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文化改革迎民族复兴 推动从文化大国向强国转变

2012年10月17日 05:13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文化改革迎民族复兴(红船观澜)

  ——论十六大以来我国文化改革与发展

  郑志文

    (一)

  10年,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长河里,不过是一瞬。但这一瞬中蕴含的精彩却足以铭刻下中国文化新的坐标。10年里,我们建成了世界最大的广播电视网,出版了世界最多的书报杂志,主要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规模位居世界前列;10年里,我们完成了空前复杂的文化体制改革,建成了世界规模最大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的触角延伸到最基层的自然村,亿万群众因此受益。

  这10年是中国文化发展速度最快、质量最好的10年,是文化基础设施日益普及的10年,是城乡文化差距不断缩小的10年,是文化消费日益扩大的10年,是群众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的10年,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10年。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脉。文化强,则民族强;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的力量体现在国家发展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层面。文化既是推动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文明进步的重要目标。只有把文化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文化建设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协调发展。10年来,文化在国家发展建设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从党的十六大提出文化体制改革的任务,到十七大提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目标,再到十七届六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10年来,各项推动文化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频密出台,中共中央政治局三次以文化为主题进行集体学习,文化在国家发展建设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事实证明,我们党不愧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不愧为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和巨大智力资源。

  (二)

  哪里有改革,哪里就有新气象。文化也不例外。“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能够根据时代发展变化不断调整,推陈出新,发展壮大,这是一种文化具有生机活力的重要标志。反之,保守僵化只会窒息文化的生存。当旧有的体制机制不适应时代发展和群众要求,就要解放思想,进行改革。10年来,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了文化生产力。数千家报刊,570多家出版社,3000多家发行企业,2100多家文艺院团,上千家影视公司……通过文化体制改革从“吃皇粮”的事业单位转变为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企业。市场主体的激增使文化产品的供给能力大增,文化市场空前活跃,群众的文化选择前所未有的多。全国人民同读一本书、同唱一首歌、同看一台戏的文化贫乏时代一去不复返了。目前我国年出书品种、总量稳居世界第一位;电影产量连年保持在500部以上,是世界第三大电影生产国;年产电视剧上万集,是世界第一大电视剧生产国。即便在国际金融危机肆虐的时候,我国文化产业仍然逆势上扬,表现出强劲的活力。改革已经成为中国文化创新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既要保障群众的经济权益、政治权益,也要保障群众的文化权益。这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也是时代的呼唤。从长远来看,只有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提高,才能使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协调、更有后劲。因此,保障群众基本的读书看报、欣赏影视的文化权益至关重要。10年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使文化惠民落到了实处。不论是发展经营性的文化产业,还是发展公益性的文化事业,根本目的都是为了保障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其多样化的文化需求,提高其科学文化素养。10年来,通过加大投入、改革机制,我国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入快车道,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农家书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等一大批文化惠民工程顺利开展,基本覆盖全国有条件的行政村,正在向自然村延伸。遍地开花的文化设施把科学文化送到了农民的家门口,极大缩小了城乡间的文化差距。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免费开放降低了门槛,参观人数屡创新高,公共文化设施的公益属性日益彰显。

  (三)

  文化建设的主体在民众,只有调动起全社会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才能形成生动活泼的喜人景象,中国文化才能真正实现大发展大繁荣。10年来,全社会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空前高涨。10年来,政策的放开和扶持给了民营资本宝贵的发展机遇。目前,全国从事图书、电影、电视剧、动漫、游戏制作的民营投资主体逐步增多。电影业80%的市场份额由民营主体占据,近几年票房过亿元的国产大片几乎全部出自民营影视公司。在演艺领域,全国民间职业剧团已有2773个,个体演职人员共计2万余人。在出版发行领域,民营及民营控股的出版物总发行企业有13家,全国连锁企业8家,民营发行网点已达10万多个。民间资本参与改制国有文艺院团,民间资本火热投资大型文化项目,民营文化企业在国内外资本市场倍受青睐。

  从根本上讲,一个国家的强大和繁荣,不在于高楼大厦林立,不在于街市车水马龙,而在于人民的文明素质。通过文化建设提高国民基本素质、确立社会基本道德规范、增强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这是十六大以来党治国理政的一项重要经验。10年来,文化建设的突飞猛进提升了全民族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素质。我国的文化建设按照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要求,坚持正确导向,弘扬社会正气,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升了全民族的道德素质,促进了社会风气的改善。层出不穷的道德模范和“最美中国人”,无数感动中国人物的涌现,充分说明崇德向善、知礼守义的文明之风已经遍吹华夏。

  (四)

  10年探索,10年改革,10年发展,10年辉煌。10年,中国文化收获的不仅仅是一连串耀眼的数字,更有文化理念的更新,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提升。以体制改革为动力,以群众受益为根本目的,以公益性的文化事业和经营性的文化产业为两翼,以繁荣创作为抓手,充分运用政府投资和社会资本,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推动中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10年来的改革发展使党进一步探索出中国特色的文化发展道路,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基本解决了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建设文化强国的问题。这是我们党自十六大以来在文化建设上的一个重大收获。

  在当今全球化方兴未艾的时代里,文化先进意味着引领发展方向,文化强大意味着吸引力、感召力和影响力。谁抢占了文化高地,谁就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占得优势。因此,时代要求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推动中国从文化大国向文化强国转变,以文化的复兴迎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图片说明:

  图①:首届青年京剧演员北京擂台邀请赛颁奖典礼现场。

  罗晓光摄

  图②:银川艺术剧院转企改制后焕发勃勃生机,图为公司的演员在进行基本功训练。

  王鹏摄

  图③:农家书屋工程用知识为留守儿童筑起精神家园,图为山东省诸城市农家书屋中祖孙二人正在读书。

  资料图片

  图④:正在“都市风采”京津沪渝声乐组合大赛上激情表演的演员。

  资料图片

  图⑤: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剧照。

  资料图片

  视觉统筹:宋嵩 张芳曼

【编辑:卢岩】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