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时评:莫言获奖能否触动中国人的文学神经?

2012年10月12日 22:10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中国当代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中国的书店顿时比往常更加热闹。民众12日争相到当地书店购买莫言作品,以至于包括北京在内的多地多家书店出现脱销。

  位于北京繁华商业街的王府井新华书店专设了两个莫言作品专柜。12日上午,两个专柜前挤满了前来购书的读者。“11日早上我们设立了‘莫言专柜’,晚间莫言获得诺贝尔奖后,就有很多读者慕名而来,当天的销量达到了80多本,《红高粱》和《蛙》等部分品种一抢而空,出现脱销。”书店副总经理葛飞说,以前,莫言在这家书店的销量每天在10本左右。

  同样的场景也出现在北京西单图书大厦。12日早晨就有读者早早守候在书店门前,等候购买莫言的作品。书店负责人秦辉说,专柜近期摆放的都是今年诺贝尔文学奖热门人选的作品,但自从11日莫言获奖后,“专柜上的书就被‘扫光’了,大部分书不仅脱销,就连出版社也很难拿到货”。

  莫言是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中国一时掀起了“莫言热”,他的著作受到热捧。

  “莫言获奖能激励我们全家人静下心来去看文学作品。”在王府井书店准备购买莫言作品的赵晓红说,这次是专门来为她的儿子购买莫言的专著,因为儿子喜欢看纸质书。她说,自从有了电子产品以后,自己通常是看手机早晚报,阅读纸质书籍变少。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许多中国的年轻人,甚至一些年龄较大的人,渐渐依赖在网上阅读书籍。对于许多正为生活打拼的工薪族,抽出时间去静静品读文学作品似乎更是一种奢侈。

  “目前,应试教育使中国学生的阅读时间越来越少,看书的种类多为提高成绩等功利性书籍,而青少年时期的阅读习惯直接影响人的一生,读书不能仅仅被视为一种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手段。”从事教育20多年的四川一所中学姓丁的语文教师说。他认为,目前中国人文学意识和阅读意识正逐渐淡化,莫言诺奖会在一定程度上唤醒中国人的阅读意识。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的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1年中国人均读书仅为4.3本,远低于韩国的11本,法国的20本,日本的40本,以及以色列的60本,中国是世界人均读书最少的国家之一。

  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教授王尔勃对记者说,近年来,中国社会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人们因为生活压力,传统的阅读方式受到巨大冲击,读者的阅读量虽然没有减少,但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和以前相比,相差甚远。莫言充满魔幻现实主义的文学作品,很纯粹,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有助于中国人重回案头,拿起书本,重视文学,深度阅读,“诺贝尔文学奖很可能让中国重现文学热潮”。

  对于文学阅读的看法,莫言12日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现在娱乐方式、休闲方式特别多,肯定会挤压了很多的文学阅读的时间…“但是我相信当大家去玩了一圈之后回来,也许有一天会重新抱起一本书来读,体验一下这种古典读书的乐趣。这样一种乐趣可能是会让大家感觉到一种特别温馨的感受。”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莫言研究者温儒敏表示,莫言获奖可能会多少提升人们对当代文学素质的评价,也会有更多人关注纯文学。

  莫言的出版商、北京精典博维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黎明认为,在莫言(获奖)之前,中国主流文学的创作热情是在最低点,但这次大大提升了主流文学作家的创作热情,增加了他们的信心,这是最大的变化,对纯文学的阅读格局也会产生变化。(采写记者:李来房 钟群 潘强 王晓洁)

【编辑:陈薇伊】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