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莫言《蛙》读后:叙述灵魂深处最疼的感觉

2012年10月19日 09:08 来源:云南日报 参与互动(0)

  叙述灵魂深处最疼的感觉

  ——莫言长篇小说《蛙》读后

  ■ 李成生

  “魔幻般的手法”其实并不难读懂,但《蛙》的大半部分文字读完后,仍不知道这部小说以这个题目隐喻的主题是什么?直到读到308页,才算对此题有一些了悟:“姑姑,是娃娃的‘娃’,还是青蛙的‘蛙’?”“蝌蚪,暂名青蛙的‘蛙’,当然也可以改成娃娃的‘娃’,当然还可以改成女娲的‘娲’。女娲造人,蛙是多子的象征,蛙是咱们高密东北乡的图腾,我们的泥塑、年画里,都有蛙崇拜的实例。”而且姑姑的一段话也进一步说明了“蛙是多子的象征”这一主题:“那年大旱,蝌蚪比水还多。这景象让姑姑联想到,这么多蝌蚪,最终能成为青蛙的,不过万分之一,大部分蝌蚪将成为淤泥。这与男人的精子多么相似,成群结队的精子,能与卵子结合成为婴儿的,恐怕只有千万分之一。当时姑姑就想到,蝌蚪与人类的生育之间,有一种神秘的联系。”由此得知,这是一部写生育的小说,在中国,这还是一个很敏感的话题——计划生育。但我不认为这是一部“批判”式的作品,而仅仅是将一段特殊的生命与孕育历史记录在案的文本。

  计划生育当然是国家意志,但这种意志是理性的,没有这样的国家意志,很难想象当今的中国在人口问题上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形,人口爆炸后将会给这个民族带来怎样的灾难后果。“姑姑”显然是这种国家意志的代表,她在执行国家意志时是没有退路的,任何人也没有退路。所以,当国家意志与古老落后的生育观念发生矛盾时,“姑姑”的角色在无奈中发生了转化:从一个人人敬重的妇产科医生,变成了人人诅咒的魔鬼,姑姑实际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形象,而是一个时代的形象,这种形象纵然不怎么光鲜,却是一个民族在前行路上必须付出的沉重代价,也是一个民族在他前行路上的阵痛,这种阵痛炙烤着经历这个时代的每一颗灵魂,这是这个民族最疼的感觉。正如莫言所说,他叙述的是灵魂深处最疼的东西。

  莫言驾驭语言的能力超乎寻常,在《蛙》中,他采用多种文体叙事,使每一个人物从外部形象到心灵世界,都鲜活地展现在读者眼前。比如,以书信体引出话题,使文本充满悬念;以大量平实但极富生活气息的记叙、对话,加强了小说的层次和厚重感;而到了最后一部分,莫言使用话剧的形式,跳出小说传统的时间和空间概念,将历史和现实熔为一炉,制造了一种如梦如幻的阅读视觉,让那些经历疼痛的灵魂在这样的场景中游弋、忏悔,把“疼的感觉”推到极致,让人掩卷叹息,陷入沉思。这种小说文本是属于莫言的,因而至今为止也是独一无二的。不好说它是一个多高明的文本模式,因为读到最后,我们真的会越来越困惑,但总觉得这样的题材,这样的故事,似乎只能使用这样的叙述方式才能达到应有的阅读效果。

  莫言一直在追求题材的独有性,因此他将视觉关照社会最尖锐的矛盾,并能在这样的矛盾中找到最畅达的思想出口,了无痕迹地把人性表现得让阅读者五味杂陈,欲罢不能。《蛙》的故事并不复杂,语言则更是“大白话”,主人公“姑姑”虽然坐过日本人的牢,但作为一个乡村妇科医生,她其实并没有什么波澜壮阔的人生经历。有评论说,姑姑在国家意志面前,不过是一粒棋子,但社会中的极大部分人何尝不是棋子?关键是,作为一粒棋子,在坚守人生信念、参与社会变革所持有的坚韧方向是否一以贯之。有评论说,这样的文本表现了一种灵魂的救赎,但我们要救赎的灵魂又是什么?我们需要这样的忏悔和救赎吗?

  千百年的生育观构成我们这个民族的传统价值取向,当这种价值取向因为民族的命运问题不得不用国家意志矫正时,尖锐的矛盾必然产生。蛙的多子象征生育的旺盛,象征生命的滚滚不息,这种象征的意义催化了人们生育的激情,多子多福的古老观念让这种激情一直处于勃发的状态,以至与国家意志产生强烈抵触。残酷的现实常常会扭曲人们的心灵,使生育变成一幕幕悲喜剧。当这些悲喜剧徐徐落幕后,每一个人的灵魂都经历了透彻的洗礼,像一股股激流汇入湖泊,波平如镜。这时的莫言看到的已经不是具像的人,而是一群舞动的灵魂,小说中的人物一一出演他的九幕话剧《蛙》,出入不同的时空中,他们的对话似乎不再是人间的语言。死过一回的姑姑最后问道:“这么说我再生了?”蝌蚪回答:“是的,可以这么说。”于是话题复归生育,请人代孕的蝌蚪妻子小狮子的奶水旺盛得“犹如喷泉”。生育,仍然是一个伟大而不朽的话题,因为人类需要自身的延续。

【编辑:张中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