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剿匪司令”傅彪:率部夜袭溧水日寇驻军
傅彪(1909-1973):江西省修水县马坳镇东津村坎上人。1929年6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参加了湘鄂赣边区的革命斗争与三年游击战争;抗战时期在新四军一支队一团、江北游击纵队一团、二师四旅、军特务二团任职;解放战争时期在鲁南军区二分区二十团、华东荣军总校第一总分校任职;建国后在浙江金华军分区、皖南军区徽州军分区、安
1939年4月,新四军教导总队第九队(高级干部队)合影,二排右二为傅彪
1967年全家合影
说起父亲傅彪,儿女们共同的印象是:简朴,一年四季都穿着补丁衣服,补丁还是他自己亲手缝上去的;严厉,不论对子女还是妻子都十分严厉,有时甚至到了不近人情的地步。
父亲去世后,子女们无意中发现了父亲生前写的两份自传。通过阅读那些遥远的往事,子女们走进了父亲的内心深处;也正是在往昔的峥嵘岁月里,他们找到了父亲“不近人情”的缘由。
记者 白雁
打土豪分田地,跟着红军闹革命
1909年,傅彪出生在江西修水县东津坎上村,这是一个山水环抱的村庄,傅彪一家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辛勤劳动养家糊口。然而,身逢乱世,常年的辛劳,却换不来温饱。傅彪在后来的自传中这样回忆童年岁月:“家中主要生活来源靠种田收入,但只能够八个月吃用,另外四个月粮食依靠借债和替人做短工所挣的钱补助。如遇坏年头或遇旱灾时,收成不好则生活更苦。因而陆续借债一千余元(银洋)。好的年头亦只能保持一般贫农生活水平。”
上世纪20年代末,彭德怀领导的红军行军途经离傅彪家不远的马坳市,当地的群众听闻红军来了,纷纷跑去看。傅彪也去了,眼前的红军指战员,个个待人和蔼可亲,让傅彪从心底里生出好感。1929年春,离傅彪家五里的车家段(地名)有了红军赤卫队,傅彪的舅父参加了赤卫队。农民出身的舅父,一直靠种地为生,在当时是被有钱人看不起的,可是参加赤卫队以后,却被当地老百姓选举当了村苏维埃主席。舅父他们的宣传,让傅彪了解了共产党的政策:“打土豪、分田地”。1929年6月,由老乡介绍,傅彪如愿参加修水县渣津市红军赤卫队。此后,傅彪一直在湘鄂赣红军部队中,并被提升为排长、中队长、特务员、特派员、县苏维埃主席等职。
三年游击战争,在敌人眼皮下斗争
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后,由于红军主力北上,整个湘鄂赣根据地经历着极其艰难的岁月——三年游击战争。上世纪60年代,傅彪曾接受南京师范学院学生的采访,通过他的口述,学生们忠实地记录下了傅彪在湘鄂赣苏区战斗的那段经历。
1936年秋末冬初,敌人向湘鄂赣苏区实行新的进攻。省委派傅彪到平修铜县去当苏维埃主席。县委和县苏维埃所在地叫三溪坳,这里古树遮天,松杉蔽日,可以很隐蔽地和敌人展开斗争。敌人在前面山头上安了个大碉堡,县委和县苏维埃就屹立在这座敌人的碉堡面前。借森林的掩护,大家在山坡里,用树枝、竹子、茅草盖了几个棚子,每天跟敌人“开门相见”。
当时,敌人在平江、修水、铜鼓一带构成一条封锁线,好几个团的驻军“进剿”。傅彪回忆,那时不仅时常要面对敌人搜山的危险,“吃饭更是个大困难……我们就到处找野菜,挖草根,像榆树花、榆叶、榆皮都搞来吃……我们常开玩笑说:大家远远超过了神农氏。他只尝过‘百草’而我们恐怕尝过‘千草’还不止呢!”
为了给敌人以有力反击,傅彪他们经过商议后,决定按照毛主席“分散以发动群众,集中以歼灭敌人”的指示,把四十多个同志,三个一组,五个一群地分散开来,插到敌人眼皮下去。在精心部署和周密执行下,不到几个月,红军便夺回了主动权。扩军、筹粮、筹款也都有能力进行了。
江南初试锋芒,夜袭溧水日寇驻军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合作抗日。1938年春,江南八省红军游击队完成了整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的任务,傅彪所在的湘鄂赣边区红军游击队整编为新四军一支队一团。
1938年夏,根据中共中央的战略决策,粟裕率领新四军先遣支队进入苏南敌后进行战略侦察,抵达南京近郊江宁铜山地区;接着,陈毅、傅秋涛、张鼎丞等率领新四军第一、第二支队挺进苏南敌后。他们机智巧妙地突破敌人的多道封锁线,进入南京近郊溧水新桥地区,开辟抗日游击根据地,广泛开展游击战争。
为打击日寇的嚣张气焰,由新四军一支队副司令员傅秋涛兼团长的一团在南京周边发起一系列打击日伪的军事行动。1938年7月,新四军一支队一团三营,在营长丁麟章率领下,奇袭了南京麒麟门日军哨所,全营官兵英勇战斗,全歼守敌;同年八月,傅彪与毛英奇、陈才桂率新四军一支队一团特务连,趁着风雨之夜,越壕沟攀城郭,夜袭了南京近郊的溧水县城之日寇、伪军,经过殊死搏斗,全歼伪军,重创日寇。也是在八月间,新四军一支队一团一营,又在营长熊应堂率领下,设伏于南京近郊的溧武公路两侧的荆棘丛中,干净利落地击毁日寇军车数辆,敌数十名全部被击毙。
1938年9月,日寇以两个大队的兵力,突然袭击新四军一支队一团驻地南京近郊的溧水县新桥地区的团指挥机关。一团直属部队奋起反击,击溃其一个大队,重创其另一个大队。团指挥机关和直属部队随即成功突围。
随徐海东参加周家岗战斗
护送2号首长过津浦线
1939年12月,日军从南京及安徽明光、蚌埠等地抽调2000余人,分三路对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和第4支队驻地安徽省全椒县周家岗进行大规模“扫荡”。
面对敌人来势汹汹,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副指挥兼第4支队司令员徐海东,指挥第7、第9团,采取灵活战术打击与驱逐敌人。21日,在玉屏山、复兴集地区与敌激战7小时,使敌遭受重大伤亡。同日下午4时30分,侵占周家岗之敌向复兴集前进时,受到新四军的尾追和伏击,伤亡惨重。22日,新四军又对敌展开袭击、伏击和尾追。敌被迫先后退出周家岗、复兴集、大马厂等地,向东旺集、古河、全椒逃窜。
时任新四军江北游击纵队某营副营长的傅彪,也跟随徐海东参加了这场战斗。此次战斗,俘日军分队长1名、伪军4名,毙伤日伪军160余人。
多年后,傅彪的小女儿通过资料了解到父亲的这段事迹时,感到非常骄傲,“父亲他们这次的胜利,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此后半年之久,日伪军未敢蠢动。”
而就在这次战斗前后,傅彪还执行了一次秘密的任务:护送2号首长过津浦线。战争年代,护送首长是常有的事情,但傅彪也是很多年后才知道,原来,他护送过的这位2号首长竟然是刘少奇。而周家岗战斗,就是刘少奇和徐海东赶赴华中途中的一次“杰作”。
国际饭店捉住土匪头子
陈毅赞他是“剿匪司令”
解放战争期间,傅彪前往山东,在那里参加了一系列战斗。1946年打下枣庄以后,他关节炎复发,住进了医院。1947年2月,傅彪担任鲁南军区二十团团长时,敌人进攻山东,傅彪再次关节炎复发,但他坚持躺在担架上指挥二十团打赢了战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傅彪被派往浙江金华剿匪。土匪头子东躲西藏,傅彪带领部队紧紧尾随,终于侦察得知土匪头子就藏在金华县城。得到消息的土匪头子,立即动身逃往上海。傅彪最终在上海的国际饭店将其抓获。
在徽州军分区剿匪时,傅彪在短短的两个月里又抓获了十几个较大的匪首,圆满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由于傅彪剿匪有功,陈毅亲切地称他为“剿匪司令”。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上级拟派傅彪前往朝鲜,然而考虑到当时土匪仍未肃清,傅彪最终没有前往朝鲜。
儿女记忆中的父亲
在儿女们的记忆中,傅彪对他们的教育一向很严格,他自己更是低调简朴。他时常对儿女们说的一句话就是:“我很知足,和那些为革命牺牲的战友比起来,我已经得到太多太多。”
傅彪晚年,因为病重,成为南京军区总医院的“常客”。他每次前往医院,由于行动不便,总是乘坐公家派给的专车。不过,这种小车接送的待遇,傅彪从来不让家人享受。陪同他前往医院的妻子,每次都要提前乘坐公交车,先到医院等他。陪傅彪看完病,妻子又坐公交车回家。对于此举,傅彪向家人解释:“这是组织上给我的待遇,不是给你们的。”
后来,傅彪和家人住进了安徽当涂县某干休所。空暇时间,傅彪总往附近的农民家里跑。往往是到了吃饭时间,还不见他回来,孩子们就一路问着附近的村民找过去,总能顺利找到他。有时候,他在农民家里聊天,有时候就蹲在田埂上,看庄稼长得怎样。
1972年,由于大女儿上班需要,傅彪为她买了一辆自行车。车拿到后,傅彪推着照了一张相片。在他看来,自行车算是奢侈品了,虽然自己不会骑,但照相也能过过瘾。这张照片,傅彪去世后,儿女们一直保留着。照片上的傅彪,穿一套陈旧的军装,左裤腿上有一块大大的补丁。那块补丁,还是他自己一针一线缝上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