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莫言作品入教材各方褒贬不一 出版社被指太功利

2012年10月16日 11:03 来源:西安日报 参与互动(0)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有关莫言作品是否该入选中学生教材的话题引起热议。语文出版社称,目前该社已确定将莫言作品收录在高中语文选修课程中。《人民文学》杂志主编李敬泽认为,不要低估中学生的理解能力,莫言早期的短篇小说充满诗意,非常适合中学生读。(10月15日《京华时报》)

  语文教材岂能盲目追星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确是中国文坛的一大喜事,因此改写中国现代文学史教材,无可厚非,因为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件大事。但其作品是否入选中学生教材,应根据教材收录原则确定,不能因为莫言获得诺奖就破例让其作品入选。如果中学生教材也跟风炒作,怎么教育中学生不盲目追星?只因为有人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就把其作品收入教材,那还用成立教材编写组吗?直接用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作品集得了。

  教材与一般文学作品有很大区别,不仅要看作品是否具有典范性,是否符合教学需要,还要看是否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有所帮助。此前之所以没什么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作品入选教材,主要还是因为这些作品太过晦涩难懂,成年人都不爱看,更别说是中学生了。如果不是诺贝尔文学奖大名在外,很多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图书销量恐怕更加惨不忍睹。

  尽管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但莫言的作品仍存在很大争议,比如法新社援引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主席彼得·英格伦的评价称,通过讽刺手法的运用,莫言让读者从书中阅读出社会的阴暗面,因为这个原因,莫言的作品被认为是粗俗而淫荡的,“莫言书中所写的故事是我听到的最恐怖的故事。”虽然《人民文学》杂志主编李敬泽称“《透明的红萝卜》学生看就非常好,文字很绚丽,能让十几岁的年轻人体会到中国文字之美。”但纵览全文,该文虽没有《红高粱》、《蛙》、《丰乳肥臀》等作品的大尺度,仍有相当的情色成分和男女情爱的大胆描写,恐怕并不适合中学生阅读。如果非要选进教材,还是收录进大学语文教材更合适,毕竟大学生已成年,不仅理解能力更强,也不用担心作品中过多的男女情爱描写会产生不良后果。 (杨国栋)

  莫言作品进教材是必要的编写纠偏

  其实,就是莫言的作品不选入中学教材(包括选修教材),看看当下,那些有阅读主见的学生、家庭,早将莫言作品纳入了阅读范畴。网络时代,孩子的阅读品位和思维已经非常时尚化、开放和现代化,具有较高的阅读品位。

  可为什么莫言作品至今未进入语文教材呢?这就是当下语文教材的编辑弊端,仍有一定的行政垄断思维、封闭思维。正如人教版第十套小学语文教材主编之一蒯福棣都承认:“编写人员的视野还不够开阔,选文范围还比较窄”等。而这种垄断行情形成后,就会产生行业优越感,听不进其他人的中肯意见。为了继续保持这种垄断地位,甚至拒绝 “编选开放”。在这种情况下,莫言作品不能进入语文教材,那是再正常不过了。

  而今,当“中国第一位文学诺奖获得者”的名号豁然亮出来的时候,震撼了国人,更让那些自以为是的教材编委们产生了一种震撼感和愧疚感,“感情我们的教材疏漏了这位著名作家”。为了认真纠正这种缺憾,才不得不将莫言重新纳入教材范畴,放开编辑思想。这是一种“编写纠偏”。

  所以,当下,莫言作品能进入教材,也是对语文教材人性化、人性美和艺术唯美的一个积极推动,这些年,不少编委和专家也已经认识到,应该让更多语文作品摆脱“政治思想崇拜”,回归到人性、艺术和审美本位上,就像莫言的入选作品《透明的红萝卜》,作品很有诗情画意,通过一位孩子——黑孩的经历,来展示作家童年时代的记忆,来写“那些奇特美丽的感觉、那个透明而虚幻的梦”,充满了童趣、朦胧可爱。这种源自心灵的感悟和童趣,同样是教材不可或缺的内容。这样的作品多了,语文教材的可读性会更强,更具有唯美价值,更有教育内涵。 (耿银平)

  语文教材选的不是莫言而是功利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莫言热”在国内持续升温,不仅文坛歌舞升平,热力四射,一些出版部门更是“趁热打铁”,开始“经营”莫言,“热卖”诺奖,期待在“莫言热”中赚个盆满钵满。作为语文教材出版者,语文出版社自然不甘落后,便不假思索地将莫言作品收录在高中语文选修课程中,促使教育部门及学校因热捧莫言、膜拜诺奖,而让高中生“人手一册”。因此,与其说是高中语文课本选修莫言作品,不如说是语文出版社在“选修”功利。

  首先必须承认,将诺奖获得者的作品收入高中语文选修课程中,自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正如《人民文学》杂志主编李敬泽所言“不要低估中学生的理解能力,莫言早期的短篇小说充满诗意,非常适合中学生读。”更何况仅是“选修”,而不是“必修”。问题是,既然如此,为何不在“早期”就让中学生开始选修莫言作品,而非要苦等莫言获得诺奖不可呢?

  另外,莫言的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在他的小说中构造了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般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塑造出神秘的对象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是否都适合中学生阅读,值得商榷。此前对莫言作品及其成就视而不见,获诺奖之后却又心急火燎地去“选修”,折射出了出版部门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问题是,不对莫言的作品进行长期的关注、研究和甄别,仅凭其获得一个诺奖,就贸然将其作品录入语文教材,让高中生去“选修”,显然违背了教育的初衷,迷失了社会责任。要知道,这样可能误导学生,带着功利去阅读莫言的作品,专门“选修”莫言作品中的“魔幻现实主义”。 (张西流)

  莫言作品入选中学教材理所当然

  我很是奇怪将莫言作品入选高中语文选修课程中,竟然会引发争议,这本应是很正常的事。一方面莫言的成就颇高,现在更是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有资格获得这个奖,作品还能烂到哪儿去?而且,莫言是中国籍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第一个,怎能让中学生将其“拒”之门外?又怎能不在课堂上读一读他的作品?另一方面入选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不过是莫言作品中适合学生阅读的作品,又有何争议的?

  其实,莫言作品应该早入选教材。笔者执教的是职业高中语文,在《基础模块》上册教材中第三课就是莫言的作品《卖白菜》,文字优美精致,学生很喜欢阅读。现在的学生很喜欢阅读穿越作品,难道因为没有入选课本就不阅读?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一个很好的契机,不仅引发国人购买莫言的书,而且也可以借此机会引导更多的学生阅读莫言作品。让学生多读点书,没有什么坏处。(王军荣)

【编辑:于晓】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