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潮人侨领陈旭年故居探秘

2012年11月22日 19:4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潮人侨领陈旭年故居探秘
图为建筑石雕。 丁烁 摄
    “一条石牛索激死三个师父”的潮汕俗语源于此,比喻工艺精细难以完成。“渔樵耕读”图里分布了二十五个人物,其中这条牛绳相当细,只有火柴大小。 丁烁 摄
图为从熙公祠倒吊花篮。 丁烁 摄

  中新网汕头11月22日电(李怡青 丁烁)从熙公祠是广东最有代表性的祠堂之一,现为中国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位于潮州彩塘镇金砂管理区斜角头,为旅居柔佛国(现马来西亚的柔佛州)潮人侨领陈旭年所建。

  建设历时十四年 一条石牛索激死三个师父

  记者20日探访了潮汕地区比较有代表性的祠堂之一——从熙公祠,其位于潮人侨领陈旭年故居的中心。据介绍,该祠始建于清道光十七年(1837),竣工于咸丰元年(1850),历时十四年,耗资26万银元。

  整座祠堂坐东向西,宽31.22米,深42.25米。这个建筑群以资政第为中心,按辈分顺序围绕祠堂而建。从熙公祠为二进四厅的布局,后厅面宽三间,进深三间,斗拱抬架式木结构,内部的木雕工艺相当高。或许是出于对大门的保护,和其他祠堂一样,门楼是向内凹,避免了木制的大门直接受风吹日晒。大门楼为花岗岩砌成,石雕工艺相当精湛。

  最令人叹为观止的还是镶嵌于门楼石壁上的石雕,分别为“土农工商”、“渔樵耕读”、“花鸟虫鱼”。作品篓空雕刻,多采用“之”字形构图,富有层次感。“渔樵耕读”图里分布了二十五个人物,每个动作都是有着戏剧性的瞬间定格。其中一条牛绳相当细,只有火柴大小。“一条石牛索激死三个师父”的潮汕俗语便源于此,比喻工艺精细难以完成。

  传说陈旭年当年雇佣了很多一流的工匠,好吃好住地招待,为的是确保工匠吃饱喝足,心情舒畅才有心思精雕细琢。工匠们也专心雕刻,不负所望,完成了多幅精美作品。但其中一幅难度极大,总是在接近完工时不小心把“牛绳子”弄断,前功尽弃。前两个师傅先后气得撒手而去,第三个师傅只好采用水泡的方式,最终完成作品。

  古石雕锋利可割纸

  祠堂门楼两边的墙体基座为花岗岩,据说这样能使墙体免受水浸与潮湿之害,二来降低了墙体的重心,使其更稳固。花岗岩墙基也是相当讲究装饰的,为潮汕清代的大花瓣纹,浮雕简洁,线条明朗。经过一百多年,祠堂的石柱线条依然锋利,每根柱子有12条锋利的边线,当地人幽默地称其中最锋利的为“割纸石”。

  潮人几乎所有的民居装饰艺术都体现于祠堂之上,可见潮人饮水思源,报本返始孝思,又有精益求精的实干作风。一个祠堂的石雕艺术主要集中在门楼肚,而木雕艺术主要集中在内部的梁架结构,包括雀替、斗拱、抬梁等。祠堂艺术可以很体面地展示本宗族在本村的经济实力与社会地位,又可展示宗族的文化品位。

  从熙公祠后是陈旭年的次子江西南康知府陈鼎新的“濬浵公祠”,门楼书法雕刻相当大气,为清末浙江钱塘(今杭州)书法家毛承基所作。据说当年陈旭年从柔佛移居新加坡,还从潮汕运去原材料,并请去工匠,依照从熙公祠式样在那建了另一座资政第,后来被新加坡列为国家第五古建筑,所以流传着世界上有两所从熙公祠的说法。(完)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