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台湾》:蒋勋用小说洞察复杂的人性
台湾名士蒋勋,是两岸屈指可数的能够贯通于文学、美学、绘画等领域,并有公众影响力的大家。蒋勋的新书《少年台湾》,带领人们寻觅心灵深处的台湾,读起来自然而又真挚。
在《少年台湾》里,蒋勋用十多年的时间,走遍台湾的角角落落,写下了一系列关于台湾的作品。描写的内容以蒋勋在台湾各地行走和流浪的所见所闻,以及对自己少年生活的回忆。蒋勋透过写台湾底层老百姓,把他们的故事和台湾开埠、不同年代台湾发展的历史、各地的地方风俗等结合起来,展现了台湾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
蒋勋复活了消失在时间深处的记忆。提供记忆的那些底层百姓,作为人类整体的一个概念,这构成了一个“少年”的成长历程。此时,一个单亲母亲的孩子,来到台湾东浦,并感知到生与死深处的回音(《少年东浦》),一对父子前赴后继地奔向大海的诱惑和大海的死亡(《少年通霄》),一个流浪少年在观光途中,与进入中年的另一个“台湾少年”相遇(《少年丰山》)。蒋勋在他们身上看到了台湾的未来和希望。
将书命名为“少年台湾”,是蒋勋一直认为台湾非常年轻。他回忆起1988年,首次回到母亲故乡,西安。在西安古都,他惊觉自己从小生长的台湾实在非常年轻,自然山川完全不像大陆的古老样貌。台湾是一片处女地,足以在各个方面好好开垦的大块河山。台湾早期从大陆渡台的移民,大多为少年,一无所有,但是努力扎根,开花结果,这就是蒋勋认为的“少年台湾”精神。这本书,就是要把台湾的少年意象、少年精神,重新呼唤出来。
现代的台湾,各个领域里的精英人物大多是蒋勋这个年纪的人。他们正在越来越多地影响着台湾,掌握着台湾的命运与走向,而在某些意义上这类人的成长,也恰恰代表了台湾的成长。
这本书的另一个特点是文体的不定性,读起来常常有散文中的小说,小说里的散文之感。蒋勋说:“我喜欢不定性文体。因为不定性在书写时,给自己更高的自由或散漫性。”在任何一个看似短小的篇幅里,蒋勋都投入了刻骨铭心的爱,来描画台湾生命的骨肉和血脉。蒋勋以诗歌吟诵年少的激情和乡愁的心声,用散文细说生活的曼妙以及对美学的感悟,更用小说洞察复杂的人心与人性。
(张光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