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探访诺贝尔故居:与普通的乡村别墅没有两样(图)

2012年10月25日 14:09 来源:湖南日报 参与互动(0)

  □宋建民

  在我的想象中,诺贝尔作为一名推动世界科学进步的伟大创造者,其故居应是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的。但当我们谒拜他的故居时,其情境与我的想象相距甚远。

  坐落在瑞典卡尔斯库加市白桦林镇的诺贝尔故居,每年除召开一次世界各地科技工作研讨会外,其余时间就显得十分安静和冷清了。我大惑不解,怎么能这样对待一位曾为世界科技和社会事业做出过重要贡献的人呢?当我参观完诺贝尔故居,听了当地人的介绍,才感觉诺贝尔故居冷清的环境,这正是诺贝尔生前的愿望,这种远离功名利禄的生活,只奉献不图索取的风格,正是他一生所求。

  诺贝尔出生在斯德哥尔摩老城区。而这里是他晚年最后的栖身之所。19世纪下半叶,他已功成名就。这位化学工程师、发明家,研究发明了黄色烈性炸药,从1886年至1896年的10年间,其跨国公司已遍及21个国家,拥有90余座工厂,财富的积累达到了峰值。加上他还有黄色炸药专利的收入,他当时成了一位工业巨富。面对如此之多的财富,他首先想到的不是用来自己享受,而是思考着如何用它们来促进人类的进步。去世前经过慎重考虑,他作出了一个至今让世界为之震惊的举动,立下遗嘱,将财产大部分(920万美元)作为基金,以其年息(每年20万美元)设立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以及和平事业5种奖金。以奖励当年在上述领域内作出巨大贡献的学者和作家。他的这个壮举得到了瑞典政府的赞许,并以他的名字设奖。此奖的设立,极大地推动了世界科技、文学、和平等领域的进步。他也因此得到全世界的尊敬。但就是这么一位作出如此巨大贡献,具有如此广阔胸襟的人,在人生最辉煌的时候,却选择了远离斯德哥尔摩中心城区,到这个幽僻地方度过晚年,其行为之特别,而性情之高尚,让到此参观者无不感动落泪。

  那天我们考察团一行,沿着斯德哥尔摩往卡尔斯库加的高速路上行进,大约两个多小时后,便抵达了白桦林镇诺贝尔故居。

  怀着崇敬的心情,我们在很远处就下了车,怕打破这里的宁静。步入诺贝尔故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绿茵茵的草地。草地四周是一排排绿树,一球球,一蓬蓬,显得错落有致。在绿茵草地右端,横卧着一幢红顶乳白色的别墅,这就是诺贝尔的故居了。这是一幢普通的两层楼房,与普通人的乡村别墅没有两样。诺贝尔在这里度过了他人生最后的两年时光。我推门进入一楼,客厅、书房紧挨着餐厅,室内陈设十分简朴,墙壁上悬挂着一张他年轻时的画像,据说是他迄今留下来的唯一的画像。画像上,主人公黑色的燕尾服配着棕色的卷发,棕色的胡子,看上去仍然是那么俭朴,其衣着装扮给人的感觉还不如一位公爵富有。见此情景,我对诺贝尔又增加了几分崇敬。离别墅不远是一排类似车间的平房,据当地人介绍,这就是诺贝尔生前用过的实验室。他当时已经是61岁的人了,却身居清冷的乡间,过着清教徒般的生活,仍在不停地探索研究,这种勤勉节俭的精神让人肃然起敬。

  离开别墅和实验室,我们被不远一处开满鲜花的花圃吸引。偌大的花圃,由菊花、紫罗兰和一些不知名的花草簇拥而成,花圃中央耸立着一尊诺贝尔的半身铜像。铜像面部神情严肃,目光凝视远方,炯炯有神,好像还在不知疲倦地工作,不停地思索着。身上的衣着仍然是那么朴素。这尊铜像由米黄色的花岗岩支撑着,在花岗石座上刻着两行醒目的大字,ALFRED·NOBEL 1833年—1896年。

  我踯躅在他的铜像前,忽然记起了我国诗人臧克家的一首诗里的两句:“有的人活着,却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却还活着。”我想诺贝尔有形生命已消失,但他的英名和他那种推动人类进步的精神,将永远活在世界人民心里。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