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家乡亲人平静看待莫言诺奖演讲 故事早就听过

2012年12月09日 03:41 来源:北京晨报 参与互动(0)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中国作家莫言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瑞典文学院发表演讲。 新华社发

  晨报讯(记者 岳亦雷)北京时间昨天凌晨,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中国作家莫言在瑞典文学院发表文学演讲。莫言的演讲主题为《讲故事的人》,从回忆去世的母亲开始。演讲内容在网上引来各方热议的同时,记者也电话采访了莫言家乡的亲人。

  “讲故事的人”是莫言在瑞典文学院演讲的主题,对于这个演讲内容,莫言大嫂王梅棣坦言“并不意外”,“在去瑞典前,他就透露过要‘讲故事’。”尽管网友对莫言的演讲内容褒贬不一,但王梅棣却认为这个演讲很打动人,尤其是关于母亲的描写,“我看了之后感觉很熟悉,也很亲切,这些描写都是真实的。”王梅棣坦言,这些描写她之前基本都听莫言亲口说过。“所以这次在演讲中出现,没有惊讶。”王梅棣透露,前往瑞典前,家人曾和莫言聊起过演讲内容,“他就说自己会去‘讲故事’。”

  “高密东北乡”再次被莫言在演讲中提起,但并没搅扰冬日的平安庄。昨晚7点,记者致电莫言二哥管谟欣,对于莫言在瑞典的一切,这位朴实的农民再次显示了淳朴,“家里也没电脑,啥也不知道啊。”有关莫言的信息,二哥坦言只能通过电视获取一点点信息,但对网上热议的演讲内容,二哥表示自己还不清楚。

  ■专家解读

  叶匡政:讲故事比讲理论更深刻

  莫言的演讲,我想可以用三个词形容,质朴、真实、含蓄。

  众所周知,诺贝尔文学奖是有一定的价值坚守的,这种价值坚守带着非常浓厚的西方世界的人文理想色彩。那么,作为第一个获此奖的中国人,莫言会如何表达,一直都是很多人所关心的,莫言的表现恰如其分,照顾了东西方不同文化下的人们的感受。

  网上有评论说莫言讲得太简单了,我不这么看。我觉得正好符合他本身的性格,也符合东方人含蓄和意境深远的传统。西方人往往直率,而东方人在公共场合,则相对含蓄得多,不太善于直抒胸臆,反而善于用故事、寓言来表达自我。莫言在演讲中讲了很多故事,有他童年的生活,对父母的记忆,这些故事中,其实蕴含着他自己的价值坚守,蕴含着他在这一片故土中的生存认知,即便有些认知是非常残酷的。不同的人们,可以在他的故事中获得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我想,这恐怕要比说一通儿文学理论给人的印象要好得多,也深刻得多。

  同时,莫言的演讲其实也非常符合人们对于诺奖作家的期待。我发现,很多诺奖作家的演讲,都会从一些具体的故事开始,比如罗马尼亚的诺奖作家,是从一块手绢开始,那一块手绢印刻着他对于生活、对于童年最深刻的记忆。莫言的演讲则从他的母亲开始,他的整个演讲里,充满了他对于故土、对于亲人,对于文学的思考,而这些思考全部蕴含在一个个故事之中,真实、质朴,而又让人感动。

  我想,作为一个诺奖获得者,以他的才华,写一篇才华横溢、而又妙趣横生的演讲稿,绝不会是一件难事,这也符合现在许多年轻人的判断,在这么重要的一个时刻,理所应该把自己所有的才华表现出来,博得满堂彩。事实上恰恰相反,他依然回到质朴,回到简单,这可能是很多年轻网友觉得不满意甚至不可思议的原因,但事实上,在我看来,这无疑是一个合适的方式,既符合西方人对于东方人的认知,也符合莫言本身的特质。

  莫言的才华当然毫无疑问,这在他许许多多的作品中早就体现出来了。严格来说,一个作家,本来就是靠作品来说话,如莫言自己所说,离开了作品,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莫言的演讲中有大量关于他的作品的内容和分析,我想这其实还有另外一重作用。不像西方成名已久的作家那样,莫言的作品在西方可能知道的人并不是很多,甚至当时听讲座的人中,可能就有很多没有读过他作品的人。因此,在这样一个演讲中,做一个导读其实很有用,也很正常。

  作者叶匡政,著名诗人,学者,文化批评家。

  晨报记者 周怀宗/整理

  莫言演讲摘录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尽管有我父母亲的谆谆教导,但我并没改掉我喜欢说话的天性,这使得我的名字“莫言”,很像对自己的讽刺。

  ●就像中国的先贤老子所说的那样:“福兮祸之所伏,福祸福所倚”,我童年辍学,饱受饥饿、孤独、无书可读之苦,但我因此也像我们的前辈作家沈从文那样,及早地开始阅读社会人生这本大书。前面所提到的到集市上去听说书人说书,仅仅是这本大书中的一页。

  ●在《丰乳肥臀》这本书里,我肆无忌惮地使用了与我母亲的亲身经历有关的素材,但书中的母亲情感方面的经历,则是虚构或取材于高密东北乡诸多母亲的经历。在这本书的卷前语上,我写下了“献给母亲在天之灵”的话,但这本书,实际上是献给天下母亲的,这是我狂妄的野心,就像我希望把小小的“高密东北乡”写成中国乃至世界的缩影一样。

  ●喋喋不休地讲述自己的作品是令人厌烦的,但我的人生是与我的作品紧密相连的,不讲作品,我感到无从下嘴。

  ●我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引发了一些争议。起初,我还以为大家争议的对象是我,渐渐的,我感到这个被争议的对象,是一个与我毫不相关的人。

  ●对一个作家来说,最好的说话方式是写作。我该说的话都写进了我的作品里。用嘴说出的话随风而散,用笔写出的话永不磨灭。

  ●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因为讲故事我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我获奖后发生了很多精彩的故事,这些故事,让我坚信真理和正义是存在的。今后的岁月里,我将继续讲我的故事。

【编辑:巫峰】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