分布着五座旧时粮仓,分别标注4、10、11、12、13号,其中4号位于南侧的院内,其余则位于道路北侧,这些都是上世纪50年代修建的“苏式仓库”,椭圆形的仓房、椭圆形房顶、红色的瓦片、灰黄色的墙体,这与周边的高楼大厦形成鲜明对比。

  记者步入北边的粮仓,仓内已搬空,在北侧10、11号两座大仓内,屋顶瓦片被掀,其中10号的屋顶仅余骨架,地面上则是碎石与砖瓦,而南侧的仓库则保存稍好。

  拾起一块破碎的瓦砾,记者发现几乎都标有生产厂家的中英文标识,其中有“华兴德记”字样,也有标识是“汉阳阜成”字样。跟传统粮仓有所区别的是,这些粮仓的门很高,四面都有门,便于机械化操作,车子好装卸。

  “8月份的时候开始拆屋顶,刚动工不久,就停了。”今年60岁的喻娭毑在老粮仓旁边的巷子口开着一间小超市,与粮仓仅一墙之隔。喻娭毑表示,自己在此居住了25年,“从我搬过来的时候,粮仓就在这里了。”由于看起来像“猪腰子”,当地人称之为猪腰子仓库。老长沙一直认为,这是长沙北城的地标建筑。

  遗留粮仓所在地卖给房产开发商

  在道路南侧的4号粮仓上,贴有一张金属质感的标牌,注明为“长沙市不可移动文物点”,落款有“长沙市文物局制、2010年10月”。一位现场看守的门卫告诉记者,这片地已经卖给了一个开发商,即将改造成小区。一旁的工人则告诉记者,目前正在建设某楼盘二期的小区。这些粮仓可能会被拆掉,不过是位于第三期工程的范围内,要等二期建成以后。在施工项目部,一名经理确认了上述说法。在开发商办公室,工程部一位姓唐的负责人表示,粮仓位于三期的范围内,究竟如何建设还没有最终确定。

  记者辗转找到湖南粮食集团物业部门,一位负责人表示,今年8月底,粮食集团本准备拆仓交地,在接到文物部门的通知后,拆除工作就已暂停。该公司一位高层则表示,目前并不考虑动工。不过,记者发现,即便是保留下来,粮仓也是在高楼大厦的夹缝中生存。

  开福区文管所负责人熊靖安曾对媒体表示,5栋仓库中,由于此前只有4号仓库处挂了文保牌,因此造成了施工方的误会。此后,经过文物部门与开发商、湖南粮食集团等方面协调,已停工。(奖励线索提供人王先生30元)

  [专家建议]

  可改造成艺术街区

  在长沙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专家刘叔华眼中,这些始建于1950年代的苏式粮仓“很值得一看”。他认为,这些都是“长沙记忆”,应当争取留下来。

  对于这五座粮仓的未来用途,湖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柳肃表示,老粮仓全部是上世纪建设的,承载着劳动人民的记忆,也是一个时代的印记。他认为,这些粮仓既然被认定为“不可移动文物”,就应该原址保护。他建议,在保护的前提下,这些粮仓可改造成公园,也可以成为艺术街区、酒吧等,但不能改造成餐馆,因为油烟会对建筑体本身造成损害。

  [史海钩沉]

  1950年苏联专家设计

  在老粮仓附近,巷子口的超市后面,是老粮仓职工宿舍。将近70岁的张先生一直住在宿舍区,他在“粮一库”工作将近30年,对于周围的建筑“如数家珍”。

  老张说,粮仓建于1950年,设计是由苏联专家完成的,从1953年开始屯粮,当地人都称之为枫树坪仓库。在老张上班的当年,“粮一库”共有建筑两百多栋,其中粮仓77栋,职工有1200多人,“老粮仓是当时湖南最大的粮仓,号称中国五大粮仓之一。囤积的粮食被运往全国各地。”说到这里,老张显得颇为自豪。而看着当时壮观的“粮一库”从两百多栋建筑变成如今孤零零的5座粮仓,老张显得很怀念,“许多粮仓都被拆了,最后只保留了这几座。”

  记者龙源 实习生王宇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