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全球行:莫斯科保卫战“知天知地胜可全”
中新网莫斯科10月20日电 题:莫斯科保卫战“知天知地,胜乃可全”
记者韩胜宝
在莫斯科卫国战争中央博物馆中有6幅画,艺术地再现了二战期间苏联军民进行的莫斯科保卫战等6次最重要战役的壮丽画卷。而莫斯科保卫战无疑是所有战役中最辉煌的,因为它宣告了德军在二战中第一次大失败,标志着希特勒“闪电战”的彻底破产,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根本转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41年9月29日,德军统帅部制订了“台风行动”作战计划,以各坦克集团实施突击,割裂苏军防御。9月底,德军集中74个师,包括14个坦克师和8个摩托化师,向莫斯科发动大规模进攻,要在10天内拿下莫斯科。最终的结局是苏联取得了莫斯科会战的胜利,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欧洲二战和孙子研究专家用《孙子兵法》重新审视,莫斯科保卫战在粉碎向莫斯科进攻的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各突击集团,在宽达300余公里的地区所实施的一系列防御战役和进攻战役是成功的,符合孙子积极防御、后发制人的基本思想和强功弱守的军事运动的一般规律。
莫斯科保卫战众志成城,严防死守,也体现了《孙子兵法》“上下同欲者胜”的思想。苏联军队和民众在莫斯科近接近地构筑新防御地区,3天之内组织了25个工人营,12万人的民兵师,169个巷战小组,有45万人参加修筑防御工事,其中75%为妇女。
但欧洲专家同时认为,莫斯科保卫战取得重大胜利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少不了“老天爷帮忙”。孙子说,“知天知地,胜乃可全”。弱小的一方如果依靠天时地利,能起到出奇制胜的效果。莫斯科保卫战正是这样,天气的变坏使德军的攻势锐减,德军于是被迫全线停止前进,以待大地封冻,从而给苏军赢得了宝贵的喘息时间。
孙子在《作战篇》中说,“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16世纪的奥地利将领蒙特库科利曾说:“饥饿比钢铁更为可怕,食粮的匮乏将会比战斗歼灭更多的大军”。腓特烈二世也曾说过,最卓越的军事计划,将会因供应匮乏而毁于一旦。
1941年12月初,莫斯科的天气异常地严寒,气温已下降到零下20至30度。德军因战线过长,补给不足,战役中消耗过大。由于认为在入冬前就能结束战事,德军既没有设防御阵地和战役预备队,又无在冬季条件下作战的准备和装备,没有棉衣和保暖设备,坦克和其它车辆都因为低温而不能动弹,枪栓拉不开,武器失灵,士气严重受挫。
与此相反,苏军则士气高涨。苏军习惯寒带生活,而且穿上了棉衣、皮靴和护耳冬帽,枪炮套上了保暖套,涂上了防冻润滑油。仅英、美根据莫斯科议定书就给苏联运送了150万双军靴,1万多吨制靴皮革。随后又运去700万双军靴。在1941年德苏战场的整个冬季战役中,德军被击溃50个师,陆军伤亡83万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