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从高密到斯德哥尔摩 看莫言如何讲述中国故事

2012年12月08日 10:55 来源:人民网 参与互动(0)

  “阳光灿烂,感受很好”,莫言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贵宾室前挥手,旋即携家人及朋友踏上了诺贝尔文学奖的领奖之旅。然而,与莫言的洒脱相比,关注莫言的人们显然多了一些纠结。

  穿什么?这个让无数女士出门前犯难的问题,竟然也成了莫言领奖的“难题”。不少人激烈争论,有网友就认为莫言穿着燕尾服不伦不类,应穿民族服装,比如唐装、长衫、汉服等,就连《华盛顿邮报》也发表了一篇题为“令中国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头痛的问题”的文章。从这些热议中,不难感受到人们对莫言领奖之行的强烈期待,同时也存在关注上的偏差。

  正如莫言自己的回应,服装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不是大不了的问题,只是个人喜好,会按照当地典礼的要求来着装,入乡随俗。确实,不管穿什么,莫言都是一个中国作家的身份与会,即便是穿燕尾服,也是“洋装虽然装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况且在全球化的时代,服装风格的交流与融合是一个趋势,实在没必要给“莫言穿什么”加上太多的意义负担,按个人喜好和当地风俗来穿,既是一种尊重,也是一种自信。

  其实,跳出着装之争,莫言领奖之行的真实意义才能显露出来。莫言以其“幻想现实主义作品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而获得诺奖,展现了中国文学乃至文化创造的世界水准,引发了一股中国文学热。如果说获奖反映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学的认可,那么领奖则是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一次跨文化交流契机。在莫言的瑞典之行中,演讲占了相当比重,讲什么、怎么讲,充满了想象的空间。

  根据媒体目前的报道,莫言在领奖仪式上的演讲,主要是谈文学,谈讲故事,家乡、亲人、风土人情都会谈到,文学大家蒲松龄更是要重点提及的。读过莫言作品的人都知道,故乡、故人、故事这些元素正是莫言文学世界的主干,虽然演讲内容尚未揭晓,但可以肯定的是,莫言依然是以一个中国作家的视角,去向世界倾诉他所生活的那片土地、所理解的那群人们、所想象和塑造的那种生活。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些演讲就是一个个文化上的“中国故事”,从高密到斯德哥尔摩,延伸的正是文学之路、文化之途,而不是一场什么服装秀。

  莫言领奖,看点不在着装而在文学。出现这种关注偏差,自莫言获奖以来就一直存在,从“红高粱产业园”的纷纷扰扰,到“莫言醉”的商业勾兑,再到领奖着装的众说纷纭。不妨听听另一位文学大家王蒙先生的意见:莫言获奖是一个文学话题,应该足够文学地实事求是地思考与讨论它,不能把它庸俗化、泡沫化、八卦化了。面对不断发酵的“莫言热”,我们需要这种冷静和理性。关注莫言,以文学的名义。

【编辑:张曦】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