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莫言获奖折射文学翻译暗淡现状 够水准译者稀缺

2012年10月24日 14:58 来源:济南日报 参与互动(0)

  在中国当代小说家中,莫言的作品被译介到国外数量最多。

  随着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实现中国籍作家诺奖“零的突破”,中国当代文学对外翻译问题再次引发社会热议。是谁翻译了莫言作品?这些译本的海外影响究竟如何?莫言作品的翻译版又是如何虏获瑞典文学院评委“芳心”的?未来,中国当代文学的对外翻译传播之路又当如何规划?

  目前我国当代文学向外传播面临着复杂情况,想登高涉远,谋求合力至关重要。这个合力包括政府与民间,中国作家与外国翻译家以及外国出版商之间的协力。今天,世界阅读中国已有很多渠道,但是文学始终是一个独特而富于魅力的选择。这是一条新的“丝绸之路”,只不过这次骆驼背上驮载的不是瓷器、茶叶,而是文化与精神。

  成就莫言的“瑞典女人和美国男人”

  这几天,陈安娜和葛浩文成了网络搜索的热门词汇。陈安娜是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瑞典文翻译。葛浩文则是莫言作品的英文翻译。10月11日,在莫言获奖的消息传出后,陈安娜在第一时间通过微博发表“太阳”、“蛋糕”的图像,表示祝贺。此后,有不少网友在网上向陈安娜表达感谢,称“译者功不可没”。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谭五昌指出,如果没有非常优秀的翻译家把作家的作品翻译成外文,必然会影响作品在国外的传播和影响力。翻译工作至关重要。据悉,莫言在瑞典共出版了3本书:《红高粱家族》、《天堂蒜薹之歌》、《生死疲劳》。3本书的译者均是在瑞典从事翻译现代中文作品的陈安娜。

  据报道,陈安娜翻译莫言作品出于偶然。一天,她在购物时出版商找到她,问她是否愿意翻译中文小说,那是她第一次读到《红高粱家族》,也是她将之翻译成瑞典文的第一本书。她称自己很幸运,因为在瑞典每年只有很少的中国图书出版。

  在过去的20年里,陈安娜翻译了20部中文小说,其中有王安忆、莫言和余华的作品。她嫁给了来自中国的翻译家万之,随夫取了个中国姓氏“陈”。面对中国网友的赞誉,陈安娜谦虚地表示,不能说没有她的翻译莫言就不会获奖,因为评委会看不同语言的版本,她还特别指出不应忘了一个美国翻译家葛浩文,没有他把莫言的多部小说译成英文,莫言的影响力恐难以进入西方。

  作为翻译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的国际级大师,数十年来,葛浩文已将莫言的十多部作品介绍给英语国家读者。葛浩文表示:“我真心喜欢莫言的所有小说。我现在正在翻译《蛙》,接下来还应该会去翻译一些此前未能触及的他较为早期的作品。”

  文学翻译问题再次引发社会思考

  陈安娜说,在中国当代小说家中,作品被译介到国外数量最多的人就是莫言。目前,他的大部分长篇都被翻译成外文,版本之多高达46种。其中《红高粱家族》就有16种译本。不仅数量最多,莫言作品的翻译质量也是最精准的。这使得莫言在今年夺标之前就在欧美文坛享有广泛的声誉,萦绕在他头顶的获奖呼声一直不低。莫言本人在获奖后称,获奖是世界对中国当代文学的肯定。

  不过,莫言获奖并不能掩盖中国当代文学对外翻译出版的尴尬现实。“中国文学还没有走向世界,但是世界文学却已经走向中国了。”作家刘震云说。据统计,目前作品被译介的中国当代作家有150多位,只占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的1.3%。中国每年出版的引进版外国当代文学作品数量却十分巨大。在美国的文学市场上,翻译作品所占比例大概只有3%左右,而在3%的份额中,中国当代小说更是微乎其微。如此,中国当代文学的对外影响能有多大?

  曾翻译过余华《活着》等文学作品的美国翻译家白睿文反问,在海外李小龙、成龙、李连杰等拥有很高知名度,但有多少人了解丁玲、莫言、王安忆、余华等作家?但恰恰是这些作家作品反映了中国文化的深层信息,需要加以推介。

  锦衣夜行,是形容中国当代文学处境的一个绝妙比喻。汉学家认为中国当代文学锦衣夜行,既有客观原因,如语言障碍,也有主观原因,比如一些先入为主的阅读成见阻碍了对于中国文学的接受程度。就翻译而言,中译外的文学翻译队伍阵容仍不够强大。文学作品的翻译难度大,对译者的水平要求高。译者不但要对作品文化背景有深入了解,还要有深入的生活经历。

  目前,中国作品译介主要由一些汉学家承担。而遍数欧美文坛,从事翻译工作、够水准的汉学家不到20人。因此,不少国家翻译中国文学作品都不是直接从中文翻译,而是从其他语言的版本转译,这样往往使译作与原作相差甚远。另外,由于当前翻译报酬偏低,出版社出于商业利益考虑又不能容忍十年磨一剑般的翻译进度。因此翻译质量必然大打折扣。

  “文学远征”应该谋求中外各方合力

  此番,莫言获奖有望让更多西方读者关注中国作家和他们的作品,是中国当代文学“走出去”的一次良好契机。然而,中国当代文学要想抓住机遇,登高涉远,谋求合力就显得至关重要。这个合力包括政府与民间,中国作家与外国翻译家,以及外国出版商之间的协力。

  当前中国文学的翻译与出版缺乏规划。德国翻译家郝慕天说:“在德国,一本中国小说的出版,仅仅是源于一次巧遇或一种尝试。这种无计划性表现在对作家、文学流派的选择随意性较大,对同一位作家的作品翻译也缺乏系统。”郝慕天认为,中国当代文学的丰富多样,需要政府与民间形成合力,最好能制定一个系统全面且有所侧重的翻译计划,并给予有力支持。

  中国文学的对外翻译,归根结底需要依赖一批精通中文的外国翻译家与学者。作家徐坤说,如果中国作家能与这些外国翻译家进行有效沟通,形成合力,将既有利于外国译者快速锁定有价值的中国作品,也有利于中国作家深度了解别国的读者心理。据悉,中国作家协会已开展中国作家百部精品工程——— 即由中国作协组织推荐作品,如果国内外翻译家有兴趣,可以申请翻译出版费用补助。

  外国出版商之间也需要进行协调。这两年,国外出版中国文学作品已逐渐由大学出版社转向商业出版社,一些国际出版巨头也开始关注中国文学。但是商业出版社必然会优先追逐商业价值,这就可能导致碰见畅销书就一拥而上,书不畅销就一起撤兵。这种骤冷骤热的恶性竞争,必然会伤害到出版市场的长期发展。南京大学副教授高方说:“与其这样,不如提前有效沟通,细分市场,做出各自特色,促成出版市场的共赢。”“我们不要急于求成,文学走出去不同于出口商品,这是缓慢的过程。”作为中国作协副主席,莫言曾就“文学走出去”话题发表看法。他指出,中国文学的翻译出版,已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世界需要通过文学观察中国,中国也需要通过文学来展示自己的真实形象。”莫言说。

  (刘莎莎)

【编辑:于晓】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