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评委否认中国人贿选:他们知道我们不可贿赂
昨天下午,瑞典学院院士、诺贝尔文学奖五人评选委员会成员、曾17次出任评委会主席的谢尔·埃斯普马克教授做客沪上,出席其著作《失忆》中文版新书发布暨作品研讨会。面对蜂拥而至的媒体记者,面对不断亮起的闪光灯,82岁的埃斯普马克敏锐而幽默,他似乎洞悉大家更关心中国作家莫言,“瑞典可没有这么热闹的新书发布会。我有一种自己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感觉。”
否认贿赂说
“我经常收到一些中国作家来信,内容不外乎是请我翻译成瑞文和英文,推荐评选诺奖之类。有位山东的文化干部半年前给我寄了很多画、古书,还说他本人很阔,奖金我可以留下,名誉归他,我都退回去了。后来发现,他开始给瑞典学院诺贝尔奖小组主席写信了。”之前有媒体这样记述了瑞典汉学家马悦然21日与媒体对话的内容,中国“文化干部”试图贿选的传闻两天来也引发了不少揣测,甚至有人将现任山东省作协主席对号入座。昨天埃斯普马克回应了这一说法,他非常严肃地表示:“这完全是编的。我听说过这个传闻,但这完全是胡说。没有人试过,他们知道我们是不可贿赂的。我还听过传闻说马悦然在诺奖评选中起决定性作用,但他都不在五个人组成的诺贝尔评选委员会里面,他只是18个院士之一。”
事实上,21日马悦然当时很快补充了一句话,原话是:“但是没有一个我认识的作家,没有一个我读过的作家敢给我写这样的信。”马悦然的话虽然有些自相矛盾,但可以听出,所谓“贿选”并不在严肃的评奖范围内。而被写成“开始给瑞典学院诺贝尔奖小组主席写信”完全是部分媒体的误读,虽然马悦然夫人陈文芬当时在一侧笑着附和说:“后来他不送你送别人了,”但显然颇有几分玩笑的口气。并且她在之后还善意地提醒媒体,“中国很多‘作家’和‘作家’意思是不同的。”
译错颁奖词
莫言获奖后很多中文媒体将颁奖词翻译成“很好地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结合在一起”。埃斯普马克似乎对此颇有微词,他说:“我觉得翻译错了。为什么要翻译成魔幻现实主义?我们的颁奖词里没有提到过魔幻这个词。我们用的词是‘hallucinatory realism’(幻觉现实主义),而避免使用‘magic realism’(魔幻现实主义)这个词,因为这个词已经过时了。莫言获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对现实的描写,他是现实主义描写的魔法师——他观察整个中国社会的传统和现代,这是他的特色和创新。”个读过莫言大多数作品的欧洲老人显然不愿意用“魔幻现实主义”来概括莫言,“这会让人很容易联想到马尔克斯或者福克纳,好像莫言只是在模仿别人,这会贬低他的价值。我们的颁奖词更有幻觉、幻想的意味,他的想象力丰富,扎根于中国传统的说书艺术,这是他超过马尔克斯和福克纳的地方。”
中国不提名
诺贝尔文学奖由瑞典学院自1901年开始颁发,100多年之后,才第一次颁给了一位中国作家,是不是有些晚?一头银发的埃斯普马克耸了耸肩:“这是因为我们很长时间以来没有接到中国作家的提名。”
埃斯普马克解释说,有四类人可以向瑞典学院提名,包括瑞典文学院院士和各国相当于文学院士资格的人士、高等院校文学教授和语言学教授、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和各国作家协会主席,“但很长时间以来中国自己不提名中国作家,我们也无能为力。”他举例说,上世纪三十年代,鲁迅最先被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所关注。然而,当委员会辗转通过瑞典地理学家斯文·赫定以及中国语言学家刘半农,以“非官方的途径”去询问鲁迅先生是否愿意被提名为候选人时,鲁迅以“配不上诺贝尔奖”为理由婉拒。后来被瑞典学院讨论过的是赛珍珠和斯文·赫定推选的林语堂,然后就是曾经距离诺贝尔文学奖最近的沈从文,他是莫言之前唯一进入最后五人“短名单”的中国作家,可惜他在评选过程中过世了。
诺奖是鼓励
莫言获奖后身价、版税猛涨,书市上莫言作品也颇有几分“疯卖”的状况。巨大的商业价值会否腐蚀一个严肃作家的创造力?埃斯普马克说:“诺贝尔文学奖的确可以让一位作家在顷刻之间被全世界所记住,可以让一位好作家的作品拥有更广大的读者群,这是好事。”但如果仅仅将诺贝尔文学奖视为“造星”机器,那就小看了它对世界文学发展所作的贡献,“大家可能会有一个误解,获奖会让一个作家停滞不前,会破坏作家的创作能力。的确,过去有一些这样的例子,有的作家获奖之后就再也没有写出过好的作品。但被诺奖鼓励的例子更多,爱尔兰诗人叶慈获奖后写出了更加伟大的作品,托马斯·曼更是在得奖后写了《浮士德博士》等力作,诺奖评委会甚至讨论过是不是要再次颁奖给他。”埃斯普马克进一步补充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也许能让中国作家更多地向自己的传统文化致敬,并且回归到中国文化本身去挖掘属于自己的文学叙述方式。”
孙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