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学家稀缺 马悦然称瑞典亚非文学翻译不超1%
2012年10月29日 13:29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参与互动(0)
马悦然称瑞典亚非文学翻译不超1% ———
在欧美文坛,从事翻译工作并且够水准的汉学家不到20人。像瑞典文、捷克文这些“小语种”国家的汉学家则更少。“世界文学就是翻译,我恨不能将所有我喜爱的中国文学作品翻译成瑞典文。”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之一的马悦然显得有点无奈。
马悦然以一组数据为例,2005年到2007年,译成瑞典文出版的英语文学作品占到74%,位列第二的法语作品则是3.6%,德文大概在2%,而来自亚洲和非洲的作品数量,加起来还不到总数的1%。“这不是瑞典所独有的情况,欧洲整个的情况都差不多。”
这位88岁的著名汉学家,在他与汉语打交道的66年间除翻译《水浒传》、《西游记》这些中国古典名著外,现当代作家的译介只涉及沈从文、张贤亮、李锐、曹乃谦、莫言等小说家以及一些诗人。
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系瑞典语老师王梦达表示,外国的出版社引进中国文学作品时更信任本国汉学家的译本,而且,对于像瑞典语这样的“小语种”来说,中国的学校根本不可能下工夫培养符合国际水准的职业译者。“即便培养出来了,谁来解决他们的吃饭问题?”
据悉,为了推进中国文学的海外翻译,中国政府每年都有资助翻译的项目,鼓励翻译。翻译家万之在近日访问上海活动中就呼吁,翻译首先要源于热爱,也许,只有越来越多的人热爱中国文学,它的翻译才会如同有了源头活水,持续不断。
作者:罗皓菱
【编辑:刘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